廊坊這些地方創造了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收入,是經濟發展「火車頭」

廊坊這些地方創造了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收入,是經濟發展“火車頭”

突出鮮明特色,借力協同發展,堅持改革創新,廊坊園區經濟“火車頭”拉動高質量發展。

蓬勃發展的園區經濟,成為拉動廊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火車頭”。統計顯示,在廊坊市不到8%的土地上,14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創造了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GDP和財政收入,財政收入增速達到全市增速的2.3倍。今年上半年,全市開發區完成財政收入243.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65972萬美元,同比增長了53.5%。

廊坊這些地方創造了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收入,是經濟發展“火車頭”

廊坊地處京津走廊的獨特區位,對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

“開放型園區經濟是廊坊經濟發展的最突出特點。”廊坊市委書記馮韶慧說,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走在全省前列,全面提升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水平,廊坊必須持之以恆提升園區發展質量,打造全市高質量發展的“火車頭”。

7月下旬,廊坊開發區京東北方雲計算中心,潤澤國際信息港A-3、A-6雲數樓,聯東U谷·廊坊國際企業港等項目加快建設。

其中,投資127.4億元的京東北方雲計算中心建成後將擁有大數據機櫃1萬臺、運行服務器20萬臺,成為廊坊開發區“大智移雲”首位產業發展壯大的新生力軍。經過短短几年的發展,廊坊開發區“大智移雲”產業規模超過500億元,骨幹企業達到近50家,挺起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脊樑”。

堅持突出鮮明產業特色,打造優勢主導產業,是廊坊市培育壯大園區經濟發展的“指揮棒”。

著眼提升園區競爭力,他們堅決打破“千園一面”,聚集新型顯示、智能製造、大數據、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八大產業,堅持錯位競爭、互補發展,園區產業特色日漸鮮明。截至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廊坊開發區“大智移雲”、燕郊高新區電子信息、固安高新區新型顯示、大廠高新區影視文創、香河機器人等特色鮮明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搶抓協同發展機遇,強力推進協同創新,廊坊市14個省級以上開發區成為全市科技創新的龍頭。

聚焦特色主導產業,他們用足用好豐厚的京津科技創新資源,進一步完善“1+4+N”創新政策體系,依託園區全力打造“京津研發、廊坊孵化轉化產業化”的全新發展格局。不斷湧入的京津科技創新資源,孕育出推動廊坊經濟脫胎換骨、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廊坊這些地方創造了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收入,是經濟發展“火車頭”

走進北運河畔的香河經濟開發區,綠樹掩映中的機器人產業港生機勃勃。

緊盯北京科技創新資源,主動承接產業外溢,短短4年間,這裡引進了匯天威、尼瑪克、安川都林等110多家機器人企業,形成了集產業研發、核心零部件製造、系統集成以及機器人本體制造的完整產業鏈條,成為京津冀區域新興的機器人產業高地。

聚焦新型顯示產業,在永定河南岸的固安高新區,維信諾、京東方、翌光科技、鼎材科技等14家高科技企業毗鄰而居,攜手打造國內最先進的新型顯示產業集群。

近日,投資262億元的維信諾(固安)第6代全柔AMOLED生產線在固安高新區建成並啟動運行,填補了我省在新型顯示領域的產業空白。

廊坊市還利用協同發展重大機遇,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大興區政府合作建設了北京亦莊·永清高新區,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第一個獲批的跨區域共建高新區,打造出廊坊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新平臺。

北京方面負責輸出品牌、輸出管理、輸出項目,廊坊方面負責搞好配套服務,廊坊市政府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同成立產業基金,組建高新區投融資公司……一個產值千億元、稅收百億元的升級版“新亦莊”在永清大地上悄然起航。

堅持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深化改革開放,14個省級以上開發區作為廊坊改革開放的“試驗田”,為全市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探路。

作為全市最早建立的開發區,廊坊開發區堅持改革創新,深入推進機構編制、人事薪酬、行政審批、投融資平臺四大改革,實現了體制更順、機制更活、效率更高、服務更優、發展更好更快,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重回全省開發區前列,全年財政收入邁上80億元臺階,財政收入、實際利用外資、進出口額等總量均居全市首位,並在全市首家獲批綜合保稅區。目前,廊坊開發區“四項改革”經驗已在全省開發區中推廣。

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廊坊市在園區建設中創新思路方法,引進了華夏幸福、中國宏泰發展等園區戰略合作方,通過PPP模式推進園區的開發、建設、管理、運營,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

廊坊這些地方創造了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收入,是經濟發展“火車頭”

截至目前,全市14家省級以上開發區中,有10家採取了政府主導、企業運作,政府主導重大決策、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等,民間資本作為投資開發主體負責園區開發建設,多種園區開發運營模式攜手譜寫廊坊開放發展新格局。

以園區經濟“火車頭”拉動全市高質量發展,廊坊市還不斷提升園區集約、節約發展水平,通過整合互補、資源共享提升發展質量、效益。

他們加大園區整合力度,按照“一縣一區、一區多園”的模式對全市原有36個省級以上各類園區進行了整合,促進了全市園區由多向強轉變。在園區數量減少了61%的基礎上,園區經濟在全市經濟中所佔比重不斷上升。

在不到廊坊市8%的土地上,去年14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吸引了全市97.05%的實際利用外資,完成了全市67.32%的財政收入、80.77%的固定資產投資、81.56%的地區生產總值;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39.04億元,同比增長了31.18%。

專注推送最全面、最快速、最豐富的燕郊熱點資訊和周邊重要資訊。

把時間交給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