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中國經濟的「火車頭」加油,該如何發力?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風雲突變,2018年以來中國出口形勢嚴峻,消費在穩增長過程中作用凸顯,然而當前消費呈現一些明顯新變化,國家已經在行動,你我又該如何發力?

從“三駕馬車”到“雙輪驅動”,中國消費“挑大樑”

從中國經濟構成看,GDP按照支出法計算是投資、消費、淨出口之和,所以,我們俗稱“投資、消費和淨出口”為國民經濟的“三駕馬車”,如今它們各自的表現情況如何?

按照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8上半年我國GDP增長的78.5%是由“消費”所貢獻,“投資”在上半年對中國經濟貢獻率為31.4%,而“淨出口”在上半年對中國經濟貢獻率為-9.9%。

毫無疑問,“三駕馬車”已經演變為“雙輪驅動”,且消費在中國經濟增長中扮演著“挑大樑”的角色。在8月初舉行的擴大消費專題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也再次確認“最終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這一客觀事實。


然而,消費增速正在逐級下滑?

消費是中國經濟的“壓艙石”、“穩定器”和“第一驅動力”,然而當下消費增長的同比數據並不樂觀。從下圖可以看出,雖然代表“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的藍柱依舊在節節攀升,但是代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月度同比增長”數據的紅色折線,大趨勢緩慢下行,而且在10%的增速附近維持3年後於2018年破位下行,並在2018年5、7月報收9%以下,說明

消費增長的潛在壓力正日益加大。


為中國經濟的“火車頭”加油,該如何發力?


總體消費增速回落,但局部消費增速強勁。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體育健身活動、旅館住宿支出分別增長39.3%和37.8%,全國電影票房320.3億元,觀影人次達到9.01億,分別增長17.8%和15.3%,全國網上零售額達到4.1萬億,增長30.1%,這些消費項同比增速遠超9%,足以說明當前國民消費結構正在優化調整,由線下消費、實物消費逐步向新零售消費、服務性消費轉變,消費升級大趨勢依舊在。

為何總是感覺消費“力不從心”?

消費增速放緩是事實,那麼原因又是什麼?

物價上漲,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杆兒秤”。感受最直觀的莫過於房價和房租壓力,尤其是在一線城市,普通人靠上班可能難以買房,如今每個月還要繳納不菲的房租;另外,近期山東壽光洪災大幅推升菜價,7月份CPI數據同比漲幅2.1%,8月同比上漲2.3%,漲幅連續兩個月處於“2時代”,通脹抬頭跡象更加明顯。

收入增速放緩,似乎有點出人意料。2018上半年我國GDP增速為6.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為6.6%,低於經濟增速;與此同時,稅收增速為14.4%,是GDP增速的兩倍還多,年初的兩會上政府提出今年減稅8000億元,主要原因在於增值稅伴隨工業品漲價帶來巨大增量。

人民幣貶值,購買力在下降。2018年美歐步入加息週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今年4月初的6.25到9月初的6.85附近,5個月時間累積貶值近10%,若是出境旅遊、留學、購物,那就很不划算了。


為中國經濟的“火車頭”加油,該如何發力?


因此,在收入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你的住房、養老、醫療、教育、物價的開支並未有絲毫減少,二者的剪刀差正在抑制你的消費潛力。

減稅降負,早已在路上,但還可以做更多

外圍形勢異常嚴峻的背景下,促進消費,對於中國經濟穩增長的意義不言而喻,如何讓國人有能力消費,敢於消費,才是當務之急。

減稅降負,已經在路上。8月31日,新版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獲得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從10月1日起,普通上班族的工薪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每月5000元,並按新的稅率表計稅。19年1月1日起新增六類專項附加扣除,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可以稅前扣除,大幅降低工薪族個稅負擔。

且不說這次個稅減扣的效果是否會被明年的社保全額繳納所抵消,即使收入因減稅而增多,如果物價又漲該怎麼辦?有人說可以降低我國第一大稅種增值稅稅率,其實今年5月1日起,已經將增值稅稅率調低1%至當前的16%和10%,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年銷售額標準也由50萬元和80萬元上調至統一500萬元;之所以只降低1%,是因為國家也有應對養老金領取、國家運行成本、基建投資等支出的財政壓力。

永不止步,還可以做更多。作為普通上班族的你和我,雖然決定不了國家減稅到底該減多少,但是至少要明白當前國家“減稅——促銷費——拉動投資——穩定增長”的清晰邏輯,期待後續更多減稅政策的出臺,比如進口關稅、消費稅、增值稅等等。當然,也不僅僅是坐等靠,我們還可以做更多。一方面,加強學習,提升技能,爭取收入的提升;另一方面,除了工資性收入,還可以開源節流,增加財產性收入,學會“錢生錢”,加速資本積累,進而有能力消費升級,提升生活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