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禮讓斑馬線是否該叫停?

用戶3010713822614


汽車在斑馬線前減速不是禮讓,是法律規定的。減速讓行人先行是守法行為。

法律不改,就不存在取消的問題。

斑馬線有兩種,一種是有紅綠燈的,多在人流量大的路段。這種路段是行人闖紅燈的多。另一種是沒有紅綠燈的,多在人流稀少的路段,這種路段才有減速讓行的事。

現在要做的是行人規範過馬路,不要隨意穿行。經常有行人先走到路中間的隔離欄杆,再貼著欄杆走到路口。這種情況很危險。這種不規範的習慣很不好。

現在還有就是過路口低頭看手機。有行人穿馬路只看一輛車,忽視了其他車輛。

法律對於汽車撞到突然出現的行人,應該降低開車人的責任。中央隔離帶應當種草,不要種遮擋視線樹木。路邊綠化帶也應如此。

對於在機動車道的非機動車,要增加責任比例。如果是因為有汽車佔用非機動車道引發的交通事故,即使該車沒動,也應該承擔責任。非機動車道只能臨時停車,上下乘客。


天明遙遙山海關


從行人的角度上來看,不應該被叫停,斑馬線的作用很明顯,作為一個行人的直通行道,重點的照顧對象無疑就是行人,但之所以提出斑馬線是否應該被叫停的問題,其實很簡單,行人和汽車無法做到禮讓。


行人和汽車相比,行人處於弱勢群體,在行車過程中,行人的路權大於一切,更重要的是駕駛汽車的人也會有變成行人的那一天,斑馬線就是行人最大的保障。

現在汽車已經遍地都是,無論是在市區或者在城市之外的地方,汽車隨處可見,特別是在大城市之中。而行人在路面上也是佔據了很大的一部分,車來車往,紅綠燈成為了限制行車的主要條件,而斑馬線也就成為行人過馬路的通道。


很多人在過馬路的時候,不是打電話就是在玩手機,低著頭看著手機,無論此時是否紅燈還是綠燈,直接往上衝,此時如果有汽車經過,那麼在綠燈的狀態下依然需要停車等待行人通過,然而有部分人卻是慢吞吞,走一步停一步,完全沒有在乎司機的情況。

之前有這麼一個報道,在沒有紅綠燈的斑馬線上,一群行人看到車輛減少急忙過馬路,司機只能停在斑馬線外等候行人通過,而此時有一位學生在經過等候行人通過的車輛時,向司機敬禮,這一畫面讓很多人都覺得禮讓斑馬線是值得的。


很車主都很煩那些慢吞吞過馬路,甚至在最後一秒綠燈的時候還過馬路,後面一排車都在等著一個人過馬路,這排場堪比領導人出行,完全沒有在意行車的想法,體諒下別人。

禮讓,顧名思義就是要以禮相讓,在行人過馬路的時候,車主主動減速停車讓行,在紅燈時候,行人闖紅燈過馬路,禮讓行車,做到遵守交通規則。

Anywhere anytime,覆蓋全國的移動互聯網汽車救援網絡平臺,救援就在你身邊,關鍵時刻顯身手!回答車主各類養車用車急救問題,認為有用的請關注並點贊,當需要救援時,無論你在哪裡,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sos1295,幫你找到最近的專業的救援人員!


孫行者汽車救援


何謂禮讓?按我的理解,一條馬路,人也可以走,車也可以走,無論是人讓車先走,還是車讓人先走,相讓的一方,體現的是一種道德素養,禮貌行為,這種行為,叫做“禮讓”。現在斑馬線前車讓人先行,是法律規定,與“禮”不“禮”沒有太大關係。你要不讓,法律會收拾你。所以,你只得讓,不讓不行。

法律為什麼會規定斑馬線前禮讓行人,道理很簡單,與車相比,行人是弱勢群體。法律永遠會保護弱勢一方。而且,馬路上的斑馬線,是法律規定的行人可以行走的地方。在車輛日益增多的情況下,這些年城市行人的出行,比以前麻煩多了,許多以前幾步路就可以過去的地方,現在要繞好多路了。行人連斑馬線前的這點權力都沒有了,步行外出的時候就更惱火了。所以,斑馬線前禮讓行人,是應該的。

現在的問題是“禮讓”變成了“法讓”。在有了法律撐腰的前提下,原來的強弱之勢瞬間移位。現在,在斑馬線前,開車的成了弱勢群體。如果沒有禮讓,可能會受到懲罰。而有的懲罰,可能讓人覺的很冤枉。明明是行人鬧紅燈了,難道我還要讓他嗎?還有一些行人,明明看到一堆車擠在路上了,你快走兩步難道不行嗎?為什麼慢慢吞吞的?這樣的情況,每個開車的大概都遇到過,這時候,心裡有點火氣,也是正常的。

這是個社會文明相關的問題,在車輛日益增多,道路日益擁擠的情況,行走在路上的人們如何和諧共存的問題。斑馬線前車讓人的法律規定,當然是好的。它明確了行人過馬路的優先權,這與人人都相關的。開車的人,停下車之後,也是行人,行人的權利,與每個人都相關。現在的討論,不是法律本身不合理的問題,而是司機對行人不文明行為反感的問題。個人覺得,斑馬線前禮讓行當然是沒有問題的。可是,交管部門在維護法律的時候,應當體現出公平的原則。不能一上來先打司機二十板,對行人的不文明行為不管不問。在這個事上,如果司機違反了規定,在明確行人有明顯過錯的情況下,應該從輕或是免除對司機的處罰。這樣才能體現公平。同時,對於行人來說,法律在保障他的合法權益之外,不能慣著他們。這樣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是不利的。

現在,網上許多對這個問題的討論,我覺得還是跟許多司機對新規定的不適應有關係。不可否認,行人會有不文明的行為,開車的也會有。我自己在路上,就經常遇到。兩個不講理的司機相遇,會造成路怒現象。一個不文明的司機與一個不文明的路人相遇,可能也會出問題。法律只能事後懲罰,永遠不可能保證每個司機和路人都是文明的,但是法律可以促進文明程度的提高。

法律就是這樣規定的。我們希望司機和路人都能越來越文明,這樣,我們的道路才能越來越和諧。


七月流火140400643


其實題主這個問題是有雙面性的,存在即是合理,既然國家提倡禮讓斑馬線行人,肯定是已經充分權衡過利弊,確定利大於弊才最終試點實行的。至於叫不叫停,肯定是有兩種聲音在爭辯的。

首先是行人方面。在行人的角度來看,肯定是不應該叫停佔據大多數的,但是這裡我又想分為兩個情況去談了。

首先是普通行人,在他們眼裡,自己自然是弱勢的一方,畢竟是手無寸鐵的肉軀之身,面對汽車,行人是處於劣勢的。所以禮讓行人這個出發點就是保護弱勢的過馬路群體。而在交通法中,行人的路權也是最大的,幾乎所有情況,凡是導致人員傷亡的,駕駛員都富有一定責任。

所以普通行人在過斑馬線的時候,車輛理應禮讓。但是由於路權的絕對優勢,使得其中小部分行人仗著禮讓的名堂,故意放慢腳步,過馬路看手機,無視交通燈等等一系列不文明的過馬路現象出現,還有出現挑釁車主的情況,使得一部分車主憤怒又十分無奈。

還有一種就是車主類行人,據我瞭解,因為自身是車主,所以在這種過馬路的情況下,會體諒同樣身為車主的別人,此類人群大多都遵紀守法,如果大家都文明過馬路,我相信開車的也會樂意禮讓。

而我作為一名車主,大多數時候都充當行人的角色,很多時候我都會遇到沒有交通燈但是車子主動停下來等行人過的文明司機,而我們作為行人,也會點頭示意表示感謝,我覺得這才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但是目前來說,大部分行人難以理解和體諒司機的處境,過馬路顯得十分隨意,所以讓很多司機師傅十分窩火,從而喊出停止禮讓的口號。

而各大路口裝上監視器去檢測有沒有禮讓行人,其實我覺得這種方法有利有弊,會間接助長不文明過馬路的風氣,但是好處就是抑制了不文明司機的行為。但是有個問題一直想不懂,就是禮讓的標準是怎麼樣的?而且這種標準判定起來會十分困難,會造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

而現在禮讓行人這個短時間內叫停是不實際的,只有不斷地完善法規,同時行人和司機都要互相諒解,大家多換位思考,這樣才是正解。


她在開啥車


我們首先來分析兩點:

行人作為弱勢群體,需要過馬路的時候,法律上規範了斑馬線來作為通過馬路的一條合法的路線,來保障行人的權利 。

機動車作為強勢一方,在道路通行上,邇行人過斑馬線的時候,進行禮讓也是合情合理的。

現在爭論最多的焦點就在於:國家規定的機動車,禮讓行人,對不禮讓的機動車,國家按監控情況實行處罰和罰款,但對行人是否按規定過馬路,卻沒有相應的處罰措施,雖然大部分行人遇到過馬路時在機動車禮讓的情況,也會積極快速的通過,但難免也有部分行人有恃無恐,增加了交通的混亂和加劇擁堵。

造成這樣的問題,最大的癥結就是對強勢一方機動車不禮讓的處罰太重,對行人則無從管理,應參照國外對行人道路發生交通事故責任劃分的管理原則,行人百分之百責任的交通事故,不僅得不到機動車一分錢的賠償,而且還要負責機動車維修和一些費用的補償,而如果是機動車的責任,要加大賠償的力度,和一些個人信用方面的處罰。將來的社會也就是個人信用的社會,不管是機動車和行人,只有做到互相禮讓,才能讓這條措施更好的實行下去,


齒印蒼苔yangren717


任何好的政策,遇到“運動式執法”和機械的執行,都可能會走樣,最後反而造成危害。

前一陣在濟南打出租車,剛閉上眼想打個盹,司機突然一個急剎,害得我腦袋差點磕在前面座椅靠背上。不等我開口,司機自己連聲道歉。原來,濟南最近在推行“禮讓斑馬線”,違反者會扣分,而這位師傅今年的分數已經岌岌可危了。

事後一想,行人的安全和便利固然重要,但不分場合,不論時間地要求司機見到斑馬線行人就停車,真的能在總體上提升道路安全嗎?在車流密集的城市路段,迫使司機頻繁急剎,很容易造成追尾事故,造成人員傷亡。

其實有一種方法,既可以保障行人安全,又可以避免突然急剎造成危險:在國外,很多路口都有“停車標誌”(stop sign),所有司機看到這種標誌,都先停車兩秒鐘,觀察清楚沒有行人和側面來車後,再通過路口。而對於人行橫道,還有一種帶閃爍信號燈的停車標誌:如果燈不亮,司機可以直接通過不需停車,而如果行人按下按鈕點亮信號燈,那麼司機就需要停車觀望,等行人通過後再啟動。

這種停車標誌,能夠讓後車也有所準備,知道前車什麼時候會減速停車,避免因為剎車不及造成追尾。個人看來,這種方式要比一刀切地規定避讓行人要來得穩妥一些。


王瑞恩


不能叫停,斑馬線在世界道路交通上,是一種通行的做法。不能因為中國人當中某些司機惡習難改,就隨意停止。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執行遵守是要養成習慣的,不習慣也要強制性習慣。

開車橫行霸道,這一點在中國非常的明顯。所以說更應該加強法律的約束性,使其在理性上養成好習慣。

而且我也不希望聽到禮讓二字,交通法規是讓大家來執行的。根本就不存在禮讓的問題,禮讓是一個美好的詞彙。常存在於權利相等個體之間,雙方的一種禮貌行為。斑馬線是交通法畫出的警戒線,是法律的底線。

只要認真嚴格依法辦事,道路交通才會有效地運行。


雙人魚42891187


我是九年前從南方到西安來生活的南方人,剛來時在街上開車因為道路不熟開的有點慢,後面的司機不是按喇叭就是閃燈我理解了,開的慢讓別人著急了。可是當在斑馬線有人的時候,我總是會減速或停一下讓行人過去,行人會快速通過並非常友好的向你致意或豎一大拇指,我心裡很愜意,“嗯,西安人素質蠻好,畢竟是十三朝古城!”,正當我為自己的行為開心的時候,有車後面超上來並行時,他們放下車窗,惡狠狠的給我丟下四個字“瓜慫錘子”,然後絕塵而去。因為剛來西安,真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後來朋友告訴我這是罵人的話我無語了,我當時說“西安幾年後可能也會有機動車禮讓斑馬線”,八年了政府出臺了這個政策,印證了當年我的話。現在機動車不管是害怕罰款還是害怕電視曝光,總之是禮讓斑馬線的人越來越多了,可是行人確越來越像皇帝了,不僅是慢悠悠的過,有的甚至將頭轉向另一邊乾脆不看來車方向,這就有點欺負人了,我禮讓了你,你也應該禮讓我嘛,這叫相互尊重。九年前我讓人時有人給我豎大拇指,可現在好像是理所應當的,這不是個好品德。另外,現在機動車禮讓了,可電動車開始瘋狂了,在斑馬線上可以橫衝直撞,對行人不採取任何避讓動作,在我家門前菜市場我親眼目睹過幾起在斑馬線電動車撞傷行人的交通事故,所以,任何好的習慣都是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不然剛剛培養起來的機動車禮讓行人的好習慣又被你們破壞了,所以好習慣是大家共同培養的。


習慣就好46737777


首先解釋為什麼機動車是強勢,機動車的速度、體積、質量、硬度遠高於行人,代表著機動車的強勢。機動車駕駛員是經過體檢和法規、技術培訓合格才能拿到駕駛證的,可以說是專業的交通個體,機動車駕駛員的各種素質也應該強勢於大部分行人!

本人開過二十多年大貨,開大車時總是躲著小車和行人,本人走路時也同樣躲著機動車,有人不要命,我不能跟著他倒黴。

本人開車時很同情行人,因為有的行人由於生理的原因永遠拿不到駕駛證,甚至有視力障礙的人根本就看不清紅綠燈,有智力障礙的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還有第一次進城的農村人根本不知道路怎麼走,法律可以剝奪很多人拿駕駛證的權力,而不能剝奪這些人走路的權力。有駕駛證,說明你的智力和體質比別人強,有的人永遠不可能拿到駕駛證,這些人同樣是生命,請珍惜這些弱勢的生命,也請珍惜自己的幸運。自己開時坐在舒服的駕駛室裡,行人卻在烈日下、寒冬裡、暴雨裡,一溜小跑過馬路。機動車速度很快,可以在綠燈熄滅的前的一秒內搶過路口,可以在綠燈亮起之後數秒內搶佔路口,而行人在綠燈熄滅前十幾秒進入路口就很可能被後來的機動車逼回去,甚至在有的路口,一個紅綠燈週期內行人很難通過路口,這種情況下,如果機動車左右轉彎時影響了行人,延長了行人過馬路的時間,行人就只有被綠燈放行的機動車逼在馬路中間望燈興嘆。

大家都想擁有一輛汽車,因為方便,可以帶東西,可以很快到達目的地,你把攜帶的物品放在車上,很輕鬆,再看看行人,提著幾十斤的東西過艱難的過馬路,不讓,能忍心嗎!

行人很弱勢,所以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改變了老的“交通規則”裡的“人讓車”的規定,並且依據“民法通則”裡的“公平原則”制定了“第四十七條: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機動車行經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時,遇行人橫過道路,應當避讓。”

請大家珍惜自己的駕駛證,不是所有人都拿到駕駛證的,包括一些素質底的行人,不改變自己的素質同樣拿不到駕駛證,行人素質底,開車的素質不能底,沒必要和這些行人計較。對有駕駛證者必須嚴格要求,甚至在有的國家,比如美國的大部分地區,對有駕駛證的行人,走路時違章的處理要比普通行人嚴重的多。

最後,祝你大家開車永遠平安!


皖C12345


首先分清楚斑馬線和紅綠燈的區別,有紅綠燈的斑馬線通行是絕對安全區域,沒有紅綠燈的斑馬線是相對安全通行區域,所以在禮讓斑馬線的規定出臺後是針對沒有紅綠燈的斑馬線,是相對安全的通行,一個是禮讓,一個是相對,也就是說在沒有紅綠燈的斑馬線通行時是有"絕對風險"的,請行人自重!禮讓斑馬線出臺以後,事故頻發,斑馬線傷亡率提升,為躲避行人斑馬線急剎車的追尾事故大幅提升,造成大面積堵車,大大提升了交警的工作強度,為此,交通部門取消了很多沒有紅綠燈的斑馬線通道,給行人出行帶來很多不便,這種種跡象表明,禮讓斑馬線沒有必要上綱上線,還是停留在道德層面比較安全,比較便民!作為一個城市建設的最佳狀態就是儘可能的多一些立體通行措施,是絕對的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