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木工,

被称为最美、也是最难的工种。

中国的殿宇楼阁,

就是靠木匠的手艺才名垂青史;

上面的花雕,

更是画龙点睛之笔。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74岁的陆光正,

东阳木雕国家级非遗传人

以刀为笔,以木为纸,

与木雕相伴将近60年。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三英战吕布》,

摒弃传统构图和平面雕刻,

四人四马四兵器,

全在一个圆形中。

战斗的难舍难分扑面而来,

更有着强烈立体感,

被评为国家珍品。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年年有余》

从拼盘获得的灵感,

围绕的12个小拼盘象征12个月;

中间挤满了鱼、蟹、虾,

高浮雕的技法,

使它们栩栩如生。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锦绣中华》

作为G20峰会的国家领导人会议背景。

花要见色,色分深浅;

鸟要见羽,羽细如丝。

既要有多种色彩,

还要追求木纹相和。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除此之外,

人民大会堂、APEC、

杭州雷峰塔、楼外楼,

都有他的作品。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他甚至以个人名义

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展览。

而所有这些成就的背后,

是无数个日夜的呕心沥血。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雕刻《三英战吕布》时,

千辛万苦拿到极好的材料,

刻到一半才发现中间已经腐烂,

只好前功尽弃,废掉重来。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雕刻《年年有余》,

买回一堆螃蟹龙虾,

养在家里当模特。

开工后从锯齿到钳子,照着雕,

一分一毫都不能差。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被命为G20峰会木雕作品总设计师后,

单为了设计图稿,

他闭关一个半月,

一稿七易,七画七毁。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为了刻出《锦绣中华》,

薄浮雕到浅浮雕,

深浮雕到镂空雕,半圆雕到圆雕。

多种技法交叉融合。

作品完成的时候,

这些见惯风浪的大师,

基本是手指红肿、破皮出血。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说来也是造化弄人,

陆光正原想当名音乐家,

却误打误撞学习雕刻,

最后成为木雕大师。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他并非木匠世家出身,

可是实在太穷,

舞勺之年便帮助养家。

因为画画不错,

被推荐去学木雕。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拿惯笔的他,

又要从头学磨刀,

一直磨到指头出血;

万幸他既是最聪明的,

也是最勤奋的。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开始时他的作品别说神,

连形都欠缺,稚嫩粗糙。

而仅仅用了一年,

他便雕出了神形兼备的《花鸟》,

作品在学校被交口称赞,

传到正在参观的楼水明的耳里。

这个被誉为雕花状元的人,

看过之后当即把他收为关门弟子。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楼水明带着他拜访老师傅,

先学百家之长,

再创造自己的东西。

雕花皇帝杜云松、

雕花宰相黄紫金,

都相当喜爱这个坚持而聪慧的小子,

视他为衣钵传人,

将各自的绝活倾囊相授。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师父在弥留之际嘱托他:

一定要把木雕发扬光大。

因为这句话,

他告诉自己,

必须在有生之年为木雕多做点事。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多年后,

他成为东阳木雕总厂厂长。

先是东奔西走,

重开停办的木雕工艺学校。

又跑到各个院校,

联系合办木雕班。

后来他的创作室,

被誉为“木雕界的清华大学”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如今陆光正桃李满天下,

成为省级大师的徒弟就有20多人

在国家博物馆举办展览的时候,

徒弟的作品也被他带过去,

这份从楼水明那里继承来的无私,

使他没有后继无人之忧。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他告诉众徒弟:

学一门要专一门,

但想做好必须一专多能。

他当学徒时有空就外出写生,

人物山水走兽花鸟画个遍。

入学不久画稿比人还高。

带着两个馒头跑到西安碑林,

从日升呆到天黑。

只为看古代的书法和绘画。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在那个特殊时期,

雕刻曾被作为四旧砸毁,

他有了放弃木雕去当兵的念头,

结果被木雕厂长连夜带人给揪了回去。

当时他是厂子最重点培养的对象。

厂长扯着嗓子告诉他:

你这么一走,

这门手艺就真的断了!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陆光正从此一心扑在木雕上。

改革开放后,

他接了许多国外的订单。

使得东阳木雕名扬天下。

1980年为新加坡酒店做的挂屏,

被新加坡总理称赞为

新加坡至今最好的建筑木雕装饰。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2001年杭州重建雷峰塔,

大批专家质疑东阳木雕,

陆光正为此立下军令状,

保证百年之内不出差池。

如今过去十多年,

他的六面壁挂依然完好无损。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在时代的发展下,

他并不担心后继无人,

唯独忧虑没有创新。

他叮嘱徒弟: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每一代都要创新,光继承没用。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2007年无锡灵山开始建造梵宫,

陆光正带领1600名木雕技工,

历时14个月,绘制图稿1.1万张

耗用木材2400立方米

雕饰面积1.5万平方米

为了让木雕运用到现代建筑中,

他打破传统,采用内钢外木结构。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2016年梵宫廊厅突发火灾,

次日他便直奔无锡修复。

召集得意门生,

发动东阳木雕老中青全部人手,

鏖战300余日,

一切结束时他只说了8个字:

虽是重生,宛如初见。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谈到目标时,陆光正说:

“我要让东阳木雕成为天下第一雕。”

这想必是匠人最高的追求:

让这门手艺发扬光大,

是他对师傅的承诺;

让它成为天下第一,

则是他对自己的承诺。

74岁的他雕刻60年,创立木雕界的“清华大学”,只……

《说文解字》中对“匠”一字解释为:

木工也,从匚从斤。

一生与木相伴的陆光正,

无疑做出了完美的诠释。

这辈子他精雕了无数木材,

细琢了自己的人生。

雕刻的过程即是成长的经历,

只有越过无数艰辛坎坷,

才会有最终的天工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