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木工,

被稱為最美、也是最難的工種。

中國的殿宇樓閣,

就是靠木匠的手藝才名垂青史;

上面的花雕,

更是畫龍點睛之筆。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74歲的陸光正,

東陽木雕國家級非遺傳人

以刀為筆,以木為紙,

與木雕相伴將近60年。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三英戰呂布》,

摒棄傳統構圖和平面雕刻,

四人四馬四兵器,

全在一個圓形中。

戰鬥的難捨難分撲面而來,

更有著強烈立體感,

被評為國家珍品。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年年有餘》

從拼盤獲得的靈感,

圍繞的12個小拼盤象徵12個月;

中間擠滿了魚、蟹、蝦,

高浮雕的技法,

使它們栩栩如生。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錦繡中華》

作為G20峰會的國家領導人會議背景。

花要見色,色分深淺;

鳥要見羽,羽細如絲。

既要有多種色彩,

還要追求木紋相和。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除此之外,

人民大會堂、APEC、

杭州雷峰塔、樓外樓,

都有他的作品。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他甚至以個人名義

在國家博物館舉辦了展覽。

而所有這些成就的背後,

是無數個日夜的嘔心瀝血。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雕刻《三英戰呂布》時,

千辛萬苦拿到極好的材料,

刻到一半才發現中間已經腐爛,

只好前功盡棄,廢掉重來。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雕刻《年年有餘》,

買回一堆螃蟹龍蝦,

養在家裡當模特。

開工後從鋸齒到鉗子,照著雕,

一分一毫都不能差。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被命為G20峰會木雕作品總設計師後,

單為了設計圖稿,

他閉關一個半月,

一稿七易,七畫七毀。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為了刻出《錦繡中華》,

薄浮雕到淺浮雕,

深浮雕到鏤空雕,半圓雕到圓雕。

多種技法交叉融合。

作品完成的時候,

這些見慣風浪的大師,

基本是手指紅腫、破皮出血。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說來也是造化弄人,

陸光正原想當名音樂家,

卻誤打誤撞學習雕刻,

最後成為木雕大師。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他並非木匠世家出身,

可是實在太窮,

舞勺之年便幫助養家。

因為畫畫不錯,

被推薦去學木雕。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拿慣筆的他,

又要從頭學磨刀,

一直磨到指頭出血;

萬幸他既是最聰明的,

也是最勤奮的。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開始時他的作品別說神,

連形都欠缺,稚嫩粗糙。

而僅僅用了一年,

他便雕出了神形兼備的《花鳥》,

作品在學校被交口稱讚,

傳到正在參觀的樓水明的耳裡。

這個被譽為雕花狀元的人,

看過之後當即把他收為關門弟子。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樓水明帶著他拜訪老師傅,

先學百家之長,

再創造自己的東西。

雕花皇帝杜雲松、

雕花宰相黃紫金,

都相當喜愛這個堅持而聰慧的小子,

視他為衣缽傳人,

將各自的絕活傾囊相授。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師父在彌留之際囑託他:

一定要把木雕發揚光大。

因為這句話,

他告訴自己,

必須在有生之年為木雕多做點事。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多年後,

他成為東陽木雕總廠廠長。

先是東奔西走,

重開停辦的木雕工藝學校。

又跑到各個院校,

聯繫合辦木雕班。

後來他的創作室,

被譽為“木雕界的清華大學”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如今陸光正桃李滿天下,

成為省級大師的徒弟就有20多人

在國家博物館舉辦展覽的時候,

徒弟的作品也被他帶過去,

這份從樓水明那裡繼承來的無私,

使他沒有後繼無人之憂。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他告訴眾徒弟:

學一門要專一門,

但想做好必須一專多能。

他當學徒時有空就外出寫生,

人物山水走獸花鳥畫個遍。

入學不久畫稿比人還高。

帶著兩個饅頭跑到西安碑林,

從日升呆到天黑。

只為看古代的書法和繪畫。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在那個特殊時期,

雕刻曾被作為四舊砸毀,

他有了放棄木雕去當兵的念頭,

結果被木雕廠長連夜帶人給揪了回去。

當時他是廠子最重點培養的對象。

廠長扯著嗓子告訴他:

你這麼一走,

這門手藝就真的斷了!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陸光正從此一心撲在木雕上。

改革開放後,

他接了許多國外的訂單。

使得東陽木雕名揚天下。

1980年為新加坡酒店做的掛屏,

被新加坡總理稱讚為

新加坡至今最好的建築木雕裝飾。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2001年杭州重建雷峰塔,

大批專家質疑東陽木雕,

陸光正為此立下軍令狀,

保證百年之內不出差池。

如今過去十多年,

他的六面壁掛依然完好無損。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在時代的發展下,

他並不擔心後繼無人,

唯獨憂慮沒有創新。

他叮囑徒弟:

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發展創新。

每一代都要創新,光繼承沒用。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2007年無錫靈山開始建造梵宮,

陸光正帶領1600名木雕技工,

歷時14個月,繪製圖稿1.1萬張

耗用木材2400立方米

雕飾面積1.5萬平方米

為了讓木雕運用到現代建築中,

他打破傳統,採用內鋼外木結構。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2016年梵宮廊廳突發火災,

次日他便直奔無錫修復。

召集得意門生,

發動東陽木雕老中青全部人手,

鏖戰300餘日,

一切結束時他只說了8個字:

雖是重生,宛如初見。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談到目標時,陸光正說:

“我要讓東陽木雕成為天下第一雕。”

這想必是匠人最高的追求:

讓這門手藝發揚光大,

是他對師傅的承諾;

讓它成為天下第一,

則是他對自己的承諾。

74歲的他雕刻60年,創立木雕界的“清華大學”,只……

《說文解字》中對“匠”一字解釋為:

木工也,從匚從斤。

一生與木相伴的陸光正,

無疑做出了完美的詮釋。

這輩子他精雕了無數木材,

細琢了自己的人生。

雕刻的過程即是成長的經歷,

只有越過無數艱辛坎坷,

才會有最終的天工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