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救劉邦家人脫困卻將母親置於險地,投身漢軍立下大功卻不受重用

王陵是劉邦的同鄉,也是小時候的玩伴。當時,家境優越的王陵是當地的豪傑,劉邦稱他為大哥,為他鞍前馬後。而在劉邦成了沛公之後,也許不願聽昔日的“手下”發號施令,王陵沒有追隨劉邦,而是自己拉起了一支三千多人的隊伍,駐紮在河南南陽。

他救劉邦家人脫困卻將母親置於險地,投身漢軍立下大功卻不受重用

漢元年四月,項羽在彭城做西楚霸王,劉邦則受封漢王,入漢中。後來,兩人為爭奪政權,展開了為時四年的楚漢之爭。

漢二年四月,劉邦趁項羽外出征戰,聯合了多路諸侯大軍,攻打彭城。而剛攻下彭城,就被聞訊趕來的項羽打敗。吃了敗仗的劉邦,急於壯大自己的力量,於是打起了兄弟王陵的主意。

劉邦知道,如果直說要王陵帶著三千人馬歸順自己,會傷了王陵的面子。於是劉邦給王陵寫信,說自己的父親和家人都在豐邑老家,項羽可能會捉拿自己的家人,希望他能看在往日兄弟的情分上,施予援手。劉邦用這個辦法一來為救家人,二來試探王陵的態度,如果他肯幫這個忙意味著他願意跟隨自己。

他救劉邦家人脫困卻將母親置於險地,投身漢軍立下大功卻不受重用

收到信後,王陵立馬整裝,領著三千大軍奔向豐邑。而另一邊,項羽也聽說王陵有一身本領,還有幾千人馬,想拉他入營,於是范增給項羽出主意:聽說王陵是個孝子,我們把他母親請來,好生招待,王陵必會歸順楚國。另外,還可將劉邦一家老小抓回楚國,當人質用。項羽同意,立刻派人執行。

於是,在王陵趕到豐邑時,見到劉太公等人都已在楚軍的囚車上,仗著兵馬眾多,他很快就救下了劉邦的家人。項羽得到消息後大怒,派人手搶回劉太公等人,同時放話給王陵:你的母親就在楚營,不要與我為敵。

王陵慌了手腳,他一邊忙著抵禦楚軍,一邊派使者去楚營協商救母親的事。而項羽與使者談好王陵歸順的條件後,他讓使者找王母立下字據。王陵的母親對兒子派來的人說:請轉告我的兒子,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自高。你讓他忠心漢王,立下功勞,天下早晚會是漢王的!我今天就死,免得兒子掛念我。說完,老太太拔出看護侍衛的劍,自殺了。這是成語,“陵母伏劍”的由來。

他救劉邦家人脫困卻將母親置於險地,投身漢軍立下大功卻不受重用

項羽自認對王陵的母親禮遇有加,而她卻說出這番話,於是項羽勃然大怒,下令烹煮了王陵的母親。

霸王這一怒,付出的代價很高。不僅讓自己“英雄”的名聲大打折扣,還把王陵徹底推向了劉邦。如果王母自殺在楚營,項羽雖有責任也不至於背上“殺婦孺”的惡名,但把她扔到油鍋裡,那人就是項羽殺的。

《史記》記載,劉邦和項羽都不愛讀書,但劉邦在識人和馭人方面,卻比項羽多出好幾個檔次。劉邦聽說王陵母親死在楚營,他穿上孝服,安慰王陵。他沒罵項羽也絕口不提讓王陵歸順自己的事,因為劉邦明白,現在的王陵,不投靠自己還能去哪呢?

後來,王陵及手下眾人,成了漢軍將士。在垓下之戰圍困項羽時,他領兵首當其衝,報了不共戴天之仇。而劉邦繼位後,對這位昔日的大哥起初不願追隨自己的事情耿耿於懷,在對有功將士論功行賞時,獨獨沒有封賞王陵。在次年8月,他才被封安國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