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位於倉山區蓋山鎮後坂村,則徐大道與南二環交叉口的後山臨水宮,是供奉臨水太后陳靖姑和三十六奶的廟。它與龍潭角陳靖姑祈雨處、陳靖姑故居、塔亭臨水廟等構成了福州陳靖姑信俗文化。

後山臨水宮原建於宋代,至今有千年的歷史了,傳說很久以前這裡有石香爐和古井,陳靖姑當年斬除蛇妖后,蛇尾被封在後山宮古井裡,人們為感其恩德,修廟祭祀。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這個廟宇看起來不算很大,是由信眾捐資重建。主體建築仿唐宋風格,飛簷翹角、雕樑畫棟,大門仿牌坊而建,上書“後山臨水宮”五個大字,牌坊前後兩側各有楹聯,背面是“後山勝境”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由門而入,可看見紅色八角涼亭、戲臺、陳靖姑斬蛇神像、放生池、百花橋和梳妝橋等塑像。傳說陳靖姑在閩江踏席求雨時被蛇妖和長坑鬼所害,險些掉入江中,而腹中胎兒也被蛇鬼所傷,悲憤之下,陳靖姑揮劍斬了蛇妖,並壓在座下羽化。蛇妖既死,長坑鬼逃匿於百花橋下,被林九娘假借梳妝之名將其引出,在臨水宮正法。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廟宇位置與福州建築職專較近,就在其背面。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陳靖姑腳踏草蓆在江中求雨,四隻鴨牳各銜一邊席角,緊跟其後。傳說她在江中求雨時,蛇妖和長坑鬼為了加害於她,將草蓆弄沉,陳靖姑險些落水,幸被四隻鴨牳所救,一路護送其到岸。此後,為感鴨牳救命之恩,她決定不食鴨肉,這地方因鴨子救命有功,後人把這裡稱為“鴨牳洲”。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走過百花橋,到了臨水宮大殿,門口有石獅子和門神鎮守。大殿分兩層,一層是後山臨水宮管委會,是工作人員休息地方,殿中供奉臨水夫人神像,旁邊有口鎮妖井,據說當年陳靖姑把蛇斬成三段,蛇頭在古田,蛇身在七星井,蛇尾鎮在後山宮裡,臨水夫人坐鎮殿中,防止其逃脫。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掃花橋與梳妝橋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鎮妖井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二樓有三十六奶宮、元帥宮等,三十六奶宮內供奉著臨水夫人陳靖姑、林淑靖(林九娘)、李三靖(李三娘) ,她們都是一同前往閭山學法的姊妹,俗稱“三奶孃娘”。兩旁供奉閩王賜於陳奶夫人的三十六宮娥,是為感念其救皇后之恩。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內廳牆上畫有與陳靖姑生前相關的故事,牆上刻有“威震閩洲”的牌匾,大殿中央仍然供奉著三夫人和其他娘娘,兩側站立有十位神仙和兩側牆上的護法,十分威嚴。殿外掛著有閩王欶封的“順天聖母”匾額。外有賓客休息室以供香客歇腳處,作為一種信俗文化,它己悄然在福建人中擴大著影響。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後山臨水宮,福州人的信俗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