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温暖叫是枝裕和,有一种残酷叫是枝裕和

有一种温暖叫是枝裕和,有一种残酷叫是枝裕和

Hi,欢迎打开刺猬体验!我是主编柯柯

有人说:是枝裕和是全日本声音最小的导演。他讲着小人物的故事,却得到了戛纳大奖。

也许你还不太了解他,他的作品里浮现着日式的清新治愈,大光圈、过度曝光、精致细腻的画面……没有英雄拯救地球的庞大制作,而是围绕着熟悉的家庭题材展开。

有一种温暖叫是枝裕和,有一种残酷叫是枝裕和

《海街日记》

有一种温暖叫是枝裕和,有一种残酷叫是枝裕和

《空气人偶》

有一种温暖叫是枝裕和,有一种残酷叫是枝裕和

《小偷家族》

有一种温暖叫是枝裕和,有一种残酷叫是枝裕和

《如父如子》

媒体常常会给电影导演贴上标签,比如姜文是“行走的荷尔蒙”的代言、昆汀是“暴力美学”的代表。如果一定要给是枝裕和一个标签,“温暖与残酷的混合”可能多少可以代表他。

日式小清新的画面下,是枝裕和最爱的却是扭曲且残酷的破碎家庭设定,而且大部分均取材于真实事件。

少女被父亲性侵的复仇故事、日本地下铁毒气事件中的邪教成员的家庭故事;东京西巢鸭弃婴事件……是枝裕和镜头下的故事真实残酷。没有过多的渲染,而是以一种沉默的方式,把苦难细细描述出来。看过他的作品,你可能会读懂那句:不尽人意的是生命,坚持住的是生活

是枝裕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鬼才导演,从影23年,他没有一夜爆红,而是以恒定稳健的步伐,交出一部部动人杰作,筑构起他通往大师的道路。

有一种温暖叫是枝裕和,有一种残酷叫是枝裕和

《距离》讲述了日本地下铁毒气事件中的邪教成员的家庭故事(入围戛纳主竞赛)。

有一种温暖叫是枝裕和,有一种残酷叫是枝裕和

《无人知晓》讲述子女教育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入围主竞赛单元,当时14岁的柳乐优弥获最佳男演员,成为戛

有一种温暖叫是枝裕和,有一种残酷叫是枝裕和

《空气人偶》描述了城市的极度孤独(入围一种关注单元)。

有一种温暖叫是枝裕和,有一种残酷叫是枝裕和

《如父如子》 展开亲子血缘关系和抚养关系的探讨(入围主竞赛单元,获评审团奖)。

有一种温暖叫是枝裕和,有一种残酷叫是枝裕和

《海街日记》 一部可以驱散任何阴暗的姐妹亲情片,入围主竞赛单元

有一种温暖叫是枝裕和,有一种残酷叫是枝裕和

《比海更深》 一段母子关系的低吟浅唱,入围一种关注单元

有一种温暖叫是枝裕和,有一种残酷叫是枝裕和

《第三度嫌疑人》被戛纳拒绝,然后他来到威尼斯,受到外界质疑,甚至还出现“是枝裕和走下神坛”的报道

1995年《幻之光》 豆瓣 8.2

1998年《下一站,天国》 豆瓣 8.1

2001年《距离》 豆瓣 7.5

2004年《无人知晓》 豆瓣 9.0

2006年《花之武者》 豆瓣 6.7

2008年《步履不停》 豆瓣 8.8

2009年《空气人偶》 豆瓣 7.4

2011年《奇迹》 豆瓣 8.7

2013年《如父如子》 豆瓣 8.4

2015年《海街日记》 豆瓣 8.6

2016年《比海更深》 豆瓣 8.7

2017年《第三度嫌疑人》 豆瓣 7.1

2018年《小偷家族》 豆瓣 8.8

在他的电影哲学里,他不喜欢主人公克服弱点,守护家人并拯救世界这样的情节。而他更想描述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的生活和那些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

他的近作《小偷家族》在戛纳获奖后,收到日本政府各种表彰邀约,最终不堪其扰,在博客里一一婉拒,称希望和公权力保持距离。

有一种温暖叫是枝裕和,有一种残酷叫是枝裕和

他说自己作为一名导演,所做的事情应该是对抗掌权者们描画的“宏大故事”,然后持续不断地创作出能体现文化多样性的“微小的故事”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感觉如今的主流影视作品过于浮躁了。或许你可以挑一个假日的午后,看一部是枝裕和的作品。去读懂电影里平淡中的不平淡,心情随着故事中的角色变化而变化,不狗血不抓马,真实而戳心。

有一种温暖叫是枝裕和,有一种残酷叫是枝裕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