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因地而得名(二)

1978年,汝州市纸坊乡闫村出土的一件鹳鱼石斧陶缸,堪称是仰韶彩陶文化的典范。鹳为水鸟,体型丰满,昂首挺立,圆眸环视,嘴里叼一尾大鱼,形态逼直,古朴优美。另一部分画一把石斧,木柄的上端凿有4个孔洞,以便穿绳固定,整个木柄粗壮有力。整幅图画生动地表现了汝水先民渔猎农耕生活的场景,具有浓郁的汝文化气息。《鹳鱼石斧图》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最大、最原始的一幅彩陶画。它的发现给中国美术史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汝瓷因地而得名(二)

  • 龙山文化:汝州市的龙山文化遗址有多处,其中较为典型的有两处:大张遗址、煤山遗址。
  • 大张遗址:大张遗址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城西北大张村西100米处的黄土台地上。北依山坡,西近荆水,地势北高南低,断崖上灰坑时隐时现,地表灰层相连,遗物相当丰富。遗址内陶、石器并存。石器均系河卵石精磨而成,有石斧、石凿、石刀、石铲等;陶器以泥制红陶为主,夹砂陶次之,还散存着部分泥质黑陶及灰陶。灰陶和黑灰的陶土似经淘洗,火候高、质地坚硬。纹饰有条纹、细绳纹,附加堆坟等。器物有束腰杯、附加堆纹花边器盖、条纹罐、灰陶钵等,器物规整,器壁较薄,均为轮制。张遗址文物性质属于仰韶文化晚期及龙山文化早期,是仰韶文化向龙山过渡型的文化遗存。
汝瓷因地而得名(二)

  • 煤山遗址:位于河南省汝州市煤山公园内,整个遗址呈立状,高出周围约4米,东西直径220米,南北直径230米,文化层厚度约4米。地势北高南低。断崖上袋形、敞口灰坑多见,文化堆积层次明显,地表还散存有大量的龙山、二里头以及商代、西周、汉代陶片及螺壳、鹿角等遗物。由于古代人类长久居住而山体地层呈黑灰色,故有“煤山”为名。遗址的绝对年代为夏代,距今4500年左右,文化性质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晚期煤山类型,煤山遗址的发现可以看到当时人类的生活、栖息、种植、狩猎、制陶工艺、冶铜、生产工具等均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对研究我国第一个奴隶国家的建立以及夏代人活动范围有重要价值。煤山遗址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址,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研究我国夏代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划时代意义、及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科学创造价值。
汝瓷因地而得名(二)

这些文化遗存表现了汝州先民的聪明智慧,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汝水流域制陶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的过程。延绵不绝的制陶技艺为后世汝州陶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