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湖情:耄耋老人筆耕70年 創作近5000篇詩作

鄱湖情:耄耋老人筆耕70年 創作近5000篇詩作

對於生於鄱陽湖長於鄱陽湖的每一個人,都對鄱陽湖有著特殊的感情。任憑歷史的流逝,鄱陽湖都是默默地潤養著一方水土一方人,“潤物細無聲”。母親湖養育著眾多的優秀兒女,處世低調的耄耋老人——董晉,便是其中的一位代表。

我們鄱湖之都工作組為此驅車三百公里,於下午到達南昌董晉老先生的住所。剛走進董老先生的家門,就有一股濃郁的書香氣息散漫開來,老先生一見到我們,就熱情地同我們一一握手。雖年事已高,卻依然步態穩健,精神矍鑠,跟我們談起事來更是神采奕奕。

五歲入私塾 九歲學詩書

董老生於1931年,都昌左里人。他在五歲那年入了一傢俬塾,九歲即開始學詩,師從董復初。董復初老師在私塾裡晚上教習漫畫,白天教授詩書,這些東西都給董老日後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董老說,在1939年,家鄉左裡遭日軍踐踏。由於董復初老師積極在學生面前宣傳抗日,被日偽軍活埋。這個事情激發了他滿腔的家國情懷,又出於對老師的崇敬之情,年僅十歲的他即憤然寫下:

日寇烽煙慘絕寰,姦淫燒殺心難安。

中華兒女多殷血,斬不盡來埋不完。

艱難荊棘路 甘甜並蒂情

董老在歷史和自身的命運漩渦裡抗爭,在十六年的流浪生活裡,維瑜夫人一直在陪伴在他身邊。夫妻兩人同心同德,一邊共同維持家庭的艱難生活,一邊互相以精神上的鼓勵。維瑜夫人也是個才女,與老先生相呼應、共投合,伉儷情深同心得,這讓我想到了錢鍾書和楊絳。

董老常常深情地提到,在那個艱苦的日子裡,我為了搞創作而辭去工作,一家六口的生活重擔就壓在維瑜夫人的肩上。當時一家人擠在一個破房子裡,房子愈破,愈是心安自得。維瑜夫人在外面謀生活,我就在破房子裡搞創作。當年季羨林大師很關心我,專門親筆為我這個“陋室”題名“雪凝軒”。

鄱湖情:耄耋老人筆耕70年 創作近5000篇詩作

奠基鄱陽湖文學 籌建中華詩詞學會

1979年,改革春風沐浴神州大地,沉睡的鄱陽湖升起久違的旭日。董老說,他那時候也很是彷徨,常常感懷自己已過不惑之年,認為自己應該為社會和家鄉做更大的貢獻。既然生在鄱陽湖,就搞一個鄱陽湖文學嘛!

董老就從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為著入點,以中華傳統文化為根,遵陶淵明為鄱陽湖文學的開山鼻祖。並和維瑜夫人共同研究其理論目標“詩化生活、淨化靈魂、情化人生、愛化世界”。董老又用了整整三年時間,先後先後挖掘整理出了鄱陽湖地區自陶以來的一百位詩人一千首詩,為鄱陽湖文學的延綿不絕找到了理論依據。

董老感慨地說,要搞好一個真正的文學流派,不是一個人、一代人的事,而是幾代人的事,這就需要你們這些年輕人做為“接旗手”,繼往開來,奮勇搏擊。

董老又在1985年參與組建中華詩詞學會,並以江西省重要表人的身份參加在北京的成立大會。當時的在京代表們議論紛紛,都想見見這個號稱“百歲”的江西老人,當真正見到才五十多歲的董老後,都不解其自號之意。

董老大笑地解釋說,他之所以自號“百歲學人”,實是要為自己所堅持的文學理念、文化精神奮鬥到一百歲!而自己更要時刻牢記虛心學習,隨時彌補自己的不足,做一名真正的“學人”。

鄱湖情:耄耋老人筆耕70年 創作近5000篇詩作

七十年墨筆 五千首詩歌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董老的格律詩和理論文作在海內外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尤其是與祖國隔絕多年消息的新加坡華人華僑,突然看到了董老的詩作後,既感動又欽佩,紛紛遙相傳誦。一時之間董老聲明大噪,他的作品傳遍整個東南亞,之後更是傳到美國和西歐。

一位新加坡國際友人在當年交通極其不便利的情況下,萬里奔波兩年餘,終於到達都昌西街“雪凝軒”。國際友人拒絕優越的賓館生活,在“雪凝軒”的樓板上過了兩天三夜,倍受感動。因為他一直想知道,想親身體會一下,董老在如此艱難的生活環境裡,究竟是怎麼創作出那麼多的優秀詩篇呢?

而如今,董老已是耄耋之年,卻仍筆耕不輟。手握墨筆七十多年,留下了近五千首優秀詩歌和大批量文學論著。

鄱湖情:耄耋老人筆耕70年 創作近5000篇詩作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董老悠然地與我們暢談很長時間,根本看不出他是一個快九十歲的老人。我們結束訪問臨走時,董老堅持要為我們送別。

董老最後對我意味深長地說,“別看我這般歲數了,我依然是很想為我們的國家和社會做貢獻的。我不到五十歲就執意退居在家,安心創作,就是憑著一股“勁”,我希望你們年輕人也要有這股“勁”,因為國家民族的未來還是在你們年輕人手裡啊!”

現實是不可改變的,歷史是公正合理的,董晉老先生對我們鄱陽湖文學流派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我們謹希望董老先生壽比南山,闔家安康。(圖文/劉奇)

(董晉,江西九江人,筆名黎蒿,又名海蘊,號百歲學人,又稱他為董鄱湖。大學文化,江西鄱陽湖文學研究會及其論壇創始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發起人兼基金委員,中國詩詞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詩詞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書畫研究院高級書法師,中國書畫學會名譽主席兼宋莊基地藝術顧問,世界黃埔文化書畫中心特聘書法家,作家,國際華人詩畫學會名譽顧問,世界華人藝術網顧問,全球共生研究院高級顧問和終身研究員。經中國藝術國際交流中心及世界華人文化研究中心資質評審委員會嚴格審定為特級書畫師(證書號no289)。是“詩,書合璧”首席創導者,踐行者。曾幾十次獲得海內外作品金獎和一等獎。2005年世界教科文衛組織首批特殊貢獻專家金色勳章獲得者。著有《論詩書合璧》,《雪凝軒文集》《雪凝軒文學新思維理念散記》《雪凝軒韻律選輯》《鄱湖魂》《廬山之歌》等18部著作出版。其事蹟已入編《世界名人錄》《中國專家大辭典》等一百多種大型辭書。“詩化生活,淨化靈魂,情化人生,愛化世界”是鄱陽湖文學的創作原則和雪凝軒的人生價值取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