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彬:金融强监管下商业银行经营转型

2008

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我国推出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加以应对,货币信用扩张随之加快,再加上金融监管环境总体宽松,导致银行和影子银行领域发展迅猛,但同时也出现了金融脱实向虚、资金空转等问题,金融风险呈现上升态势。党中央审时度势,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进一步强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可以说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金融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在强监管背景下,部分商业银行既有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加快战略转型和业务结构调整,从而适应新时代和新环境的要求。

一、金融危机以来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三个阶段

在银行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公司不强,没有零售不稳,没有金融市场不富。这句话反映了银行三大业务板块各自的特征和地位。尽管各家银行战略定位有所差异,业务重点各有侧重,但从银行机构整体看,金融危机以来业务发展重点先后经历了公司、同业、零售三个阶段,而这又与我国企业(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金融、居民部门先后加杠杆紧密相连。

第一阶段(2008年—2013年),企业部门加杠杆,银行公司业务大发展时期。4万亿刺激计划推动下,制造业、房地产、基础设施等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旺盛,在此期间年均投资增速为25%左右,对公信贷大量投放,年均信贷增长近20%,占全部信贷余额的75%

左右。由于受到资本充足率、贷存比等监管指标约束,大量信贷需求被转移到表外,通过信托、券商、基金资管子公司等通道来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影子银行快速发展起来。企业部门杠杆率迅速攀升,2013年末企业部门债务规模占GDP的比重为152%,比2007年末上升50个百分点。

第二阶段(2014年—2015年),金融部门加杠杆,银行同业业务大发展时期。2014年以后,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央行开始连续降息降准,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银行则因利差收窄和金融脱媒,经营压力明显上升。此时正值货币政策和监管环境相对宽松,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开始借助发行同业存单、并通过购买同业理财、委外、投资非标等,实现银行资产和负债规模同步扩张,以平衡利差收窄带来的不利影响。尽管

20144月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明确规定单家商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但同业存单并不受此约束。截至2017年末,同业存单余额8万亿元,约占银行总负债的3.5%左右。

第三阶段(2016年至今),居民部门加杠杆,银行零售业务大发展时期。2014930政策开始,房地产调控政策陆续放松,住房刚需、投资和投机需求一起涌入,各地房价快速飙涨。银行业开始加大零售业务转型力度,零售贷款投放迅速增加。截至2017年末,居民部门杠杆率约为

50%,比2015年末提高15个百分点;零售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为34%,比2015年末提高5个百分点。

二、当前银行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当前银行业正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利率市场化加速、市场准入放开、资本市场发展、互联网金融冲击等多重考验,而货币政策和监管环境的变化对银行业经营的影响更为直接。

一是稳健中性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货币政策的基调。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形势日趋明朗,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加快。自去年以来,伴随美联储加息我国央行已连续三次提高了政策利率水平,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水平同步走高,银行同业负债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利用同业资金融通获利的经营模式寿终正寝。

二是监管政策总体趋严。一方面,通过把银行理财纳入广义信贷和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使MPA考核日臻完善;另一方面,针对资管、银信合作、委托贷款等业务制定明确规范,加强对银行业经营乱象治理,促使银行业合规发展、稳健经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货币政策和监管环境已发生的根本变化,转变发展理念,加快经营转型和业务结构调整。

三、下阶段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方向

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银行业要回归本源,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实现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在金融强监管背景下,银行业经营转型方向必须从资本约束和市场空间两个维度考量,即要大力发展资本节约、市场空间巨大的业务领域。按照这个尺度,我认为有下面三个领域需重点发展。

一是普惠金融。小微企业、“双创”企业等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该领域的金融服务则存在明显的短板。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模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实现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财富管理。

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变化,随着我国人均收入超过9000美元,财富管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目前我国银行的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等业务还处在初级阶段,急需提高资产管理能力,为客户提供综合化的财富管理服务。

三是交易银行。近年来,商业银行竞争日趋激烈,纷纷加快战略转型,实施“轻资本、轻资产”发展,其中公司金融领域转型的方向就是发展交易银行业务,从而实现节约资本、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增强客户粘性、稳定客户核心负债来源等。目前大中型银行已经开始重构公司金融业务模式,组建专门的交易银行部或事业部,大力开拓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现金管理、支付结算、资产托管等业务,部分银行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银企互利共赢。但是,在向交易银行转变的过程中,银行传统的组织架构、风险管理、绩效考核、

IT建设等方面仍在存在制约其快速发展的因素,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