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需天天感嘆買不起房,那如果人人都買得起房,會怎樣呢?

基本上剛需也買不起房,無非房價太貴,薪資與之無法匹配,反正現在的打工者生活起來很痛苦,亞歷山大。那麼如果人人都能買得起房,世界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雖然知道這只是想一想而已。

剛需天天感嘆買不起房,那如果人人都買得起房,會怎樣呢?

首先,如果人人都能買房,像是糧食蔬菜一樣生活必需品,那麼就不會存在炒房客了。即使炒了也沒用,因為每個人買房僅僅是用來居住,換句話說,每個人買房都是剛需,不是投資。相應的,國家也會用法律來制約購房者,每個家庭或者成年人,只能擁有一套優惠稅的房產,如果有多餘的就用高額稅費來制約。

其次,如果人人都買得起房,房子迴歸它的居住屬性,租房肯定變得很優惠,可能有不少人反而不買房而改為租房了。為什麼呢?因為人人都買得起房了,就想提升其他方面的生活品質,比如旅遊、健身等等,而房子是不動產,只不過是滿足居住需要,不是隨身攜帶的物件,就不如租房方便了,在那裡工作就在那裡租房,房租比買房成本便宜,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如果人人都能買得起房,那麼房子就弱化了它的金融屬性,每個人可能就不需用貸款來買房了,只需自己幾年的工資積蓄就能買到。人沒有了房貸的壓力,各方面的生活品質都會提高,幸福指數肯定會提升很多。

比如說德國,根據聯邦統計局2014年數字顯示,當時德國只有45%的家庭擁有自己的住房。德國人均年薪約為4萬多歐元,平均房價並不高,像2014年德國首都柏林每平方米住宅均價約為2000歐元,像不萊梅市,一套普通住宅價格只相當於居民一年稅後淨收入的3.4倍,所以一套房子只需四五年的工資積蓄就能買到。

以上,雖然有些夢幻,但是隨著我國的經濟不斷髮展,城鎮化發展完善,人口流動變得舒緩,土地供應自然不會如此緊張,房子供需也自然會趨於平衡,那個時候的房價必定趨於合理,即到了人人都能買房的時候了。真的到了人人都能買房的時候,你還願意買房嗎?還願意貸款買房做一輩子房奴嗎?

剛需天天感嘆買不起房,那如果人人都買得起房,會怎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