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7月18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江金永在《温岭政务信息(专报)》第172期“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上批示:温峤镇高度重视农村文化活动,特别是通过打造高标准、有特色的文化礼堂来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做法,值得总结和学习借鉴。

同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明连批示:文化礼堂建设关键在于发挥作用,温峤镇“建、管、用、育”举措值得肯定。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近年来,温峤镇坚持高标准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建设,先后建成琛山村、楼旗村等11家特色文化礼堂,拥有文化礼堂管理员11人,文化大使32人。今年在建9家,建成后总数将超过全镇总村数一半。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2013年以来共开展村晚演出21次,开展各类宣讲50次,举行各类礼堂活动300余次,观众达36500人次,涌现出“峤岭”文艺宣讲团、山花艺术团、楼旗文化礼堂等优秀团队。其中,2018年楼旗村文化礼堂的《楼旗印象》代表我市参加台州市村晚的展演,镇文化站选送礼堂文艺骨干获“台州好唱腔”越剧大赛二等奖,极大地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提升农民群众精气神。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强化顶层设计

着力打造农村文化综合体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明确定位。

跳出就文化活动建基础设施的狭隘观念,在“文化礼堂、精神家园”定位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经济实力、人口规模、群众需求等多种因素,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禀赋,在建筑风格、展示内容、活动样式等方面形成独有的特色,做到“一村一色”“一堂一品”。如琛山村在清代中后期有39人获大夫品衔,特在文化礼堂中加入古代大户人家元素;峨嵋山村文化礼堂加入了陈氏总祠元素、省旅游村元素;上河岙村文化礼堂加入枇杷种植基地元素等。截至目前,全镇已经建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礼堂11家。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根据各村实际情况,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等多种形式稳步推进。对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或现有文化活动场所严重滞后的村如上墩村、江厦村、桐山村进行新建。对原有文化活动场所面积较大,但功能区块不完善的村如横泾堂村进行改建;对原有文化活动场所规模较小,无法满足群众需求的进行扩建。确保成熟一个建一个,建一个成一个。今年该镇根据各村实际情况,确定扩改建文化礼堂6家,新建文化礼堂3家。截至目前,8家文化礼堂设计方案已全部通过专家评审。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三是坚持完善机制,常态运行。

建立村“两委”领导下村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文化礼堂管理运行机制。推广文化礼堂理事会制度,吸纳村干部、乡贤、文化骨干等参与文化礼堂日常运行管理,组建农村文化礼堂工作指导员、管理员、志愿者三支队伍,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每个文化礼堂配备一名以上懂文化、会管理、热心文化事业的专职管理员,使礼堂真正用起来、转起来、活起来。目前,全镇共聘有文化大使32人、指导员16人、管理员11人、志愿者80余人,建立文艺团队23支,吸纳队员200余人,开展文艺骨干培训15次。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统筹资源力量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共享

一是工作推进形成一盘棋。

将文化礼堂建设列为民生重点工程,成立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由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宣传办牵头抓总,村镇办、社发办等相关办线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做好“加法”,不加牌子加内容,在志愿服务、乡村旅游、村落文化挖掘等方面给予支持;做好“乘法”,相互之间协作联动,在涉及土地指标、规划、安全、文化元素挖掘等方面给予支持,将“独角戏”变成“大合唱”。截至七月初,各办线参加新建文化礼堂协调会6次。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二是文化资源拧成一股绳。

整合原有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未成年人“春泥计划”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类设施场所综合利用率。强化文化资源菜单式的“送”和自主性的“种”结合,为基层群众提供精准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适应信息化、移动化趋势,推进农村文化礼堂“互联网+”,在温峤发布设立“文化礼堂”专栏,2017年以来共发布各类礼堂活动、培训信息41期。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三是文艺活动编成一张网。

统筹各办线资源,以“我们的”系列活动为载体,结合镇环境综合整治、五水共治、平安建设、十九大精神宣传等,统筹开展“送文化”“赛文化”“文化走亲”等活动。截至目前,开展各类以环境综合整治、禁毒、廉政等为主题的文艺活动30余场。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突出价值引领

着力构筑群众精神文化新家园

一是推动教育教化进礼堂。

在文化礼堂里设置讲堂,组建理论宣讲团,把中国梦、形势政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宣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讲故事、拉家常,不断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使之融化在心灵里、体现在行动中。由各礼堂团队创作的《四个婆婆夸媳妇》、天津快板《五水共治你我他》等多个作品被选送至台州市参加基层宣讲比赛。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二是推动礼节礼仪进礼堂。

在文化礼堂深入开展各类道德模范、最美家庭、好人好事、好婆婆好媳妇等“最美”系列评议评选和宣传展示活动,以榜样的力量传递正能量。同时在文化礼堂普及儿童开蒙、成人仪式、重阳敬老、新兵入伍“壮行礼”等礼仪礼节,使其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新风的重要载体。如评选出“活雷锋”陈磊,利用入伍后休假1个月时间,每天为本村30余位老人担水,被台州市影视文化频道《阿福讲白搭》等栏目专题报道。最美家庭顾福云家庭入选台州市最美、张宝祥家庭入选浙江省文明家庭。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三是推动民俗文化进礼堂。

将文化礼堂作为传承民俗传统文化的平台,通过唱村歌、话村史、村民说事站等创新形式,积极开展各类民俗传统文化活动,让优良传统文化回归百姓生活。截至目前,开展“粽情端午”、非遗展示、送春联等民俗文化活动60余场,参与群众达5300余人,“温峤滩簧”“洒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发扬。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示范区创建」“温峤镇‘建、管、用、育’文化礼堂构建乡风文明新地标”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