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伏天时节收获忙 西瓜地里说丰年

夏日炎炎,红古区米家台上,西瓜地里西瓜香,西瓜丰收采摘忙。慕名前来的客商,一拨一拨,来米家台收购西瓜,车水马龙,络绎不绝。一车车打着“米家台”品牌的西瓜,走出田地,去闯荡省内各地、青海市场。

红古:伏天时节收获忙 西瓜地里说丰年

8月1日,仲夏时节的米家台一片葱茏。西瓜地里,翠玉满堂,静静地沐浴丽日,“待字闺中”。“全副武装”的采摘工们站成一排,首尾接龙采摘西瓜,传递到地头的收瓜车上,人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欢笑,解开劳碌的疲乏。

“这里的旱砂西瓜味甜,汁多,口感好,一上市,必遭哄抢。我这次已经是第二次到这里来批发装车,今天再拉3吨。”来自青海循化的客商李先生乐呵呵地打趣说。大家伙儿,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都说,今年米家台的西瓜丰收,销路不愁瓜农笑。

红古:伏天时节收获忙 西瓜地里说丰年

56岁的张成才是这块西瓜地的主人,人群中,他显得格外忙碌,一会儿和摘瓜工们一起采摘西瓜,一会儿又操心着称重、装车。趁着忙碌的间隙,张成才和记者一起蹲在地头,“侃”起了他的旱砂瓜。

“3月份栽种了34亩西瓜,现在一大半已经卖出去了,亩均产量7000斤左右,收购价格在五毛到1块钱之间,收益预计能达到十五六万。”老汉脸上挂着笑容。娓娓道来,去年,他在米家台栽种了100多亩的苹果树和梨树,因为果树近三年内还都不能挂果,所以就又套种了西瓜、郁金香、向日葵等农作物。熟料,西瓜,这样争气,成为一颗致富瓜。

谈到种西瓜,张成才可是个地道的“土专家”,年轻的时候他在红古区马家台种西瓜,由他种植的马家台西瓜曾获中国第四届艺术节金奖、甘肃西瓜博览会金奖等重量级荣誉。2016年,在承包了米家台的荒地之后,他又在这里开辟了自己的“新战场”。

红古:伏天时节收获忙 西瓜地里说丰年

满怀着收获的憧憬,第一批“米家台”牌西瓜在去年秋天喜获丰收。让老张没想到的是应了“万事开头难”那句话,由于米家台以前没有种植西瓜的历史,西瓜品牌效应基本为零,而西瓜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只认“老牌子”,导致40多万斤的大西瓜无人问津,严重滞销。多年的“土专家”遇到了在之前根本就算不上问题的问题,而且很严重。

“当时我拉着西瓜去海石湾蹲了三天,结果连饭钱都没买出来”。望着满地卖不出去的西瓜,张成才心急如焚、一筹莫展,一年来的辛勤耕耘眼看就要泡汤了。

“关键时刻,是我们村的帮扶单位——红古区检察院的干部们给我帮了大忙。”张成才满怀感激地回忆说,在了解到他的西瓜滞销以后,检察院的干部们先是自己买,你要10个,他要20个,然后干部们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发卖西瓜的消息,再就是利用各种渠道介绍熟悉的人前来购买。渐渐地生意有了起色,田间地头来收瓜的车也多了起来,最终40多万斤的西瓜被销售一空,老张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红古:伏天时节收获忙 西瓜地里说丰年

“感谢检察院的好干部,要不是他们,我家的西瓜就要烂在地里了,他们为我们老百姓做了实事、好事,我真是一辈子都忘不了。”张成才说。以后有了检察院帮扶干部的关心,不管干什么心里就有底了,没啥担心的了。

依托农业种植,张成才带领当地人不但把飘香的瓜果送进了大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民也在张成才的带领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在红古区检察院的帮助下,乡亲们成立了农村合作社,为村民提供了50多个就业岗位,目前村上农民工人均收入达到18000多元,比往年提升了2000多,大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张成才说,大家都在发展特色产业种植中你追我赶,在希望的田野里耕耘和收获着自己的未来,沉浸在靠双手赚钱致富的甜头中。

“从种瓜开始,一直就没闲过,工资按月发放,我是长期工,每天100元。算一算,每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我很开心,也很满意。”西瓜地里的打工者、该区红古镇旋子村张英福说。

站在收获的田野上,张成才信心满满。他说,今后他将以西瓜基地为基础,打造农家乐采摘、农事体验项目,发展生态休闲农业,那时将带来更多收益,能带领更多的农民兄弟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