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贫寒农家,多次辍学,曾从王蘧常学书法,却奋斗成红学大家

2017年1月22日,是,著名红学家、史学家冯其庸先生辞世的日子。他以93岁高龄,离开了他深爱的世界。

四个月后,他被选为第27届全国书博会“致敬读书人物”!

生于贫寒农家,多次辍学,曾从王蘧常学书法,却奋斗成红学大家

这听起来并不多么特别的荣誉背后,是对冯老一生创作、思考的深度认可。毕竟,这位一生创作了1700多万字的老人,以其宽泛的研究、思考和著作,撑起了一位史学家、红学家应有的文化厚度!

冯其庸是真正的农家子弟,他的家乡在江苏无锡。因为家贫,冯其庸的求学经历极为坎坷。小小的年纪,他就开始务弄庄稼,有点钱了,再继续上学。

生于贫寒农家,多次辍学,曾从王蘧常学书法,却奋斗成红学大家

这样,他的小学、中学均未能一次顺利毕业,拖拖拉拉了多年。

直到20岁,他还因为贫困,再次失学。虽然,在此期间,有画家老师的赏识和资助,他还是没有顺利完成学业!

21岁之前的时光,文从沈梦感触到,贫穷是冯其庸最为深刻的记忆。

生于贫寒农家,多次辍学,曾从王蘧常学书法,却奋斗成红学大家

24岁那年,冯其庸勉强毕业于无锡国专。那之后的一两年,是他的美好时光,在书法方面,他受教于王蘧常,同时他又和刘海粟、谢稚柳、启功、朱怀民、徐邦达等先生交好,因此得以在书法、绘画方面能力有较高提升!

生于贫寒农家,多次辍学,曾从王蘧常学书法,却奋斗成红学大家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冯其庸一直没有放弃书画方面的创作,但和一些文艺爱好者不同,书画始终只是他生活中的爱好,没能喧宾夺主和干扰他的文艺研究。

生于贫寒农家,多次辍学,曾从王蘧常学书法,却奋斗成红学大家

当他辞世后,或多或少听到“冯其庸”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红学家”。他留下了多种红学方面的论著,并曾在五十多年前、用7个月左右的时间,手抄一部《红楼梦》……这种精神,今天已显得十分稀缺。

与此同时,冯其庸以其渊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成为一名实至名归的学者型人才。

生于贫寒农家,多次辍学,曾从王蘧常学书法,却奋斗成红学大家

他能写诗,旧体诗,尤其是纪行诗,写得大气磅礴。

他才思敏捷,还是,堪称一流的书画家。我们重点看看他的书法——有人说,他的书法,深受王羲之、王献之的影响,飞逸倜傥,行云流水,别具一格!

生于贫寒农家,多次辍学,曾从王蘧常学书法,却奋斗成红学大家

为了练书法,他收集了《圣教序》的多种拓本,并反复临写,并由此构建了自己书法的基础特色,他的书法,潇洒而遵守法度,清秀且能远离时弊,丝毫没有造作之气……

这就是冯其庸,一位红学大家里面的书法家,他的字,值得被流传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