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隻未盈利生物科技股登陸港交所 歌禮製藥上市三日股價大跌30%

歌禮制藥在招股書中提到,公司未來幾年的財務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戈諾衛及拉維達韋等在研產品的成功申請上市及銷售。顯然,新藥上市能否被市場認可,銷售情況如何,很大程度上將決定公司未來的命運。

記者趙耘旎

8月1日,歌禮制藥正式在香港掛牌上市,成為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後首家登陸港股的內地生物科技公司。據公司招股書顯示,歌禮制藥此次IPO將發行2.24億股,每股價格12至16港元,募集資金約31億港元。

截至8月3日,歌禮制藥股價下跌17%,上市三日以來較其發行價大跌30%。

成立僅5年成功上市

歌禮成立於2013年4月,主要研發方向集中於解決抗病毒、癌症及脂肪肝疾病等三大治療領域中的相關醫療需求。目前,歌禮在國內的運營實體主要包括歌禮生物,以及其下屬的歌禮藥業和歌禮生物製藥。

與內地A股市場上市規則中對業績要求逐年增長的“基本線”不同的是,截止5月初提交上市申請時,歌禮並未實現產品的商業化,也未產生任何銷售收入。

據公司招股書顯示,2016年取得收入5942萬元,虧損淨額約680萬元;2017年,公司取得收入899.1萬元,虧損淨額約1.31億元。2016和2017年,歌禮確認的收入均來自羅氏製藥就其“戈諾衛”品牌許可安排作出的分期及前期付款。

歌禮制藥的成功上市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港交所發佈的上市新規《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歌禮則是新規出臺後首家在港交所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

歌禮制藥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允許未盈利生物科技企業上市是港交所二十年來最大的改革舉措。新規的出臺,還是因為看到了近幾年中國新藥創制事業的飛速發展和一系列巨大成就。這個改革無論是對港交所還是對生物醫藥行業都是一種積極的、有益的嘗試。”

關注三大疾病領域研發

歌禮相關人士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介紹,“公司主要關注在抗病毒、癌症和脂肪肝病等三大疾病領域的研發,目前我們在這三大領域有七項處於不同研發階段的產品。從開發進度上講,丙型肝炎領域的研發走在前列”。

記者瞭解到,在歌禮的核心丙肝治療產品中,戈諾衛已經於2018年6月8日獲批上市,並在全國範圍內展開銷售;拉維達韋的新藥上市申請也已經提交給國家藥監局,並於2018年8月1日得到受理;丙肝藥物ASC21,預計會在2018年第三季度遞交臨床試驗申請。

歌禮制藥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臨床數據上來看,歌禮戈諾衛產品的療效、安全性都非常優秀,與跨國企業同類產品相比不相上下。”

除此之外,歌禮制藥旗下還有針對艾滋病、肝癌、脂肪肝的藥物,均處於藥物研發早期或者臨床試驗階段。

商業化進程受關注

與未產生銷售收益與之相對的是,近兩年,歌禮制藥研發“燒錢”,研發投入逐年走高。2016年和2017年,歌禮制藥研發費用為6270萬元和1.14億元,其中戈諾衛與拉維達韋兩款臨近商業化的藥物研發費用分別佔到2016年總費用的95.5%,佔到2017年的93.5%。

對於此次募集資金的用途,歌禮將分配約30%用於公司核心產品線的持續研發,約25%用於推動戈諾衛及拉維達韋產品商業化,約15%用於新在研藥物的引進許可需求,約10%用於啟動及進行臨床試驗,約10%用於支持公司的研發基礎設施,剩餘10%用作一般營運資金。

對於目前無盈利的歌禮而言,市場和投資者最為關心的莫過於其核心產品的商業化進程。公司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公司首個創新藥物戈諾衛已經於今年6月8日獲批上市,並在6月27日開出全國第一張處方。公司建立了150人左右的商業化團隊,團隊的主要成員均來自於跨國藥企,在肝病藥物銷售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我們認為這一點對公司未來產品的商業化推廣會起到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此外,該人士表示,“歌禮的產品在價格方面是具有一定優勢的。公司目前正在積極與醫保部門進行溝通接觸,來尋求儘快將產品納入醫保體系”。

而當記者追問道,公司的產品主要採用何種營銷模式,戈諾衛產品上市一個月以來銷售成績如何?上述人士並未作出明確回答,僅透露戈諾衛產品相關銷售情況沒有統計精確數據。

原標題:首隻未盈利生物科技股登陸港交所歌禮制藥上市三日股價大跌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