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港交所:債券通可助力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監管

港交所:債券通可助力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監管

香港交易所首席經濟學家辦公室4日發佈研究報告指出,近期中國內地宣佈數項宏觀審慎管理措施,包括調整境內人民幣外匯遠期交易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重啟中間價定價“逆週期因子”等,對緩解外匯市場波動起到積極作用。從2015年開始,內地逐步構建了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監管框架,以保障境內金融市場平穩運行,有效應對潛在外部衝擊。債券通的閉環、透明、可控的特點,可作為跨境資本流動的調節閥,便於監管者整體平衡跨境資本流動,掌握資本流動管理主動權,也有利於監測發債企業募集外資規模,更好地發揮宏觀審慎管理效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後,國際跨境資本流動監管框架發生重大轉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一系列政策文件與制度指南,對資本流動管理原則、主要工具、運用次序、政策效果等進行了全面分析和設計,為新興市場國家建立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監管框架提供重要依據。

宏觀審慎管理是指通過一系列宏觀審慎指標和稅收工具,抑制系統性風險積累,以增強國內金融機構的穩健性(如提高外幣負債的資本充足率、貸存比、貸款價值比、對未平倉外匯淨敞口設限或限制外幣抵押貸款比率等)。

2010年以後,新興市場(如巴西、韓國等開放程度較高的國家)對資本淨流入已嘗試運用一定的宏觀審慎措施,以應對金融危機後實施的量化寬鬆政策所帶來的大量遊資,但在資本流出方面的運用實例尚不多見。

香港交易所首席經濟學家辦公室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債券通的閉環、透明、可控的特點,可作為跨境資本流動的調節閥,便於監管者整體平衡跨境資本流動,掌握資本流動管理主動權,也有利於監測發債企業募集外資規模,更好地發揮宏觀審慎管理效力。

參照IMF資本流動管理基本思路,該報告對債券市場開放中可採取的潛在措施也作了簡單探討,包括:

第一,針對境外居民投資境內市場,根據資本流入程度和非居民持有債券(即資本流入)的長短期限,按照宏觀審慎原則設計稅費結構。通過透明、可預測的稅費結構,更有效地調節跨境資本的期限結構,減少短期資本流動帶來的衝擊。

第二,針對境內機構投資境外市場(居民的資本流出),將金融機構持有與之相關的境外本、外幣債券統一納入監管口徑,調控外匯暴露風險。

第三,繼續引入境外投資者,推動成熟具流動性的境內市場加速形成,更有效地應對跨境資本大量流入和流出帶來的衝擊。(記者李濱彬)

新華金融客戶端:權威財訊盡在“掌握”,掃碼或長按二維碼下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