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西双版纳:逛傣族灵魂之园,吃风味独特傣家菜!

初到云南的人,有两个地方是很值得去的,那就是西双版纳和瑞丽。这两个地方都是傣族人的世界,不仅风光迷人,人也婀娜多姿。在大城市呆惯的人去那里感受一下纯朴的少数民族风情,那是非常宜人的。

秋游西双版纳:逛傣族灵魂之园,吃风味独特傣家菜!

盛夏过后,我与一位海派小说作家去云南采访。到昆明时,一位朋友向我建议说:“西双版纳你们一定得去,对一个作家来说,不去那里将会遗憾终身。”从昆明到西双版纳自治州的首府允景洪有两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坐长途车走高速8个小时左右或乘飞机鸟瞰大地45分钟直抵允景洪。我们权衡了一下,机票的价格相对坐长途车所需花的车票食宿钱来说并不贵多少,所以我们决定还是坐飞机去。

去的那天,天气似乎特别的好。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给人一种虚无飘渺如人仙境之感。俯瞰大地,山峦起伏,河流蜿蜒而过,偶尔掠过的小块平原,那田地整治得犹如一块块绿地毯般的舒坦。

秋游西双版纳:逛傣族灵魂之园,吃风味独特傣家菜!

飞机俯冲着地后,版纳机场就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金黄色的庙宇式的候机楼,配之以参天舒展的椰子树,很有一番东南亚风情。进入允景洪的市区后,旖旎的亚热带风光更迷人。允景洪是傣语,意为“黎明之城”,它位于美丽的澜沧江畔。允景洪的街道两边到处都种植着热带植物,有被誉为“南国美女”的椰子树、“世界油王”的油棕树、“热带水果之王”的菠萝蜜树以及窈窕纤细的槟榔树等。街上还能时而看到穿着鲜艳民族服装身材姣美的傣家妇女飘然而过。一种置身于“异域他乡”的感觉油然而生。

据说,傣族人每年过泼水节热闹非凡盛况空前,遗憾的是我们去得不是时候,但听说1961年4月15日,周总理曾在允景洪的“春欢”公园和曼听寨附近与傣族人民一起度过了泼水节,我们想到那里感受一下泼水节的环境氛围也好。

秋游西双版纳:逛傣族灵魂之园,吃风味独特傣家菜!

傣语所说的“春欢”,即灵魂之园。过去封建领主以及大小头人每年都要到这里游玩赏花一次。以后由于无人管理,“春欢”园逐渐衰弱。1982年后,国家拨款重修“春欢”园,才逐渐建起很有特色的笋塔、八角亭、傣族“萨拉”亭,并建起了总理参加傣族泼水节的纪念像,使“春欢”同重现生机,成为一个很有特色的景点。

步出“春欢”园,已是夕阳时分。主人邀请我们去曼景兰品尝风味独特的傣家菜。曼景兰是个村寨,改革开放以后,这里已成为旅游村,有十几户农民先后在这里办起了傣味餐厅,形成了一条傣味街。傣味餐厅的式样全是傣族楼那种建筑,很有特色。餐厅的名字也取得十分动听,如玉池椰楼傣家餐厅、千瓣莲花饭店、圆门傣味餐厅等等。我们走进一家叫迎宾楼的傣味餐厅。那店主很会招徕生意,每晚总要安排一些穿着傣族盛装的俊男倩女在门口打腰鼓、敲鋩锣迎候客人。客人就餐时,店主还特意安排表演少数民族歌舞,并按照傣族风俗向客人扔香袋,使客人既可品尝傣家菜又可欣赏当地少数民族歌舞风俗,一举两得,气氛煞是热烈。版纳的朋友向我介绍说,这家餐厅生意特好,每月净利润不下3万,可容纳十几桌的餐厅必须预订才有座,幸好版纳的朋友先前已为我们预订了座,才使我们免失这饱眼福和口福的机会。

秋游西双版纳:逛傣族灵魂之园,吃风味独特傣家菜!

傣味菜风味独特,但价钱不贵。那天我们六七个人点了十几个菜,才花了二百多块钱,如在上海,那桌菜起码得花500元钱。傣味菜十分丰富,从制作方法来讲可分为烤、蒸、剁、腌四大类,味道可用“酸辣香”概括。那大我们吃了几个很有特色的菜,如烤竹鼠肉。竹鼠是两双版纳特有的动物,它生活在竹篷下面的洞穴里,靠吃竹根为牛,一般都有四五十厘米长,很像一只猫,但比猫肥,一只竹鼠足有五六斤重。用香茅草烤制的竹鼠肉吃起来有一种野香味。我们还品尝了用香茅草烤制的鱼、菌子、竹笋等。香茅草是用来制造香料的草本植物,用它的叶子来烤鱼肉,香辣可口味美酥脆。用芭蕉叶蒸猪肉又是一道很可口的菜。叶包蒸猪肉,外形包裹得像粽子,打开芭蕉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肉吃起来酥香而有味。席间,服务员端上一盆炸猪皮之类的东西,但外表要比猪皮细净,吃起来更香脆。主人问我们是何物,我们谁也没猜中,经主人点明,才知是炸水牛皮。腌酸笋也是傣味特色菜,但阿拉上海人绝对受用不了,里面似乎有股“馊”味。主食菠萝饭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那是把一个完整的菠萝当中挖空了,放进碎菠萝块和当地产的紫糯米蒸制而成的,色香味极佳。

秋游西双版纳:逛傣族灵魂之园,吃风味独特傣家菜!

我们边品尝一道道风味独特的傣家菜,边欣赏各种婀娜多姿的少数民族歌舞,渐渐沉浸在一种边寨的氛围中,仿佛自己也成了傣族的一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