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枕之間:天津鐵路環線周邊地區更新發展

在我國四大直轄市之一的天津,有一條鐵路環線。這條鐵路環線有65公里長、串聯40餘處工業遺存、沿線1公里範圍內聚集了大約100萬的居住人口。所以,這條環城鐵路,獨具地域特色,擁有寶貴的歷史文化遺存,更關乎百萬人民生計。如今的城市遺產,未來如何發展呢?如何保護與利用鐵路遺產,如何給城市雙修創造機遇,如何為社會生活帶來發展…?

軌枕之間:天津鐵路環線周邊地區更新發展

石楠(中國城市規劃學會)

專家觀點

天津是中國近代輕工業發源地之一,也是中國鐵路文化的發祥地,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先生的鐵路生涯便是從這裡開始的。百餘年的鐵路建設史,給天津留下了諸多珍貴的老鐵路遺產。然而,本世紀以來,老工業區逐步外遷,鐵路貨運功能消失,曾經繁忙的工業鐵路線被廢棄或閒置,成為近代中國工業歷史長河中的一抹記憶;與此同時,鐵路沿線地區工業、倉儲功能外遷,中心城區內的部分鐵路沿線空間成為環境死角,阻礙了周邊地段的發展,浪費了土地資源,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和內生活力。

2017年的城鄉規劃專業六校聯合畢業設計由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承辦,本次畢業設計以“軌枕之間——天津鐵路環線周邊地區更新發展規劃”為題,以天津市中心城區長約65公里的環城鐵路為線索,探討天津市中心城區鐵路環線周邊地區的城市更新目標與規劃路徑。

本次設計題目選取了功能複合雜糅、兼具歷史文化意義和城市活力復興功能特點於一身的環城鐵路沿線及周邊地區的更新,希望能在尊重鐵路文化遺產、理解天津城市發展變遷的前提下,啟發學生構想基於城市更新思路、與環城鐵路周邊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生態重組修補相匹配的整體願景,研究政策制度和落實空間策略,重塑中心城區鐵路環線周邊地區的時空穿接。

這個選題具有一定的複雜性。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天津建成區面積不斷擴張,1986年後主要的建設逐漸向濱海新區轉移,因此,近現代工業曾經密集而繁盛的中心城區鐵路環線周邊地區逐漸衰落。而2010年,京津提出共建“世界城市”的宏偉發展目標,天津的經濟實力、區域影響力不俗,又具有躋身世界城市行列的重要優勢和資本。在此背景下,這個承載著約1/6天津市區面積和人口的鐵路環線地區的更新發展,難度不僅在於面積大人口多、不僅在於有鐵路及眾多工業遺存要保護,還在於近百年中這裡見證了城市的榮辱興衰。所以如何通過城市復興吹散記憶的蒙塵,喚醒哏兒都人民引以為傲的天津情懷,為2.0天津時代帶來新契機,都是難點所在。

軌枕之間:天津鐵路環線周邊地區更新發展

▲ 天津鐵路環線

當我們環視一下天津這些鐵路沿線地區,會發現其具有重要的複合功能特點:本身依託工業鐵路遺址,沿線周邊雜糅了工業遺存、居住、城市基礎設施、城市公園、快速交通、商業商務等多種用地功能。其整體環境卻由於鐵路線的切割而碎片化,成為城市的消極空間,逐步喪失活力。因此,在更新發展過程中需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鐵路遺產保護與利用的關係;工業外遷與城市修補的關係;沿線消極空間利用與城市活力復興的關係;鐵路生態化改造與城市功能升級的關係;鐵路與其他交通要素間的關係。

在此背景下,通常規劃目標的設定往往是繁重的、重疊的、綜合的,對工程項目而言,這是必需的。然而對畢設課程設計來說,其核心卻在於,在已完成的城市規劃理論知識及相關訓練的基礎上,重點訓練學生獨立發現城市問題、分析和處理問題,並運用先進理念大膽提出城市更新策略的綜合能力,引導學生在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解決實際需求問題。

軌枕之間:天津鐵路環線周邊地區更新發展

▲ 天津鐵路

因此面對這樣一個現狀複雜而又帶有典型性的城市更新地段,我們並非是在完成一份絕對正確的答卷,而是試圖探索一種方式,一種開放而充滿情感和靈魂的設計方法,一種能夠留住曾經、享受當代、織夢未來的規劃構想,深入挖掘對於這個題目,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這裡的人的更多的思考和認識。在原有側重於城市物質空間形態學習與訓練的基礎上,還需進一步提升對隱藏在複雜的城市現象背後的社會人群、經濟產業等關係的理解。

從這個角度來說,體驗城市空間的同時深入理解城市的社會網絡,樹立正確的城市規劃價值取向,關注弱勢群體,維護文化多元性,保持社會與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才能保護城市歷史遺珍,促進城市未來發展,創造城市美好生活。

各高校的同學對於選題的理解各不相同,提出的解決方案各有特色,這種多元的思路碰撞和深入的聯合教學交流為聯合畢業設計帶來了額外的收穫,對於城市更新發展和歷史遺產保護問題也進行了具有創新價值的探索。

軌枕之間:天津鐵路環線周邊地區更新發展

學生們怎麼看

文︱運迎霞(天津大學) 陳天(天津大學) 許熙巍(天津大學) 李津莉(天津大學) 張赫(天津大學) 米曉燕 (天津大學)

圖︱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東南大學建築學院、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

軌解城心 枕活邊緣

天津城因漕運而生,因鐵路而興,環城鐵路見證了天津近代百年的興衰起伏,是天津重要的城市記憶,也應該是天津未來發展的城市脈絡。

▲ 城市意象

▲ 天津環城鐵路歷史沿革

天津大學的同學們著眼於天津鐵路運輸史與城市發展史之間關係的梳理,明確鐵路環線與城市發展格局之間的關係,進而拆解環城鐵路為“東環城心區”和“西環邊緣區”兩個部分,並從交通、生態、文化、社區四個方面認知枕軌,結合上位規劃,提出兩部分與海河互為“捧逗”的格局,營造複合多元新廊道的總體定位。

▲ 社區連接體意象

破環而立,提出“軌解城心、枕活邊緣”的總體策略與多方面的子策略,進而選取典型地塊並針對每個地塊的核心問題給出合理的改造方案,將社會性與空間性相結合,打造“業緣修復節點”、“社區連接體”、“都市休閒跑道”、“城市文化名片”、“共享市井集市”和“邊緣活力核”等6個典型節點,以點帶面,提出完善天津環城鐵路周邊區域的策略和方案。

▲ 總體定位與策略

在此背景下,完成對鐵路周邊空白區域的填補與存量的更新,使鐵路環線地區實現從消極空間到活力空間的轉變,並使之成為與海河互聯互動的城市發展新廊道。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

宜軌·創城·澤人

兼顧“整體和局部、系統與片段”,量體裁衣,以“探勘全線-找尋鎖眼-深度解鎖-復歸全線”的總體思路,構建環城鐵路重點片區的系統設計,以點帶面。

▲ 城市意象

東南大學的同學們以城市更新、鐵軌改造為契機,緊抓城市雙修的政策機遇,從人的現實需求和未來發展出發,尋求最適宜天津環線的發展模式,並由此提出了“宜軌、創城、澤人”的總體設計概念。以“解鎖”為手法,選取情況最複雜、問題最綜合的南口路地區作為改造示範點,研究更新模式菜單,最終推廣至全線

▲ 尋鎖

▲ 六大系統策略

重點地塊研究設計,縱切六大系統,橫向分四個階段,起承轉合貫穿始終,層層疊合絲絲入扣,研究全面,重點突出:

(1)交通:塑造基於雲軌綠道多方互通多層的交通體系。

(2)產業:構建以眾創為特色適配文化的多元產業格局。

(3)文化:形成以草根文化為核心的多元文化共融空間。

(4)社群:形成面向社區的低成本高效適配的社會空間。

(5)生態:編織基於低技修復手段復續永育的生態系統。

(6)資源:形成以宗地更新遺產保護為中心的用地結構。

▲ 城市意象

由此從鐵軌改造出發,運用最適宜的規劃手段,整體帶動城市各系統高效運行,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並真正落實於人,實惠於人,達到最初“宜軌、創城、澤人”的規劃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