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霞:扶貧攻堅要少擺「闊面子」

2月至5月,湖南省委第四巡視組對郴州市及其下轄汝城縣、桂東縣開展了常規巡視。汝城為了所謂的政績,罔顧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實際,不認真落實黨中央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決策部署,反而大規模舉債修建大批“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問題,被逐一揭開。(8月5日中國新聞網)

如果說是國家級貧困縣,還難以讓人想象該縣的貧困,但直今仍有村民靠煤油燈照明,就足以帶來形象的感知。在一些條件較好的地區,煤油燈早已被淘汰20年居多,可湖南汝城縣的一些村民,在經濟大發展的道路上顯然拖了後腿。

越是貧窮,越需要脫貧的鬥志;越是落後,越需要藉助脫貧攻堅的大好時機,集中人財物力,向最貧窮的地方發起衝鋒,實打實幹工作,讓村民得好處,走上致富路。可是,汝城縣用4800萬元修廣場,把面子打造得形象有色,可鄉親們呢,日子依然不好過。對這種不顧民生疾苦,浪費財政資金的行為,理應進行問責,讓地方的主政者付出代價,吸取教訓。

要說貧困地區近幾年的主要工作,顯然都只圍繞兩個字“扶貧”。只要這項工作幹好了,那就是利民的政績,否則,把當地形象打造得再漂亮,修再多面子工程,也是功夫用錯了地方,對上對下都不負責的表現。

形象工程害死人,不僅因為其浪費大量的財政資金,更容易激發地方主政者的衝動政績觀、面子思想,幹工作停留在視覺表面上,什麼工作讓人看得見、看得出成績,就拼命去幹,民生事業、扶貧攻堅這些潛績工程,就可能整天掛在嘴上,卻未真正放在心上,不會真心實意下真功夫,而是打“太極拳”,做“假動作”。

對貧困群眾而言,建再多再好看的形象工程,也激不起他們半點興趣,也絲毫不利於他們脫貧。只有剋制住擺“闊面子”的思想,多用實際行動,將有限的資金花在扶貧的“刀刃”上,擼起袖子加油幹,排除發展障礙,規劃脫貧方向,全過程進行幫助指導,才是真正扶貧的應有態度。

留給扶貧的日子越來越少了,各級地方官員當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危機感,集中精力,瞄準重心,全力以赴,徹底改變當地的落後面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