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霞:“無會月”不能成為一種形式

今年兩會期間,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出《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明確提出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通知》下發即將滿月,河北、黑龍江、浙江、江西、湖南、廣西和青海等多省(自治區)已陸續印發文件,確保措施落地。值得一提的是,有的省份還規定了“無會周”和“無會月”,“無會周”“無會月”期間,原則上不安排全省性會議。

規定“無會月”“無會周”的初衷,就是為了徹底減少“文山會海”,為廣大領導幹部騰出更多時間,真正在一線實幹苦拼。可是,有的地方卻在落實過程中走了樣,尤其是為了讓某個周不開會,就把相關會議提前開、推遲開,實際上會議的總量並沒有改變。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一些地方難改“舊觀念”,落實減負行動停留在文件表面上,並沒有入腦入心認真當回事,只是對應採取一些“表面功夫”應付,換湯不換藥,困繞基層幹部的負擔依然在。

據個別鄉鎮幹部統計,有的鄉鎮領導幹部全年參加會議超過500個,真正印證了“不在會場中,就在參會的路上”。同時,自上而下的各種督查檢查調研,也給基層幹部帶來了不少負擔,“過度留痕”讓基層幹部變成了“材料匠”。如此種種,令基層幹部苦不堪言。

減負行動必須減在“根子”上,不能止於動“外科手術”。可是,有的地方卻只盯住了一些表面的形式主義現象,並未深入剖析現象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更不會在“根上”用藥,導致很多行動只是形式上的改變,可根子一直在,陷入以形式主義糾正形式主義的誤區。

既然下定決心規定了“無會月”“無會周”,就應該下定決心對相關會議進行全面梳理,毫不留情消減務虛會、湊數會,整合各種小會,儘量多用視頻會取代傳統會,能用文件通知的儘量不開會,多措並舉才能徹底壓縮會議存量,遏制住增量。

“無會月”的出現,不能變相增加其他月份的會議總量,否則此消彼長,也是徒勞無功,反而令“基層減負年”行動落空,難以真正為基層幹部減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