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年輕人爲什麼越來越不著急結婚了

近年來,年輕人越來越“不著急”結婚了。中國民政部公佈的一組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的結婚人數301.7萬對,同比下降5.7%。與5年前同期結婚人數的高位428.2萬對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經下降了29.54%。

深入剖析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不著急結婚了

專家分析認為,適婚人口數量下降、婚齡推遲、城市化進程加快都是結婚人數不斷下降的原因。

剩男剩女越多的城市越發達?

從2013年達到頂峰之後,中國的結婚率似乎進入了一條漫長的下降通道。

廣州《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這一點,在中國民政部近期公佈的一季度結婚數據中再次得到驗證。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結婚對數為301.7萬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8.1萬對,降幅為5.7%。

而從不同地區來看,今年一季度結婚率最高的是貴州、寧夏、西藏等地,而結婚率最低的幾個地區是上海、天津、北京等地,除江蘇等個別省份之外,經濟較發達地區的結婚率普遍偏低。

這背後原因是什麼?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認為,最主要的是適合結婚人數在下降。“如果按照22歲年齡看,相當於1996年出生的人進入到可以結婚的階段。但是當時人口出生率在快速下降,這意味著後續幾年達到結婚年齡階段的人會迅速減少。”

深入剖析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不著急結婚了

今年一季度中國結婚對數為301.7萬對。這一數據相比2017年一季度的319.8萬對,2016年一季度的345萬對,2015年一季度的360萬對,2014年一季度的412.8萬對,2013年一季度的428.2萬對,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尤其是和2013年相比,跌幅達到29.5%。從年度數據看,2005年到2013年,結婚率持續上升,從6.3‰上升到9.92‰。但此後結婚率進入下降通道,2017年中國結婚率只有7.6‰。

為什麼結婚率在不斷下降呢?這一方面和此前的人口出生率下降有關。數字顯示,1996年的中國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為16.98‰,相比1987年的23.33‰,已經下降了約6個百分點。

從地區不同的數據來看,結婚率高低與經濟發展水平也有一定的關係。比如,2017年結婚率最高的前五大地區,分別是貴州、安徽、西藏、青海、河南。而從人均GDP看,這些地區在2017年的人均GDP均不超過5萬元人民幣。

而在2017年,結婚率不足0.7%的地區,包括北京、廣東、河北、遼寧、湖南、山東、江西、天津、浙江和上海,有6個地區在2017年的人均GDP超過7萬元,其中3個地區超過10萬元。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人口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石智雷認為,經濟條件越好,對於單身和各個生活方式一般來說會越寬容。“現在社會越發展水平高,社會越寬容,社會越多元化,不結婚單身或者隨時離婚,都是個人選擇。”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家庭與性別研究室副主任馬春華說,對於很多國家而言,結不結婚並不重要,重要的生育率是否高。“但是不同的國家制度不同。在法國等國,未婚是可以生孩子的。但是在東亞國家,未婚的情況下生育不太被允許。舉例說,日本家庭非婚生孩子不容易拿到養育兒童津貼。對於中國而言,未來個稅按照家庭徵收的話,有利於促進個人結婚和生育。“很多國家都是以家庭徵收個稅,這是能促進婚姻和生育。”

深入剖析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不著急結婚了

女性地位趨高 心態轉變致使結婚率下降

2015年30至34歲女性不結婚比例比1990年提高10倍左右

同時,專家認為,結婚率下降的另一個原因是選擇不結婚或者推遲結婚的比例在上升,尤其是女性。

綜合廣州《21世紀經濟報道》、前瞻網報道,如果選擇放棄一樣東西而保持繼續幸福的生活,那麼崔舒心(化名)會放棄婚姻。這位29歲的女士在北京的一家全球性公關公司擔任董事,她不想在不久之後與男友結婚,不像她的母親,在20歲就結婚了。

“我想專注於職業,”崔舒心說,並補充說她正在寫她的第三本書。“在建立一個家庭之前,你必須首先安頓好自己的生活。”

崔舒心並不是唯一這樣想的人。結婚率下降這種趨勢在發達經濟體中已經很普遍,對中國影響則嚴重得多——要減緩人口老齡化和推動與家庭有關的購買消費行為,結婚率的高低產生著重要的作用。

婚姻的下降,部分原因是三十多年的計劃生育,但最主要是由於中國女性的心態轉變。隨著國家的快速發展轉化為越來越多的機會,女性不再將婚姻視為安全之路。他們延長了教育和職業生涯。而早在2007年,27歲的未婚女性就被稱為“剩女”。

深入剖析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不著急結婚了

原新透露,據他了解,在2015年,中國30歲至34歲女性不結婚比例在6%左右,比1990年左右的數字提高了10倍左右。原新表示:“中國社會對於不同生活方式肯定越來越寬容。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結婚,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合夥人。”

政府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新婚人數下降6.7%至1140萬人,這是自2013年以來連續第三年下降。與此同時,自2012年以來,離婚率連續上升,2016年增長8%至4.16億。

石智雷認為,這背後反映出女性的社會地位越來越高。“很多女性地位高的地方,結婚率會低,而離婚率會高。中國結婚地域差距就反映了這一點。同時不同的國家結婚率和離婚率差異大,也與文化有關係。”

香港社會學家桑迪也表示,離婚率飆升的部分原因可能在於女性對自身價值的認識有所改變。

“女性現在不願意容忍不幸的婚姻,”桑迪說。“她們更獨立,更具財務能力,如果事情出錯,她們可以選擇退出。”

深入剖析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不著急結婚了

有房才有婚 城鎮化進程加速或是推手

在經濟方面,結婚率下降增加了支出的不確定性

城鎮化帶來的壓力同樣是導致結婚率下降的一大原因。

綜合廣州《21世紀經濟報道》、前瞻網報道,從1990年到2010年,超過2.5億人從農村遷移到中國的城市。 這次大規模的移民對中國千禧一代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20歲出頭的中國千禧一代現在居住在城市的幾率是30年前的三倍。 在英國同一時期,年輕人的城市生活水平僅上升了三個百分點。

考慮到中國房價暴漲,他們的婚姻前景進一步複雜化。買房是一個長期以來的傳統,即一個男性必須能夠提供房子和汽車才能結婚——這並非易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Yu Jia認為,經濟負擔意味著男人在攢夠錢之前不會結婚,導致“剩男”越來越多。

“我結婚的人必須比我賺更多的錢,因為我不希望我的丈夫拖累我的生活,”在北京一家全球性律師事務所工作的27歲女性Allen Yang表示。“如果我找不到合適的伴侶,我不介意保持單身。”

所有這些都使中國難以化解它的人口計時炸彈:到2050年,1/3的中國人預計會超過60歲。

原新說,在經濟方面,結婚率下降增加了支出的不確定性。有爭議的是,單身人士在家用電器和家庭相關服務上花費少於已婚家庭,促使企業銷售冰箱和電飯煲等便宜和小巧的產品,及建造較小的公寓。

“所有這些都可以讓人們在沒有結婚的情況下過上舒適的生活,”諮詢公司Mintel的高級生活方式分析師Alina Ma說。“這意味著他們在單身狀態下會保持更長時間。”

此外,還有專家認為,結婚率降低與經濟發展也有間接關係。中國人均GDP將接近1萬美元,將逐步進入人均GDP達到1.2萬美元的高收入國家行列。

數據顯示,中國千禧一代佔據了絕大多數人口,尤其是生育期人口。但千禧一代對婚姻或生孩子的興趣不大,雖然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生育率的下降還沒那麼明顯,但婚姻和撫養子女傾向於增加家庭支出,讓許多人選擇不再結婚生子。

深入剖析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不著急結婚了

社會應尊重多元化選擇 但政府層面需關注

離婚率增加也與社會輿論環境以及個人觀念更多元開放有關

面對逐年下降的結婚人數,多位專家表示,這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社會應多尊重多元化、個性化的個人選擇,予以年輕人更多選擇空間。

綜合大陸央視、北京《人民日報》、中新網報道,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認為,“80後”“90後”跟“60後”“70後”明顯不同。“經濟的發展帶來收入增長,互聯網提高信息化水平,更多年輕人看到了外面社會的變化,瞭解到世界的發展。對他們而言,結婚生子不再是必要的人生經歷,而是個人選擇的結果。”他認為對於隨著社會發展出現的改變,人們應當轉變思想,與時俱進,應對推遲結婚、事實婚姻、不婚等給予更多寬容。

然而,相比5年前,結婚人數下降126.5萬,這一變化仍值得政府層面關注。中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3.26%,較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2.93個百分點,凸顯中國老齡化加速的現狀。結婚率和出生率的走低勢必進一步加深老齡化社會的問題。

深入剖析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不著急結婚了

專家建議,針對二者的緊密聯繫,國家應當重視該問題,認真研究、出臺相應的政策,鼓勵年輕人結婚生育。比如,可以適當延長婚假、產假,倡導人們平衡家庭和工作,從而促進結婚生育。此外,政府也應推出家庭友好的公共政策,比如以家庭為單位納稅的財政政策,降低家庭的稅務負擔;一線城市聚集了大量的優秀青年,但是高昂的房價讓很多人難以在年輕時開始獨立的家庭生活,因此穩定房價、為大家庭提供廉租房等措施將能緩解部分壓力。

中國民政部公佈的《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中國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共有384.1萬對,粗離婚率為2.8‰。相比2002年中國粗離婚率僅0.90‰,13年來,粗離婚率逐年攀升。

專家看來,離婚率增加也與社會輿論環境以及個人觀念更多元開放有關。“以前一個人提到離婚,周圍的人會對此議論紛紛,對離婚當事人形成一定壓力,如今,社會環境多元開放,公眾對離婚及結婚的決定也變得更加容易,選擇也不如以往慎重。”

對此,有觀點分析,在更開放的社會環境裡,人們做出婚姻和離婚的決定不能輕率隨意,但也應該尊重個人離婚自由。

專家表示,一門婚姻若壓抑個人情感或者讓當事人不滿意,離婚後,可能對個人感情和發展更有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