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計》,犧牲貧者的尊嚴、以貧者的失落成全富者對現狀的珍惜

《變形計》於2006年9月4日由芒果TV 推出的節目,主打勵志主題,以貧富家庭出身的孩子互換生活環境互換思維的形式達到教育貧窮孩子向富足生活努力邁進、富家子弟珍惜現有富足生活改變其原有驕奢的生活態度的目的。

該節目至今已播出12期,喬治只是被動的看過幾期,因為孩子剛開始要看,但在近幾年,孩子也不看了,我曾問過孩子,為什麼不再看這檔節目,他說看完心裡不舒服,有錢的孩子到了窮人家裡的各種胡鬧不懂事也只當笑料和鬧劇看了,而窮人家的孩子去了有錢人家,更多的是對窮人家孩子心理上產生的不平衡和失落感,孩子感覺為這些窮孩子的心酸,短短七天或是現在的一個月中,真正能夠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的不是靠這個節目就能簡單達到的,喬治不否認這檔節目的初衷,然而不一定好心就一定辦的都是好事,往往好心辦壞事的時候也很多。

《變形計》就是好心辦壞事的典範。首先我們不去無端猜測節目組的用心何在,我們希望他們是好的,他們的初心是有社會責任感的公益節目,然而在這12季的節目中,從整體來看,對於富孩子來講,改變了什麼嗎?

如果一個人的思想是靠一檔電視節目就能改變的,那麼教育就來的非常容易了,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富家子弟上節目是有其除了節目之外的其它目的的,這也是這檔節目的負面新聞所在——他們可以通過上節目圈粉然後藉機出道,前提是以犧牲貧窮孩子為代價。更有言論稱,《變形計》欄目組設計劇情讓參與節目的孩子照著劇本去演,而且欄目組人員慫恿主人公故意和老師作對以激化節目矛盾增加收視率…………

《變形計》,犧牲貧者的尊嚴、以貧者的失落成全富者對現狀的珍惜

且不說以上的傳聞是否屬實,就該檔節目的形式來講,本身對貧窮孩子主人公的心理是一種刺傷,沒有人願意將自己的貧窮暴露在世人面前,這是一個人維護尊嚴的最基本的心理,儘管參加這些節目的貧窮主人公可能會受到富人家庭的資助,但對於電視機前的貧窮家庭的孩子來講,他們在觀看時,內心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有的人生下來就錦衣玉食,有的人努力一輩子都掙不到這些富二代們一個月的錢,欄目組的互換家庭互換角色對於城市家庭來講有一定的吃苦體驗教育,他會知道這世上有比他窮的人在艱難樂觀的生活著,他會反觀自己之前的行為,他在整個過程中,心靈是沒有創傷感的,他是一直處於優越感很強的位置的,而反觀貧窮家庭的孩子,突然之間來到了和自己生而有之的貧困環境截然不同的富足家庭,而且要按照富足家庭的生活習慣去生活,七天或一個月之後,又要回到原來破敗不堪的家庭裡生活,這樣的角色扮演,對於窮人家庭的孩子起到的勵志意義何在?

一個以犧牲貧窮者的尊嚴去換取貧窮者的鬥志、富貴者的珍惜的節目形式在社會上的反響又如何?

喬治並未看到太多支持這檔節目的言論,更多的人都為貧窮家庭的孩子表示擔憂。

《變形計》,犧牲貧者的尊嚴、以貧者的失落成全富者對現狀的珍惜

我們不說別的,縱然是我們作為成年人來講,有幾個人願意去讓比自己強出很多的人時不時的刺激自己的自尊呢?

人的自尊心往往和自身的短板緊密相連,有素質的人一般不去觸碰他人的短板,而是儘量避開,而《變形計》無時無刻不再以貧窮者的貧窮作為產生矛盾的主要誘因,這檔節目即便有教育意義,也是在犧牲貧窮者的尊嚴和幸福感換來的對於富足者的一點微乎其微的教育效果。

《變形計》,犧牲貧者的尊嚴、以貧者的失落成全富者對現狀的珍惜

沒有幾個人會因為經歷了假設為貧窮的生活而改變,只會因為真的落魄、真的潦倒而從真實的生活閱歷中汲取教訓。

如果《變形計》的欄目組的初心是想讓參與者受益,那麼喬治只想說,這是個童話般的心願,也是一個天真的願望。

因為生活中的貧窮無處不在,貧窮是不演出來的,富有也不是裝出來的。

這樣的節目,喬治私以為,傷了真正貧窮者的自尊,他們通過電視看到的,是別人的幸福,而現實中的自己,是無法改變的貧窮。

況且,這檔節目將貧富在意識形態裡鮮明的劃成兩個階級:相對於貧窮家庭來講,富人家庭的孩子會將自己和貧窮隔絕成我和“你們”,這將使富有的人嫌棄貧窮,貧窮的人更加仇富。

該節目並沒有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而且從某種程度上激化了貧富差異化的群體矛盾。

《變形計》,犧牲貧者的尊嚴、以貧者的失落成全富者對現狀的珍惜

因為現實社會是有錢的人更有錢,窮的人卻更窮,這是普遍現象,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公平現象還很真實的存在者,寒門很難出貴子,因為從一出生,貧窮者就輸在了起跑線上,優質的教育被富人佔有,優質的人脈關係被富人佔有,窮人有的只是僅存的一點罅隙裡的生存空間,一生努力向上擠,有出人頭地的人,但是比例少的可憐,大部分窮人拿不起高額的學費,明明還可以培養出更多的才藝,學到更多的技藝,因為經濟能力跟不上,只好放棄。

也許你會說有志者事盡成,也許你會說有夢想的人一定會成功,但我告訴你,一個人的成功不僅僅靠努力才可以,還有家庭、環境的因素,否則教育又何必分三六九等?否則教育上的貪腐又出自何處?

說到這裡扯的有些遠了,喬治不覺得這樣的欄目有什麼教育意義,如果只把他當做真人秀看也無妨,但要是非要冠以社會意義還是罷了吧,只是一場鬧劇而已。

當真人秀看尚可,看個紅火熱鬧,講到公益節目,試問,意義何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