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1塊的米飯賣5塊,這6個「外賣邏輯」你不得不知

當外賣成為消費者的日常,如何滿足他們的心理預期成了外賣成敗的關鍵。

“最近五年,餐飲界最大的變化就是外賣。這是一條全新的跑道,沒有過往的經驗可以借鑑......”

7月19日,在餐飲老闆內參主辦的“中國餐飲創新大會2018夏季峰會”上,有著十幾年餐飲從業經歷,並幫助多個外賣品牌做運營的吉刻聯盟創始人史曉明,分享了他對外賣的真切感知。

1

外賣不光在搶堂食

它搶了更多

首先大家要認識一件事:外賣正在搶奪整個市場的生意

比如,它搶了在家做飯、工作餐這種場景的生意,還搶了方便麵和速凍食品等這些零售產品的生意。據說,自從有了外賣之後,康師傅的銷量都下來了。

既然如此,就要重新審視一下外賣領域的生態鏈,它不再是傳統的“餐飲生態鏈”,它更具有延展性,也更加複雜。對於這樣一種“野心勃勃式”發展路徑,它只有依靠更多助力才能實現“野心”。

成本1塊的米飯賣5塊,這6個“外賣邏輯”你不得不知

2

相比傳統餐飲

外賣給你試錯的機會

對比外賣和傳統餐飲,它們有不同的依賴屬性,一個依賴線上流量,主動獲取數據;一個依賴線下流量,被動收集數據。外賣有的不只是利潤,還有數據,這是它的先天優勢。

首先,數據的價值。我記得我在海底撈的時候最痛苦的一件事是記老顧客,要記住這個是張哥,這是李哥,他愛吃什麼。而外賣就不用了,外賣能自然形成大量的數據,分析各項指標。

其次,整個外賣市場的效率非常高。吉刻聯盟的合同裡有一個“霸王條款”,你的出餐速度必須在3分鐘之內,當控制在這個時間內,外賣整個生產效率和用人效率會極致提高,甚至還有投資的效率。

比如,我們有一個臺灣的鍋貼品牌四海游龍,控制了這個時間效率後,他開一家店的錢在共享廚房裡能開六七家店。這就是資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回收週期也會變短,縮短至三到五個月。

在投資人眼中,餐飲將是下一個快時尚行業,它整個品牌迭代的週期會很短,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壞事。好事是如果你努一把力,你很快可以在這個品類裡迅速成為頭部;壞事就是這個品類可能過一段時間就不行了,那時候你就需要再做一個品類。

外賣的另一個優勢就表現在這裡:它很輕,資金效率高;允許你不斷迭代,不斷換品類。

3

外賣幾乎等於做互聯網

在底層邏輯上,外賣和互聯網一樣,它關注用戶、爆品、流量變現、消費升級......

關注用戶。外賣不僅得關注用戶,更要非常關注女性客群。因為外賣女性點單率佔到70%以上,剩下30%的男性當中有15%估計是受到女性的影響。

成本1塊的米飯賣5塊,這6個“外賣邏輯”你不得不知

比如,健康餐品牌Morning就做得很漂亮。女性普遍關注減肥、健康,但中國女性體寒的較多,所以這家做的沙拉是溫沙拉,烤過的,更符合女性客群需求,銷量非常好。

做爆品。外賣中有不少品牌,只賣一種單品,比如,哈林牛蛙,兩年只賣一道菜。4個人、14平米,做出日營業額1萬的業績。他們10家店在各個地區單量都排名前十。

成本1塊的米飯賣5塊,這6個“外賣邏輯”你不得不知

流量變現。外賣能提供數據,這對於變現很重要。除了利潤以外,你能通過數據把客戶積累下來。比如,上海的外賣品牌“七爺家”,就很厲害,它將外賣的流量導流到它的微店裡,賣一些“低頻高毛利”的產品,實現流量變現。

不要看不起街邊的東西,外賣是可以把一些街邊不起眼的東西重新包裝,把它進行更好的銷售。

4

外賣密度越大勝算越大

外賣很適合“密度戰略”——鋪的店越多,你在消費者面前出現的次數越多,勝算就越大。

曼玲粥店是我們運營的很不錯的品牌,兩年開了300多家店,從年一百多萬的營業額做到六個億。怎麼做到的呢?就是密度大。通常500米就佈一個店,它家500米內布了三個,品牌密度非常重要。

成本1塊的米飯賣5塊,這6個“外賣邏輯”你不得不知

消費者點外賣,多數情況只關心前五名。如果前五名都是你的品牌,這個點單率有多大?它已經不是品牌和品牌之間競爭了,是品類和品類之間的競爭。

但無論是堂食還是外賣,產品永遠是基礎。外賣就像蜂窩,每三公里算一塊麵積。如果你的產品不行,即使流量很高,它也只能幫你快速地把顧客吸引到門店吃一遍,最後流失。

5

當所有人都跟著數據走

你就應該做自己

所有人都在說要看數據,用大數據做外賣,但當大家都在跟著大數據走的時候,你應該做自己。

舉個例子,在我們吉刻聯盟共享廚房下,有個品牌叫“百萬富翁”,40平米,扣除餓了麼、美團的提成,一個月做了100萬。它是做什麼的呢?

據大數據顯示,川湘菜外賣是銷量最好的品類,當大家根據大數據一窩蜂殺入川湘菜品類,但百萬富翁選擇了上海菜。

別人都賣紅燒肉,它不賣,它賣大排。為什麼?大家對紅燒肉的心理預期是五層肉。但對大排,消費者的概念就含糊了,沒有心理預期值,沒有預期就沒有標準,消費者不滿意的比例會降低。

成本1塊的米飯賣5塊,這6個“外賣邏輯”你不得不知

江南一帶有道菜叫蟹粉炒蛋,其實是沒有蟹粉的,它雞蛋不用打得特別勻,放點姜和醋炒,就能賣28元。其實成本就是四個雞蛋,一點姜。但如果一個雞蛋做成荷包蛋,在外賣賣三五塊錢,肯定有人罵你了。但這四個雞蛋炒出來,賣28,人家卻覺得還可以。

這就是它家取巧的地方,毛利設置得非常好,也不做消費者已經有心理預期的菜品。

6

不管發展多少年

外賣始終不會變的是要“追求毛利”

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經常被問到“未來十年會有什麼變化”,但很少有人問他“未來十年有什麼不變”。

其實,這個問題放在外賣中,永遠不變的只有一個,就是“追求毛利”。有毛利,有消費體驗,最終才能實現復購,這才是“外賣的邏輯”。

而這個“毛利”是指:顧客認為你場景的價值和你實際成本之間的距離,是顧客心裡認定你產品的價格,不是你的定價

就像曼玲粥店為什麼能實現非常好的盈利?就是在顧客心裡,已經接受了這個產品定價。

解釋一下,如果外賣一盒米飯五塊錢,消費者肯定覺得太暴利。但如果拿出五分之一的米飯,加水熬成粥,成本1塊的米飯賣5塊,消費者還會覺得貴嗎?不會,這就是“外賣的邏輯”。

今年還有個趨勢非常明顯,很多大品牌在做小店或純外賣店。比如,海底撈、西貝、小南國。

外賣其實是一塊成長性最好的餐飲經營類型,最能幫助品牌實現更好看的財務報表,但過去,餐飲業老大並沒有太多關注。而今年,大家都開始陸陸續續做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