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承壓 銀行外幣理財收益漸升

人民币承压 银行外币理财收益渐升

中經金融:follow me!

近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走低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與此同時,銀行理財市場出現了新的變化。

《中國經營報》記者走訪北京多家銀行發現,外幣理財尤其是美元理財收益漸長,固定收益類以及期權類外幣產品投資人數均有所增加,與去年同期相比,外幣理財等產品受關注程度走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業內人士及多家銀行的工作人員也提醒稱,個人投資外幣理財產品,應綜合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匯率變動的影響,不宜盲目跟風。

匯率承壓

本報記者統計,本輪人民幣兌美元下跌始於2018年4月中旬,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由6.27已貶值至逾6.87,三個多月貶值幅度超過8%。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影響因素首先在於美元強勢。他認為美國經濟週期與世界範圍內主要其他經濟體的運行週期存在較大差異,一季度美國GDP同比(不變價折年數)增速達2.77%,是美國近兩年加息以來的峰值,而二季度GDP增速預期進一步提高;與此同時,美國6月核心CPI數據繼續攀升,已達2.3%,使得美聯儲繼續堅定加息,這種經濟和政策背景毫無疑問會支持美元走強,同時必然給人民幣匯率帶來壓力。

“除了來自美元走強的壓力之外,人民幣貶值還和美國發動貿易戰有關。貿易戰中美國是挑起者,而我國則是應對方。在中美密切的經濟關係中,中國出口對於美國市場更加依賴,中國對美出口在總出口中的佔比月均在20%左右,反觀美國對於中國的出口僅佔其總出口的5%左右。有種觀點認為,美國發動貿易戰對中國不利,會對中國經濟帶來壓力。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市場看空人民幣預期增強並不奇怪,這是市場自身運行的結果,也是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體現。”連平表示。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認為,目前人民幣貶值壓力不減,預計8月人民幣匯率繼續呈波動加大、總體貶值的格局。“繼續受美國經濟穩步復甦、通脹持續攀升、預期美聯儲加息節奏加快以及貿易衝突升級的影響,7月人民幣兌美元繼續貶值。展望8月份,受二季度美國GDP數據強勁的影響,市場對美聯儲加快加息的預期進一步上升,美元指數將繼續獲上行支撐;而國內貨幣政策邊際放鬆,利率水平趨於下降,中美利差收窄對人民幣不利;同時中美貿易衝突未見緩和,且有進一步升級的跡象。因此,短期內人民幣貶值壓力不減。”

但值得注意的是,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認為,儘管二季度GDP增速略降,但中國經濟基本面總體依然較好,韌性較強,經濟增速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不大,中長期看人民幣不會大幅貶值。

同樣,中信證券分析師明明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就當前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平穩波動、資本跨境流動保持均衡等狀況分析,中美貨幣政策持續分化與美元升值預期升溫很難令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破“7”,甚至“7”可能是當前人民幣匯率這輪貶值週期的底部區間。

收益漸長 發行量下降

記者走訪發現,與本輪人民幣貶值同時出現的還有外幣存款、理財以及其他投資收益漸長現象。與去年同期相比,外幣理財等產品受關注程度走高。

某國有銀行北京一支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隨著人民幣兌美元持續下跌,該行美元理財產品利率確實有所上升,不過幅度不是很大,大概上升了0.1%~0.2%。且近期,對於諮詢美元理財及實際投資的客戶較前幾個月也有所增加。

北京一家股份行管理人士向記者表示,該行北京分行外幣定期存款及理財收益有所上升。以個人外幣定期存款為例,目前該行最新的報價為:一年期美元定期存款(0.8萬美元~5萬美元),利率為3.0%,存款金額5萬美元~20萬美元利率為3.1%,存款金額20萬美元以上利率為3.2%。而之前,上述三個起存檔的利率分別為2.8%、2.9%和3.0%。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從2017年6~7月、2018年6~7月非結構性外幣理財產品平均收益情況來看,對於美元理財而言,2018年6~7月的外幣理財平均收益較2017年6~7月外幣理財平均收益上漲了41個BP至2.35%,漲幅相對較大;英鎊上漲3個BP至0.50%,而澳元則下跌7個BP至1.90%。

據融360分析認為,自2015年12月美聯儲開啟加息通道以來,目前已經加息7次,在此期間美元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一路上漲,兩年半的時間約漲了1.2個百分點。由於下半年美國會繼續加息,屆時美元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會繼續走高。

那麼,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低,對投資者的影響主要有哪些?普益標準分析師宋楚文表示,首先,外幣理財產品投資期限相對較長,此時進入市場整體收益或將不及預期。宋楚文認為,對於選擇此時進入外幣理財市場的投資者而言,雖然人民幣匯率近期快速貶值,但市場多數觀點認為未來不會持續貶值,中長期內會趨於穩定;同時理財期限相對較長,故以投機角度去配置外幣理財產品可能較難達到初始的高收益預期。

“其次,外幣理財收益因與外幣價值相關,故相應外幣貶值時,投資者將面臨投資損失。因此,雖然短期內人民幣出現貶值,但此時若盲目配置外幣理財而忽視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則極易遭受資產損失風險。從短期來看投資者配置美元理財需相對謹慎。”宋楚文如是說。

雖然利率有所上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外幣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卻呈下降趨勢。從普益標準提供的分析數據看,2017年6~7月、2018年6~7月非結構性外幣理財產品中,對於美元理財而言,2018年6~7月的發行數量較去年同期發行數量減少了約49%,同時澳元理財及英鎊理財的發行數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收縮。

“從2017年6~7月數據與2018年6~7月數據看,外幣理財中美元收益在近一年內出現較大漲幅,而其他幣種理財收益則有漲有跌;從發行數量來看,外幣產品發行數量均出現較大程度的縮減。”宋楚文表示。

雖然收益走高,但記者走訪北京部分銀行發現,外幣理財並沒有形成過分受追捧的局面。究其原因,外幣理財產品種類少、收益與人民幣理財產品相比相對較低。

招商銀行北京某支行客戶經理告訴記者:“外幣在境內的投資品種很少,收益率也一般,沒有人民幣的選擇多,而且只有投資偏好較穩健的客戶選擇理財,激進一些的客戶直接會擇美元債券或基金了。”

同樣,某國有大行北京分行營業部個人金融部人士告訴記者,近期外幣理財收益沒有重大變化,據其觀察,投資的客戶絕對數和增量都不多。但類理財產品的收益還可以,大概在3%左右。不過他表示,由於美元上漲較快,之前投資的客戶鎖匯之後,近期到期賠本的概率會非常大。

前述某國有銀行北京一支行理財經理建議稱,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如果短期內不使用外幣資金,可以投資固定收益類產品搭配權益類產品的組合。但如果短期內會使用這筆資金,建議存外幣定期存款,但收益相比前一種配置方式會低很多。

在宋楚文看來,從中長期投資角度來看,投資者配置美元理財是較為不錯的選擇。觀察2017年6月~2018年7月近14個月的非結構性外幣理財收益情況,可知美元理財收益走勢呈現出穩定上漲的趨勢,港元理財收益在2018年1月開始出現下降趨勢,澳元理財收益及英鎊理財收益則相對穩定。

中經金融是《中國經營報》旗下專注財經領域新聞的公眾號,內容覆蓋銀行、保險、券商、基金、交易所等多個金融行業,每天多條原創,旨在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