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寶鈔做展品!德國貨幣博物館道盡千年金錢史

大明寶鈔做展品!德國貨幣博物館道盡千年金錢史

《環球時報》駐德國記者哈耶克曾說過,金錢是迄今為止人類發明的實踐自由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今天,金錢是金錢的代名詞。它是財富和權力的象徵,也是自由的基礎和前提。隨著人類幾千年的歷史,金錢在物質形態上發生了各種變化,但基本功能卻沒有改變。它仍然是交易的媒介、計量單位和儲備手段。在德國,法蘭克福有這樣一個貨幣博物館,它介紹人們的金融知識和有關金錢的軼事。

收集數萬種貨幣

在法蘭克福的愛潑斯坦大街旁,德國中央銀行大樓旁邊有一個貨幣博物館。該博物館建於1999,屬於德國中央銀行。2013,德國中央銀行花了1900萬歐元來修復它。2016年12月15日,博物館重新開放,展覽面積1000平方米。它分為4個主題,包括現金、貨幣保持貨幣、貨幣政策和全球貨幣。中間的圓形大廳是一個360度的銀幕劇場,叫做“貨幣世界”。博物館有80個互動的多媒體設施,用來同步和演示相關的財務知識給遊客。

據瞭解,整個博物館在三千年、五大洲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收集了一千萬餘種貨幣。它告訴遊客貨幣的起源、金融的發展、貨幣政策的實施、中央銀行的職能以及貨幣在全球化世界中的作用。可以說,德國中央銀行的貨幣博物館在硬件設施和管理水平方面堪稱世界一流。

金疙瘩是金幣的雛形。

表1顯示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貨幣對象。這是公元前七世紀在西亞流傳的幾枚金幣,儘管金幣實際上充其量只能算是金幣的雛形,因為它只是從磚頭上切下的金疙瘩,既沒有面值也沒有裝飾圖案,它的價值取決於它。自己的顏色和重量。在紙幣時代,偽造者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印製紙幣。博物館展示真金白銀硬幣的實物對比。平衡有兩個末端,一個是亮銀幣,另一個是灰色鎳,兩者之間的差別一目瞭然。

在1大廳的牆上,我們可以看到現存最早的紙幣在中國發行的十四世紀Daming Hongwu banknote。朱元璋Tai Tai皇帝肖像旁邊的說明性文本是Tai Zu也發現紙幣的固有風險,即發行太多會導致貶值。緊接著是歐洲最早的紙幣,瑞典銀行在十七世紀發行的紙幣,既沒有發行人的名字,也沒有發行的時間和地點。這種鈔票實際上是一種金銀支票,為了防止項圈撕開兩半鈔票,當2.5張鈔票在現金時可以完全吻合時,就會生效。十八世紀底,為了防止偽造,發行人在鈔票上添加水印。

3個展示室用生動的例子說明維持貨幣政策穩定的重要性。在一個小大廳裡,一個激動人心的景象出現了。房間裡有一個鐵爐子,每張鈔票上都有一捆鈔票,每一張都有一張普通的家庭桌子。牆上的圖表顯示了德國1公斤麵包的價格從1920升到1923。牆上掛著一張報紙上刊登的漫畫,描述了數千名在鈔票海洋中掙扎的德國人。這充分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的惡性通貨膨脹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用漢堡包體現購買力

在2號大廳的一個窗口裡,我講了一個關於十七世紀荷蘭鬱金香的故事。展廳4的中間有一個大的玻璃櫃臺。櫃檯的玻璃蓋上有一個矩形透明盒子。它由七防彈玻璃製成,並有一個與外界相連的圓形開口。盒子裡面是一塊金磚。下一個標誌表明,金磚屬於德國聯邦政府資產,重13公斤,純度9999,價值40萬歐元。這裡的每一位遊客都忍不住伸出手來,試圖抓住金磚並舉起它,但基本上是徒勞的。仔細觀察金磚的表面,路上有劃痕,可能有很多遊客想擦一些油去嗎?側壁示意圖顯示,從人類歷史中提取的總金為17萬噸。它可以做成一個21米長的立方體。作為世界第二大黃金儲備國,德國目前的黃金儲備僅為3381噸,僅佔很小的一部分。

第4展館主要講解一些金融知識。例如,在展廳的一個小窗口裡,分別用德國、美國、瑞士和印度的國旗展示4個巨無霸漢堡,下面是價格標籤(圖)。下一個解釋是,巨無霸指數是比較不同國家貨幣購買力的最簡單方法。因為在120多個國家生產的漢堡包基本相同,價格差別很大,漢堡包被轉換成歐元,3.59歐洲,4.59歐洲,5.59歐洲和1.77歐洲在印度。這表明歐元在瑞士的購買力最弱,印度最強,德國和美國中游。在展覽大廳裡,還有一個解釋通貨膨脹率的物理演示。大廳牆上有一層四層的白架子,每層有10個白色的圓筒,每個圓筒都塗上了不同的淡綠色的圖案。每個貨架左邊的百分比代表通貨膨脹率。最後,假設年通貨膨脹率為2%。50年後,100歐元將是37歐元。如果通貨膨脹率為8%,那麼50年內的100歐元將成為驚人的2歐元。通過類推,可以清楚地看到通貨膨脹的危險。

德國中央銀行貨幣博物館利用先進的光電設施為人們描繪了一個多彩的金融世界。模糊的金融知識已成為生動有趣的對象,圖表,漫畫,圖片和視頻。

如果本篇文章幫助到各位,可收藏並轉發,積無量公德!關注、留言、點贊、轉發都能接住並且增加更多的好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