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那年我攢錢送花的姑娘,現在成爲了我的妻子

上週,我們做了一個互動話題: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攢錢。

收到了百餘個故事,有人說:

是全家福,7元;

是手機,2000元;

是房租,4500元;

是年底的一次旅遊,6000元;

……

很高興收到大家的回覆。

我們挑選了8個有趣的故事,分享給大家。

“每天攢1毛錢,靜靜攢夠50元后我讓我媽拿它去買房”

@李哩哩

那是90年代,我念小學,媽媽每天給我1毛錢。(90年代的1毛錢可以買好多零食,蘿蔔絲、冰袋、唐僧肉…)

我喜歡靜靜地攢10天,再找我媽換1塊錢。然後1塊1塊這麼攢10次,再找我媽換10塊錢。然後一直攢了5張10塊。天知道我拒絕了多少誘惑。

我拿著5張10塊找媽媽要了一張50,她也不問我要拿去幹什麼。

我把錢夾在書裡放了三天,然後鄭重的還給她:咱家最近買房子各處借錢太不容易啦,這是我攢的。

那時候沒多少小孩能有50元鉅款。

我看到了我媽媽的欣慰:我們真的是同舟共濟的一家人啊,是最純潔無私的那種家人。

初二那年我攢錢送花的姑娘,現在成為了我的妻子

“相框7塊錢,全家福無價”

@大寶子

印象最深也是第一次攢錢是小學的時候。

想買一個木製相框送媽媽當生日禮物,那時候賣7塊錢。

我每天拿著父母給的零錢忍著不買零食,存了一個月終於存夠了,屁顛屁顛的買回相框。

相框裡面放著的是全家福,我一起送給媽媽。

當時我真的好開心。

“初二那年我攢錢送花的姑娘,現在成為了我的妻子”

@音樂劇

初二那年,我想趁著班長過生日的時候,送她11支玫瑰花。

每天午飯父母給我10塊錢,我只花5塊。

攢了半個月,剛好趕上。

現在,她是我妻子。

初二那年我攢錢送花的姑娘,現在成為了我的妻子

“老丈人從55歲生日開始每天攢1塊錢,準備帶丈母孃去旅行,不夠我來添”

@趙大叔

我老丈人今年55。

60退休的他從55歲生日那天開始,每天在紙箱子裡投1塊錢,攢夠1825剛好退休。

他說,要拿這筆錢帶我丈母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退休旅行。

不夠我來添上。

這是我聽過最美的情話。

“剛畢業那年我用自己攢的錢交房租,同齡人一臉羨慕”

@無敵彤姐一米八

已經不記得攢過多少錢了,從有意識開始,就一直靠攢錢去滿足自己的願望。

最近的一次正式攢錢是交了房租,今年6月剛畢業,把攢的錢拿來交了半年房租,還添置了傢俱。

室友們都是跟家裡要錢交的房租,她們都很羨慕我可以自己交房租。

早早樹立理財意識,讓我畢業就先人一步!

初二那年我攢錢送花的姑娘,現在成為了我的妻子

“我是攢錢買單反的年輕人”

@__彼

上大學的時候特別想要臺單反就去做家教。

那個時候50塊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一次家教才100塊。

一個學期以後,家教費和生活費攢下的錢,買了個單反!超級開心!

“攢錢是一種習慣,我一直堅持”

@王不煩

小的時候,家裡沒給過我零用錢。

過年收到的壓歲錢,放到手裡還沒捂熱,就被媽媽收走了,美其名曰給我攢著。

上了大學,家裡每個月給幾百塊的生活費,只夠吃飯的。我不挑食,所以能攢點錢。

週末回家給媽媽買點發夾,絲巾之類的,媽媽看到很開心。

工作了之後,開始賺錢了。

知道了各種投資方式,發了工資,就拿出一部分投資,然後定期帶著父母出去吃飯,看看外面的世界。

每個階段,對於攢錢的感受是不同的。

初二那年我攢錢送花的姑娘,現在成為了我的妻子

“手機的意義大於它的本身的價值”

@嚴超

工作的前三個月只能拿一個月2000的實習工資。

每個月省700下來給媽媽買了新手機。

第一次省錢也是第一次拿了工資後給媽媽買禮物,不貴重但是比什麼都開心。


攢錢真的是一個讓人蠻興奮的舉動。不斷重塑嚮往,向越來越有意思的人生不斷靠近。這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很珍貴,又很自豪。

時間的流逝無法把控,那麼就好好的利用手裡的時間積攢一些東西。至少沒了青春,還能優雅老去。

新手註冊享1288元紅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