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不是藥神》爲什麼結尾沒有患者接程勇出獄

剛來頭條,簡單給大家打個招呼

Hello大家好,我是楊楊先生

——————————————————————

淺談:《我不是藥神》為什麼結尾沒有患者接程勇出獄

《我不是藥神》是近期最火的一部電影,也有無數觀眾或影評專家對其進行點評。

如電影中出現的幾次橘子的鏡頭

淺談:《我不是藥神》為什麼結尾沒有患者接程勇出獄

呂受益在第一次與程勇見面,以及最後與程勇見面都提到橘子,以及後面的黃毛,還有中間那場散夥飯的酒桌上,也擺放著橘子。

橘子,在當時的社會情況,機會是最廉價的水果,側面反映呂受益這種長期患病治療,充滿危機的經濟情況。第一次是,最後一次也是。

而出現在酒桌上的那一顆橘子,代表著眾人通過假藥掙錢之後,也並沒有真正的大手大腳,利用這些錢徹底改變自己的生活(酒吧喝酒那次除外)

而黃毛最後流淚吃下的橘子,則是同事,朋友,病友之間的特殊情感交織而來,以及對程勇的失望。

OK,切入正題。

我們先說《我不是藥神》在票房和口碑成功的兩個因素

1.電影選題

電影最初的宣傳是一部輕喜劇,並沒有太多的體現出之後大家所看到的具有社會意義的內容。

而核心內容藉由觀眾之口傳播,形成良好口碑,帶動之後的票房和持續擴散的影響力。當然,更加不容忽視的是導演本身的實力以及演員的付出。

2.電影劇情

淺談:《我不是藥神》為什麼結尾沒有患者接程勇出獄

以輕喜劇主打如今快節奏社會的市場是切入點,整個劇情或者說主角“程勇”這個人物的昇華,從跟黃毛的一句對話開始。

程勇:你是不是覺得我特失敗?

黃毛:是

…………

黃毛:以前覺得是

的確,通過兩次販賣假藥的過程,程勇從一個沒能力掙錢,沒上進心,對老婆家暴的社會底層,特別無用的人。成長到一個無私付出救助無數病患的英雄。

他完成了自我救贖和實現,短短的一百多分鐘的鏡頭,我們看到了程勇的改變,也看到了我們希望得到的改變。這是除了電影現實意義之外對觀眾產生的衝擊,與核心相輔相成,使電影更加豐富。

王傳君在紀錄片中說過:

“呂受益和黃毛是程勇的兩條腿。在他們先後死去之後,程勇才真正從精神上站立起來。”

也就是從走投無路,被迫販賣假藥掙錢,再到腰纏萬貫轉行開廠之後,從內心深處開始,真正想要救助這些可憐的病患。

但是,這也是最後程勇出獄,無人來接的主要原因。

為何沒人接程勇?

淺談:《我不是藥神》為什麼結尾沒有患者接程勇出獄

現實故事裡陸勇的經歷,並不像電影裡這般曲折離奇,程勇和陸勇他們的共同點只有一個,救人之心,善良之心。當然,我們尊重也願意見到通過電影的藝術加工,給與故事更好的呈現。

而我們不能忽視電影中的兩個點:

1.製藥公司原則上並沒有錯,最起碼他受法律保護

2.警察也絕對沒有任何過錯

3.程勇在救人,但有違當時的社會情況

看到這裡如果你還不明白,楊楊先生做最後一句總結,希望大家也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

程勇安安靜靜的出獄,這部電影是一個紀實電影改編。

如果病患成群,這部電影就是一個個人英雄主義影片。最要命的,他會無限放大影片中相悖的“法大於情”的觀點,從而樹立錯誤的社會價值觀。

(完)

如果你喜歡楊楊先生的文章,可以點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