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瘋狂的石頭》到《我不是藥神》,寧浩就是片中的「程勇」

從《瘋狂的石頭》到《我不是藥神》,甯浩就是片中的“程勇”

這個暑期檔,可能整個行業都會翹首以待《我不是藥神》的票房破10億、破20億、甚至破30億,在國產影片“內容為王”時代開始到來後,這部被瘋狂安利的零差評影片,目前來看已經穩鎖上半年華語最佳。

6月25日,《我不是藥神》大規模點映之後,口碑發酵引來的熱度一時無兩。雖然豆瓣尚未出評分,但是貓眼和淘票票的評分分別達到了9.7分和9.5分,雙平臺想看人數增長速度更是以萬/日為單位。而昨日該片的主演徐崢,也就是“山爭哥哥”更是被粉絲高喊C位出道,中年流量加持下,《我不是藥神》何愁不爆?

從《瘋狂的石頭》到《我不是藥神》,甯浩就是片中的“程勇”

《我不是藥神》的成功,離不開掌舵人甯浩。該片主要出品方正是甯浩的壞猴子影業和花滿山影業,而導演文牧野也是壞猴子影業“72變電影計劃”扶持的導演之一。除了“72變電影計劃”,壞猴子影業還提出了“天宮計劃”和“天神計劃”兩大電影計劃,前者主攻科幻題材,後者專注國際化路線。

從《瘋狂的石頭》開始,甯浩的影片一直被稱為商業性和藝術性兼顧的典範,這也是因為甯浩的片子中一直不乏對邊緣人的刻畫和人文關懷。雖然現在的甯浩,比起導演的身份,更多是在做監製和製片,但是推出《我不是藥神》這部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也可見他的初心未改。

其實,從《瘋狂的石頭》到《我不是藥神》,甯浩就是片中的“程勇”,只不過,程勇在尋找生命的尊嚴,而甯浩在尋找電影人的尊嚴。

從《瘋狂的石頭》到《我不是藥神》,甯浩就是片中的“程勇”

最先拿到《我不是藥神》劇本

甯浩本來希望親自做導演

《我不是藥神》的第一次口碑發酵,是在今年的上影節“千人點映”場上,但那時《我不是藥神》的口碑傳播很大程度上僅停留在圈內自嗨,直到大規模點映開始,《我不是藥神》的口碑傳播才真正大範圍輻射。

6月25日,《我不是藥神》開始點映,想看人數隨即直線遞增,7月1日,該片想看人數新增高達18431人,達到了今日最高峰值。截止目前,該片在淘票票和貓眼上的評分高達9.5分和9.7分,想看人數分別達到了17.5萬和13.5萬。

從《瘋狂的石頭》到《我不是藥神》,甯浩就是片中的“程勇”

更可怕的是,該片的想看日增正在以萬/日為單位遞增。目前,《我不是藥神》的點映票房已經近1億,據業內人士預測,該片最終的票房體量將在30億+,會是衝擊暑期檔票房冠軍數一數二的種子選手。

《我不是藥神》的成功,離不開掌舵人甯浩。雖然甯浩的壞猴子影業只是《我不是藥神》的聯合出品方,但是該片的第一大出品方花滿山影業,其實和壞猴子影業關係匪淺。

花滿山影業的股權結構中,北京壞猴子文化持股比例為65%,而這正是被天津壞猴子影業100%控股的公司。此外,持股花滿山影業5%股份的盛志民正是壞猴子影業的核心製片人,法人王易冰則為壞猴子影業的CEO,而持股比例達49.9%的甯浩,則正是花滿山影業的實際控制人。

從《瘋狂的石頭》到《我不是藥神》,甯浩就是片中的“程勇”

在豆瓣觀影會客廳的採訪中,甯浩曾談到《我不是藥神》這個電影的劇本是他先拿到的,“一口氣從頭到尾看完了,寫的特別好,特別動人的一個故事”。他稱本來是想自己擔任導演,但是最終選擇交給了文牧野,因為文牧野身上浪漫的英雄主義情節,是更有力量的表達方式,更適合《我不是藥神》這部影片。

其實,文牧野正是壞猴子影業“72變電影計劃”扶持的新導演之一。“72變電影計劃”是於2016年啟動的,兩年時間內,壞猴子已經簽約了14名導演,甯浩則為他們的作品擔任監製,並從創作、資金、組盤、營銷宣傳等多個方面提供支持,利用資深影視人搭檔新導演的戰略,解決新人作品難出圈的實質難題。目前,這個計劃中已經問世的作品就是路陽導演的《繡春刀II:修羅戰場》。

從《瘋狂的石頭》到《我不是藥神》,甯浩就是片中的“程勇”

比起被稱為“扶持新導演”,甯浩更願意稱這是“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拍電影”。2006年,甯浩就是在劉德華的“亞洲新星導”計劃的扶持下,完成了成名作《瘋狂的石頭》,薪火相傳,如今在甯浩的支持下,文牧野的《我不是藥神》一鳴驚人,而甯浩,正是《我不是藥神》背後真正的操盤手。

從《瘋狂的石頭》到《我不是藥神》,甯浩就是片中的“程勇”

如此有商業頭腦的甯浩

竟然放話“永遠不買IP”

眾多人認識甯浩,是從《瘋狂的石頭》開始的,但是在這之前,他就已經通過《香火》和《綠草地》在國際各大電影節暫露頭角。不過直到《瘋狂的石頭》橫空出世,甯浩才開始真正意義上走進大眾視野。

《瘋狂的石頭》火爆之後,甯浩與韓三平聯手,趁熱打鐵拍攝了續集《瘋狂的賽車》,2009年,該片以1000萬的投資成本取得了1.1億的票房成績,而甯浩本人也成為繼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之後第四位邁入億元俱樂部的內地導演。

從《瘋狂的石頭》到《我不是藥神》,甯浩就是片中的“程勇”

後來的《黃金大劫案》投資3100萬,票房收入1.5億;《無人區》投資1400萬,票房收入2.6億;《心花怒放》投資7500萬,獲得了11.7億的票房,成為年度票房冠軍。通過這五部影片,甯浩成為了“以小博大”的代表性導演,並被譽為新生代“鬼才導演”。而這些影片背後,都有著壞猴子影業的身影,也就是此前的甯浩工作室。

在壞猴子影業成立後,甯浩開始從一個導演的身份,更多地向製片和監製的身份過渡,在“72變電影計劃”中,甯浩就擔任監製的身份。目前,除了《繡春刀II:修羅戰場》和《我不是藥神》,“72變電影計劃”中的作品正在逐步推出。

在今年的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上,青年女導演曾贈執導的《雲水》入圍了“Bright Future”單元,上影節上,入圍了亞洲新人獎最佳攝影,此外,牛涵的《甜美生活》和劉曉世的《時間之外》也都在陸續籌備中。從武俠片到社會英雄片,從當代生活到科幻題材,“72變電影計劃”的風格多元,類型迥異,而甯浩的壞猴子影業,正是這些新銳導演作品出圈的橋樑。

從《瘋狂的石頭》到《我不是藥神》,甯浩就是片中的“程勇”

除了“72變電影計劃”,壞猴子影業還提出了“天宮計劃”和“天神計劃”兩大電影計劃。“天宮計劃”主攻國內尚不成熟的科幻題材,開啟這一大計劃的首部作品便是甯浩聯手劉欣慈打造的《瘋狂的外星人》,這部影片已經定檔2019年賀歲檔上映,這不僅是甯浩首次嘗試科幻片,也是“瘋狂”系列時隔十年後再度重啟。

“天神計劃”則是專注國際路線,與國際大導演聯手拍攝極具中國本土化的特色電影,打開國際市場,此外,這些國際導演也會以“導師”的身份參與到“72變電影計劃”中。目前,壞猴子影業已經與曾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背後的電影大師庫斯圖裡卡達成合作,雙方將以中國為拍攝背景合作新片《熊貓》。

從《瘋狂的石頭》到《我不是藥神》,甯浩就是片中的“程勇”

壞猴子影業的電影計劃與國際化發展戰略看似和很多影視公司所做的相差無幾,但的確有差異存在。早在壞猴子成立之初,甯浩就曾表示,“壞猴子永遠不會買IP,只會和這些作品持有人合作。”從“72變電影計劃”可以看出,甯浩所言不虛,目前已經簽約的導演,基本都是自帶劇本前來的,《我不是藥神》就是文牧野耗時兩年打磨出的劇本,《甜美生活》也是由牛涵自己擔任編劇。

2006年至今,五部執導作品的票房成績,無疑是甯浩商業電影操盤力的最好體現,但甯浩的目光,卻絕不僅限於追求票房成績,追求利益。不管是開啟“72變電影計劃”扶持新銳導演,還是利用“天宮計劃”大膽進行科幻片的嘗試,都可以看出他身上作為中國電影人的使命感和匠心所在。

從《瘋狂的石頭》到《我不是藥神》,甯浩就是片中的“程勇”

從《瘋狂的石頭》到《我不是藥神》

現實主義是電影人的尊嚴

提起甯浩,自然避不開蓋·裡奇和昆汀·塔倫蒂諾,因為在很多人眼中,甯浩的很多作品都擺脫不了這兩人的氣息。比如蓋·裡奇《兩杆大煙槍》中的多線敘事和黑色幽默,就被甯浩在“瘋狂”系列中用得爐火純青,而甯浩的《黃金大劫案》和《無人區》中,也不乏昆汀西部片的色彩。

雖然這種借鑑也引起了不少影迷的爭議,但是甯浩的影片,確實是有著自己的內核所在,這也是他一直所強調的本土、當代的價值觀。《瘋狂的石頭》中,甯浩將故事背景融入到了重慶的大環境中,結合了大量的重慶本土方言,瞬間讓影片“中國化”,但最讓影片落地的,是甯浩在片中對當時中國二三線城市邊緣人的刻畫,對市井百態的光影呈現。

從《瘋狂的石頭》到《我不是藥神》,甯浩就是片中的“程勇”

一直以來,甯浩都被稱為是商業性和藝術性難得兼顧的導演,正是因為他的影片中,雖然慣用商業片的典型表現手法,但不乏人文關懷。比如《瘋狂的石頭》和《瘋狂的賽車》,雖然都披著喜劇的外衣,但在黑色幽默下,其實都攜裹著批判意義,《瘋狂的石頭》中奸詐的地產商、出賣工人利益的廠長,《瘋狂的賽車》中的不法商人,這些人物的塑造,都是對社會現實的影射和諷刺。

而在“72變電影計劃”中,甯浩對電影中所傳達的人文關懷依然執著。《我不是藥神》的出現,就是中國電影市場上稀缺已久的現實主義題材的迴歸,這部聚焦“醫療”的影片,普通觀眾觀影淚灑現場,而圈內人則為這部電影所傳達出的希望而熱淚盈眶。

從《瘋狂的石頭》到《我不是藥神》,甯浩就是片中的“程勇”

長久以來,國內一直在呼喚能出現像《熔爐》《素媛》《摔跤吧!爸爸》這些現實主義力作,念念不忘,終於等來了《我不是藥神》。這部講述“摸著良心做著犯法事情”的故事,和上面幾部電影一樣,都是有原型存在的。

三年前的“陸勇案”如今仍有人印象深刻,在《我不是藥神》中,主人公程勇就是以陸勇為原型創作,只不過去掉了原型病患的身份,改為了一個被生活所迫的普通商人。這個改動,讓影片的英雄主義色彩更加突出,也讓主角“辛德勒”式的成長與蛻變更加震撼。

而《我不是藥神》的故事本身,更是直擊當下中國社會“天價藥”、“看病貴”的社會痛點。片中“我生病吃藥這些年,房子被吃沒了,家人被吃垮了,警察領導,誰家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這句臺詞,雖然言語簡單,但卻是最令人痛心的質問和吶喊。

從《瘋狂的石頭》到《我不是藥神》,甯浩就是片中的“程勇”

其實,不管《我不是藥神》最終票房能否達到30億,這部電影對中國電影市場來說都將會是標誌性的存在。即便它最終不能引起像《熔爐》一樣龐大的社會效應與政治效應,但這種為民發聲的影片,這種當下國內電影市場稀缺的良心之作,對國內現實主義題材影片的創作而言絕對是一個好的開端。

長久以來,中國電影市場並非沒有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但是在數量上並不佔優勢,且大部分也多因知名度低、宣傳不利等問題折戟沉沙,最終沒有被時代善待。《我不是藥神》無疑是幸運的,因為甯浩已經為它鋪好了路。

從《瘋狂的石頭》到《我不是藥神》,甯浩就是影片中的“程勇”,在時代的洪流中堅持著正義與良知,負重前行。正如甯浩談到《我不是藥神》時提到的“尊嚴”一詞,意指的不僅是影片中生命的尊嚴,更是一個現實中電影人應有的尊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