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路,不曾遗忘的温暖

作者 潘清泉 李云胜

荷花路位于蜀山区大铺头,在繁华喧闹的长江路北邻,显出完全不同的气息。

荷花路,不曾遗忘的温暖

一、

大铺头原先是六合公路的交通要道,因为地理位置特殊,逐渐发展成为小商品市集,荷花路便成为大铺头的一条商业街。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铺头所在的位置已经不再是合肥的郊区,道路越修越宽,楼房越建越高。但是在荷花路上,和我们印象中高速发展的合肥不太一样,甚至有些许距离感,它更像是老合肥遗留下来的风貌,像是被时代冲刷过后浮现的带着浓浓生活气息的温暖。

荷花路没有应属于城市的高楼大厦,荷花东路有商铺和住宅,荷花西路全是徽派建筑的二层小楼。各种大排档和小商铺,即使在雪花漫天飞舞的天气,人气却依旧不减。街道不宽,来往的车辆熙熙攘攘,路人行色匆匆。

保安大叔在岗亭窗边张望看雪,百货超市里的老板在和妻子聊儿子刚打来的电话,来女儿家过年的老夫妻相互搀扶着去菜市场买菜,小商品店里的一位中年妇女在和老板还价……

荷花路上没有满是玻璃外墙的写字楼和百货大厦,也没有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白领上班族,在这条路上,全是平平凡凡的老百姓,努力认真去生活的无数个小人物们。

二、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介绍荷花路,那一定是“活色生香”,虽然不够华丽,却很真实。也正如同这条路上浓浓的烟火气息,让人觉得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荷花路,不曾遗忘的温暖

朱女士在荷花路开百货超市已经有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时间里,与丈夫和儿子一起行走在荷花路上的次数,恐怕连天上的星星也数不清。

刚开始面对采访,她略带羞涩。但是谈到儿子,那种源于母爱的欣慰之情洋溢在脸上:“我们刚搬来的时候,儿子还很小,在荷花路上的蜀山小学上的学。今年也二十九岁了,现在在一家私企制作无人机,娶的媳妇是小蜀山那边的人,现在生活挺好的,最近准备要小孩。”

朱女士话不多,不善言辞,但字字句句都是实实在在的家常,言语里也很少出现形容词。她眼睛里浮现出淡淡的思绪,也许是对儿子童年模样的回忆,也许是对未来孙子孙女的期待。

荷花路上的温暖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在菜市场的门口,有一对老夫妻正准备去买菜。

刘大爷与老伴相互搀扶行走在雪天结了薄冰的荷花路上,袋子里有白萝卜、豆腐、排骨和各种青菜。

“我们前两天才来合肥,准备在女儿家过年。下雪天路上滑,一个人买菜不安全,我们对这里也不是很熟,所以两个人一起过来。”

天气寒冷,刘大爷没有过多停留,一手撑着伞,一手搀扶着老伴,缓缓离开。刘大爷那把伞,大半都撑向老伴那边,而自己的半边身体全都露在纷飞的雪花里。

走在荷花路上,我们看到远远驶来的一辆载人的小三轮车,用铁皮围成的狭小车厢,可以搭乘三人左右。

我们不由得诧异,因为这样的交通工具,在拥有各种高架桥和下穿隧道,车流滚滚,地铁线路不断增加的合肥已经很难见到了。

李先生在长江路上班,每天的上下班都要走荷花路:“小时候在奶奶家的县城里,还经常见得到这样的三轮车。那个时候,三轮车是充当出租车来坐的,因为路程远近和人数不同,价格都不一样。不过现在县城里也通了公交车,也几乎见不到这样的三轮车了。我小时候在奶奶家经常坐三轮车出门,现在在合肥很少坐了。荷花路这个三轮车其实也并不便宜,和普通的出租车差不多一个价吧。有时买了很多东西回家,实在不想走路的话,也偶尔坐一下。”

李先生笑了笑,然后陷入了沉思。

“有点想我奶奶了。我小时候是她带大的,自从来合肥上来了大学工作后,就很少有时间回去看她了。现在一年大概也就回去一次吧,最近下这么大的雪,有些担心她。”

三、

我们第二次来到荷花路,是雪后初晴的下午。路边的积雪已经开始慢慢融化,气温虽然很低,阳光却很暖。荷花路上有许多聚在一起晒太阳的老人,有些人在下象棋,有些在打扑克牌,有些在唠家常。荷花路,不曾遗忘的温暖

七十多岁的王大爷从家里搬了个板凳,坐在路边晒太阳。

“大铺头原先就是农村,到处都是田地,种水稻、小麦、地瓜之类的。荷花路大概是80年代修的,2002年进行过一次拆迁,现在路两边都是后来建的拆迁小区。”

王大爷的老家就在大铺头,是土生土长的大铺头人。

“我年轻的时候在红四方做工人,退休后就回到荷花路,儿子常年在外面打工,孙子现在上高中了,儿媳妇在家里洗洗衣服做做饭。以前回趟老家,交通特别不方便。后来这里逐渐修了路,通了公交车,现在又通了地铁,出行越来越便利了。现在我就经常坐20路公交车出门。”

温暖的阳光照耀在这些退休老人们的脸上,写满了生活的舒适安稳和幸福。随着棋子落定的一声清脆,和一句浑厚而响亮的“将军”,全场的老人们都开心的哈哈大笑起来。坐在一旁晒太阳的王大爷也笑了,喃喃地说:“快过年了,儿子也要回来了……”

告别了王大爷,我们忍不住又走了一遍荷花路。

路边炸馓子的店里,油锅滋滋啦啦的响着。这份伴随多少人成长的零食,随着城市的发展也越来越少。很多人家的阳台上,都晾晒起了自家做的腊肉和香肠。现在这样费时费力的食物,也已经成为超市里随处可见的商品。

那份鼓励我们在城市里一直努力奋斗打拼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 在这条在充满生活烟火气的荷花路,在这条触摸到内心深处的荷花路,我们看到听到很多的温暖在天空上方久久盘旋。

这温暖是朱女士对儿子的思念和对未来孙子孙女的期待,这温暖是刘大爷给妻子撑起的那把伞,这温暖是李先生对奶奶的担心,这温暖是王大爷对春节即将回家的儿子的期盼。答案就在这条路上,无数的他们在想念着无数的你和我。

今天,你回家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