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鄉村振興的「宣漢樣版」

今年來,宣漢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目標,堅持“1357”工作思路,構建現代農業農村發展新格局,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7月6日,記者踏上宣漢這片熱土地,探究宣漢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農村改革,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全面建設幸福美麗新村,促進農村經濟轉型發展,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打造鄉村振興的“宣漢樣版”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水、電、路、網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性工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前提就是要補齊基礎設施的短板,深入推進農村補短板惠民生行動,為鄉村振興夯實發展基礎。”縣農辦負責人趙江南對記者說。

該縣完善鄉村交通體系,加強道路建管養運,積極爭創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加速構建鄉鎮場鎮連接高速公路“一小時”交通圈,力爭完成農村公路改善工程 260 公里、道路安保工程 50 公里。

該縣夯實農田水利基礎,強化山水田林路系統治理,啟動建設脫貧攻堅引領區1 個、農建綜合示範區 3 萬畝;加快土溪口水庫、白巖灘水庫渠系工程等重點項目建設,大力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成高標準農田(土地整治)4.22 萬畝,新(改、擴)建農村安全飲水工程 120 處,解決 3 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

該縣強化農村“三網”建設。持續完善農村電力、通信、互聯網等基礎設施,擴大有線電視覆蓋面。完成 45 個行政村農網改造,實現 74 個行政村通信網絡全覆蓋。

打造鄉村振興的“宣漢樣版”

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提供鄉村振興支撐

近年來,宣漢縣積極探索創新“農業+”模式,大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該縣探索創新“農業+旅遊”模式,按照“一區四圈”的全域旅遊新格局,全力抓好巴山大峽谷農業特色產業景觀和達陝高速路沿線產業景觀等,以農業產業園區為基礎,著力打造鄉村旅遊與農事體驗相結合的特色村寨,力爭創建 1 個 AAAA 景區(馬渡關石林),3 個 AAA景區(胡家鴨池生態觀光園、雙河藍莓谷、茶河高峰巖銘遠生態園)。

該縣探索創新“農業+電商”模式,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建立完善縣、鄉、村三級電子商務運營服務網絡,加強農村基層電商網點和物流配送網點建設。實現農產品網上交易 0.9 億元以上。

該縣探索創新“農業+康養”模式,依託森林資源、農村田園風光等,加快建設康養目的地和發展康養產業,重點打造茶河高峰巖銘遠生態園、白馬印盒山康養休閒園、毛壩天坪脆李園等森林康養示範點。

該縣探索創新“農業+文創”模式,圍繞“建成全國巴文化高地”目標,深入挖掘巴人特色農業農村文化內涵,打造農村民俗文創產品。全面普及開展“穿巴人服、唱巴山歌、跳巴人舞”群眾文化活動,精心推出《夢迴巴國》等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大力傳承馬渡民歌,保護傳承川東薅草鑼鼓等非遺項目 ,擴面抓好“百場文藝進基層”等文化惠民活動。

同時,搞好鄉村振興規劃,打造好鄉村示範點,以點帶面,全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

打造鄉村振興的“宣漢樣版”

深化村民自治實踐

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近年來,宣漢縣創建村民組、村委會、鄉(鎮)政府“三級聯動”機制,將原來行政村一級的事務向下延伸,向上拓展,形成政府與村級組織良性合作關係,更好地實現鄉村“共建、共治、共享”,充分發揮“政策流”末端的“毛細血管”疏通作用,使各項政策得以科學、順暢、精準、高效地落地實施,

實現鄉村社會治理現代化,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該縣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著力抓好基層黨建“政治引領”,基層組織“典型引領”和基層黨員“先鋒引領”,嚴格落實黨支部標準工作法,不斷擴大基層黨組織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大力實施黨的工作進園區、景區的“雙進工程”,清理規範基層黨組織工作運行制度,紮實推進“三培養”計劃,健全黨內關懷救助機制。

該縣深入推進村民自治和依法治村,加強農村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創新網格化服務管理,規範完善村規民約,積極探索在村民小組成立村民理事會、監事會等多種形式的自治組織載體;紮實開展“七五”普法,持續推進“法律七進”,切實做好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和社區矯正工作;深入推進“天網”和“雪亮”工程建設,健全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堅決依法打擊和懲處違法犯罪活動,確保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

該縣探索建立農村德治體系,創新激發群眾精神動力的實踐載體,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開展“誠信、守法、感恩”為主題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倡樹新時代脫貧攻堅榮辱觀,引領鞭策群眾講品行、揚正氣、樹新風,努力營造自力更生、爭相脫貧的良好氛圍。

打造鄉村振興的“宣漢樣版”

建設幸福美麗新村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步入宣漢縣農村,目之所及,處處呈現出環境優美、鄉風淳樸、生產發展的新畫卷。一座座具有川東特色的漂亮民居把青山點綴,一株株綻放的新綠把田園佈滿,一條條平坦的鄉道把新村連接……一組組令人欣喜的鏡頭,正是宣漢縣深入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宣漢縣堅持以脫貧攻堅為統攬,以“雙核八鎮”區域中心為牽引,以實現“業興、家富、人和、村美”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目標為主線,切實開展“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四好村創建工作,全縣幸福美麗鄉村建設正由“珍珠”串成“項鍊”,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該縣建設特色小鎮,大力保護性修復和利用傳統村落,因地制宜規劃建設“產業集聚、功能複合、城鄉一體”的新型特色村鎮。持續推進南壩、黃金、樊噲等特色小鎮培育,完成胡家鎮申報創建工作。

該縣結合“廣廈行動”、易地扶貧搬遷等工作,著力打造一批獨具特色、產業配套的幸福美麗新村,全面推進國家級美麗鄉村標準化試點項目建設。完成易地扶貧搬遷 1萬人,消除農村土坯房 6.8 萬戶,完成農村危房改造 3000 戶,建成扶貧新村 74 個,幸福美麗新村 100 個,創建縣級“四好村”200 個。

該縣縱深推進城鄉環境五治工程(治髒、治亂、治塵、治噪、治水),大力實施農村“三改”工程(改廚、改廁、改圈),開展農村垃圾、汙水、廁所“三大革命”,大力推進全國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重點縣項目,爭創國家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率達到 40 %,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達到 97%,完成農村廁所汙水治理 3 萬戶。

該縣深入開展“綠化宣漢”行動,依法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非法佔用河道、違規開採砂石等行為,持續打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戰役”,常態化開展河(湖、庫)長制工作,切實保護好宣漢的綠水青山。新增營造林 4 萬畝,森林覆蓋率達 60.3%,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

打造鄉村振興的“宣漢樣版”

打造鄉村振興的“宣漢樣版”

打造鄉村振興的“宣漢樣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