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我只想救人

這是我們醫院科室一位同仁在觀影之後寫的。

我不是藥神,我只想救人

「活命,怎麼活?」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出乎意料的一致好評,很多人留下了眼淚,在最後嗚嗚哀哉的同時,似乎也看到了希望,這是一部質問人性和良知的電影,而其中關於醫生的鏡頭都被遺忘。

從整部電影來看,故事情節並不複雜,徐崢扮演一個落魄中年人叫程勇,父親重疾在身,離婚的妻子在和他爭奪撫養權,在大上海,他開了一家生意冷清的印度神油店。這時一位慢離白血病患者找到他,希望讓他幫忙從印度買一些特效藥,一瓶只需要2000元。

這裡關於醫生的場景被遺忘。

程勇因為沒有能力去照料自己的老父親,只能送進養老機構,一日清晨他的老父親摔倒了,送往醫院後檢查血管瘤,手術費十幾萬,程勇一邊拿著檢查報告,一邊拎著一盒禮品,看到程勇的無可奈何,最後主任回了一句“費用是醫院定的,不是我的定的”。

我不是藥神,我只想救人

程勇在走投無路下選擇鋌而走險。

在中國醫患關係永遠是最緊張的,無法報銷的進口藥,一些慢性病藥物尚且可以進行代購,而在醫院治療過程中,哪怕你買來便宜的藥物,我們也不敢使用,看著患者雙眼留下的淚水,我們悲傷亦至。

曾有一位患者來我院就診,因其藥物中有一種進口藥物,一天的治療費用高達五千元,護士講,他的兒子已經在走廊裡面睡了很久了,因為沒錢。“怎麼活”。這件事被主任知道後,為其在公益平臺籌措善款,在科室內部進行捐款,最後患者終於脫離危險。

我不是藥神,我只想救人

都說面臨生死最多的職業就是醫生,而外科醫生更是居其榜首,一面承擔著冷血無情的指責,一面又要竭盡全力搶救每一個患者,當看到本來可以治癒的患者卻因貧而放棄時,我們又是何其痛苦。

醫生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便是治病,電影中藥販子得意而又冷血地對程勇說出「這個世界只有一種病,窮病。」誠實且殘忍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這彷彿成了某種罪孽,窮就不該活,真實和虛假並沒有明確的邊界。

在我們醫者眼裡,從來沒有因為患者貧窮或富裕另眼相待,我們是公正的。

患者的生命同樣珍貴,他們同樣需要被世界擁抱,被身邊的人擁抱。能讓他們堅強起來甚至簡單得多:孩子叫一聲“爸爸”,一個溫暖的小團體,便宜一點的藥,多活一天也好···走進醫院,橫在走廊的病床和拿著天價的藥單嚎啕大哭的家屬隨處可見,沒錢和救命是最衝突的兩件事。大病之時,有了錢才能活著,無數生命,因貧窮而耗竭。為錢所困是件麻煩的事,但生命的重量,不是用錢就能衡量。

再次出現醫生鏡頭時,是程勇在詢問慢粒白血病情況,醫生回答了他一句「只要進入急變期,就只能等死了。」就匆匆忙忙的離開了,此時鏡頭轉向了一位躺在走廊的白血病病人。

我不是藥神,我只想救人

腳上掛著點滴,面色蒼白,充滿了無助。可能是天價進口藥讓他絕望又可能是沒有可用的骨髓供他移植,從他的眼神中,沒有絲毫的希望,這也讓程勇下定決心去做這件事。

這其中高昂的進口藥,手術費,並非我們所能左右,我們只能盡職盡責的不誤診每一位病人,不讓每一位病人多花冤枉錢,做好每一臺手術。

希望國家可以加快將常用進口藥物納入醫保,讓更多患者享受健康,對醫學的求知探索之心,對病人的救死扶傷之責,是我們不曾改變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