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摁下那个按钮吗?

孩子其实并不是你们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求的儿女。

他们借你们而生,

却并非从你们而来。

——纪伯伦《先知》

如果你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摁下那个按钮吗?

文丨旧故麻袋

早些年,台湾偶像剧几乎红遍亚洲,帅哥靓女让人脸红心跳,那些虐恋让人百看不爽,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台湾偶像剧时代一去不复返,倒是多了许多优秀的类型剧:《荼蘼》、《天黑请闭眼》、《麻醉风暴》、《一把青》……如今又出了一部佳作,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因教育而扭曲的亲子关系,10个篇章,目前看来每个篇章都一针见血的揭露了当前社会亲子关系的恶性循环。

如果你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摁下那个按钮吗?

身边有很多同龄朋友生了孩子,大多都说孩子不好带,孩子皮,孩子教育问题难,一个个为了孩子操碎了心,一度让我产生了对孩子的本能恐惧,虽未生娃,单纯从这些朋友圈我就可以体会到窒息。当然晒娃的欢乐是日常,抱怨只是时而发作,但这种抱怨像是一个定时炸弹,总要在某个特定的时间雷暴一次。

孩子成了生活的全部,这在我看来是可怕的,生活是什么,一直认为身而为人,要做出独属于自己的价值,但大多时候,事不如人愿,如今虽说男女平等,但大多也都是男主外女主内,带孩子这份差事自然而然就落在了女人的头上。

事无大小,我从不看轻那些家庭主妇,甚至觉得她们做出的牺牲,比我们这些自称要有自己事业的女人强的多,明取舍,知轻重,至少在我的印象中,家庭主妇是比CEO还要难当的一个职位。

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都被我们寄予了厚望:希望他们出人头地;希望他们闯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希望他们好好学习,抓住自己的人生。

现在的孩子,暑假各种补习班,上学各种家庭作业,周末还要报上几个兴趣班,不比我们这些上班族轻松,甚至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2、3岁时就被各种学习班占满,什么童年的快乐,不存在的。

有时候很庆幸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那个90年代,没有所谓的补习班,只有放学后的狂欢,大家有说有笑的结伴回家,玩泥巴、踩水塘、跳皮筋……记忆里全是与小伙伴们嬉笑怒骂的身影,我能骄傲的说:童年,我的世界是彩色的。

但现在的大多数孩子,没有所谓的童年,以学习为中心,所有的事情都要以这个中心为主旨,玩可以,做完两张试卷再说吧,或者背完一篇课文再说吧。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的第一篇章《妈妈的遥控器》讲述的就是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孩子。

如果你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摁下那个按钮吗?

为了让孩子听话,母亲无意间得到了一个遥控器,只要孩子不听话,她就可以永远把他停在同一天,直到他认错,反省,才能将时间继续往前。

如果你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摁下那个按钮吗?

第一次,母亲发现了孩子伪造成绩单,这的确不是什么好事,孩子有错,但母亲的惩罚是只要孩子不把自己的真实成绩单拿回来,他就永远被困在星期三。

如果你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摁下那个按钮吗?

每天醒来,男孩都要经历一遍与前一天一样的事情,日复一日,终于受不了,将成绩单拿了回来,母亲很欣慰,让他发誓:会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不会让母亲失望。

如果你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摁下那个按钮吗?

之后母亲觉得遥控器用的得心应手,便以此来要求孩子上补习班,别人上一次,他上十次、十五次,用控制时间的便利来提高孩子的成绩,殊不知,她从未问过孩子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剧中,孩子的房间床头贴着大大的篮筐,可见男孩很喜欢篮球,他还喜欢在课本上画画,而且很有天赋,但母亲却常常指责他只会画些有的没的耽误学习,他想要一次毕业旅行,母亲却觉得时间宝贵,毕业旅行什么的就是在浪费时间。

在暑期图书馆学习时,男孩碰到了爱画画的女孩,两人兴趣相投,一来二去,男孩深深被女孩身上那种自由奔放的性格吸引了,他喜欢女孩的画、喜欢女孩的爸爸妈妈、羡慕女孩的自由勇敢、羡慕她家庭的开放,在女孩身上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心,这是剧中少有看到男孩的笑,这种笑是发自内心的,他们相爱,牵手,亲吻,时间对于他不再是束缚,而是期待。

如果你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摁下那个按钮吗?

但东窗事发,母亲发现了男孩的反常,并接到了补习班老师的投诉,在图书馆撞见了男孩和女孩,母亲虽未当着女孩的面将情绪爆发,但回家便不准男孩与女孩来往,理由是:这么小的年纪染了头发,一定不是个正经人家的孩子。

如果你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摁下那个按钮吗?

为了让男孩彻底对女孩死心,母亲硬是将遥控器的时间调回到了他们相识之前,隔天男孩跑去找女孩,女孩完全认不出他,这次,他真的崩溃了。

如果你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摁下那个按钮吗?

他明白他的人生以后已经没了退路,于是选择了自杀,可是母亲看到后虽然心痛,但还是毫不犹豫的将时间调到了孩子自杀前,每一次将时间调回来,男孩都自杀一次。

最后男孩问母亲:“你到底还要我再死几次?”说出这句话时,男孩的眼神中毫无生的渴望,他感到无比绝望,眼泪忍不住地往下掉。

如果你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摁下那个按钮吗?

时间到了多年后,男孩终于在母亲的操控下,活成了成功人士,事业有成,还有了自己的女朋友,虽然母亲一直不承认,甚至在知道他有女朋友的情况下为他安排相亲,好在相亲女表示自己已和爱人在美国订婚了,并表明自己是个女同,男孩觉得相亲女很勇敢,可相亲女却说生命是自己的,应该自己把握。

如果你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摁下那个按钮吗?

如果你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摁下那个按钮吗?

如果你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摁下那个按钮吗?

或许是被相亲女一语点醒梦中人,男主觉得骗母亲出国,然后去母亲家中的保险箱里偷出那只遥控了他一生的遥控器。而母亲在去机场路上发现自己忘带了护照,折返后发现男孩已将遥控器拿在了手上,看到母亲,他疯狂的向她喊:“这不是你的遥控器!它是我的!”

如果你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摁下那个按钮吗?

可这时的母亲还是选择威胁他:“你以为我只有一只遥控器吗?”

看完这个篇章,看看如今的父母,虽没有如此遥控器,但又何尝不是在用所谓的“爱”和“为你好”绑架自己的孩子呢?有多少父母可以看到孩子的天赋和喜好,有多少父母可以坦然的让孩子去追梦?大多数父母只是希望我们好好学习,然后考上好大学,这就是他们所谓的人生赢家。

音乐、画画什么的在父母眼里只能是当作一个小爱好,又不能混饭吃,还记得剧中男孩始终没忘记自己初恋的女孩,在与相亲女一番对话后,他鼓起勇气打开了初恋的博客,看着她过上了自己以前梦想的未来,每一张照片都是她曾经希望自己成为的那个模样。他不知不觉流下泪来,为了庆幸,也因为自己的无能。

有些孩子,握上画笔就能执掌人生;有些孩子,生来就是歌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作为父母,抹杀这些天赋,就等于抹杀了他的未来,父母不应该成为孩子恐惧的源头,我们应该用爱去温暖他们,去关怀他们,而不是遥控他们。

如果你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摁下那个按钮吗?

孩子有属于自己的个体生命,就算有一个按钮可以完美定制孩子的人生,你也不能让他错过路上出现的种种可能和奇遇,人生的完美就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我们不确定未来会如何,所以我们才想去未来一探究竟,那种看得到头的人生,哪怕只过一天,都是煎熬。

如果你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摁下那个按钮吗?

孩子是天赐之物,他借由父母的身体而来,但并不代表他完完全全属于你们,他应有他自己的个性,应有他自己的思想。“父母”这个名号,虽然响亮,但也无权干涉孩子人生路上的每一步,“父母”可以给予的是陪伴,不是操控!

如果你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摁下那个按钮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