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歷史!福建晉江水直供金門

福建日報APP—新福建 8月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劉益清 林娟 吳洪 陳夢婕李烈 劉深魁 遊慶輝 王毅)5日上午十時整,兩岸交流合作進展中一個重要時刻,必將載入歷史。在泉州晉江龍湖水庫金門供水泵站通水現場會,與會領導啟動通水水晶球,源自晉江的龍湖水,經過泵站機組的加壓抽水,源源輸入流向金門的27.935公里陸海管道。

见证历史!福建晋江水直供金门

泉州晉江龍湖水庫金門供水泵站通水現場會畫面顯示,十時零二分,對岸金門的原水噴湧而出。

2分鐘後,十時零二分,畫面顯示,這股來自泉州母親河的清澈水源,在金門田埔水庫噴湧而出,宣告兩岸通水成功,更標誌著,歷經23年努力,福建向金門直接供水、解決金門同胞用水緊張問題,從構想終於變成現實。

在海峽兩岸人民的不懈努力與通力協作下,“兩岸一家親,共飲一江水”的願景終於實現。

金門是一個資源性缺水的離島,生活生產用水十分緊張。統計資料顯示,金門的年平均降雨量為1070毫米,年平均蒸發量卻高達1581毫米;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1000立方米,遠低於國際公認的人均水資源警戒線。隨著當地旅遊經濟加速發展,金門的水資源“報警器”更是頻頻拉響。

1993年,金門遭受大旱,金門民眾期望從福建引水的呼聲,引起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關注。金門缺水問題,大陸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時,就十分關心金門同胞飲水用水問題。1995年,兩岸提出從福建向金門供水的構想。23年來,在國臺辦、水利部的精心指導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福建省水利廳、福建省臺辦會同兩岸有關部門和單位,克服種種困難,經多次工作和商務技術商談,不斷取得成果——2015年7月20日,雙方業主在金門縣成功簽訂《金門自大陸引水供購水合同》。金門同胞期盼了整整20年的自大陸引水計劃,終於實現突破。

2015年10月12日,福建向金門地區供水工程大陸段率先開工。

2016年10月底,11.68公里的陸地輸水管道全線貫通,泵站完成調試並穩定試運行,大陸段率先具備通水條件。

2016年6月24日,海底管道正式開工,2017年11月27日,總長16.052公里的海底管道全線貫通。

今年5月10日至11日,雙方進行聯合測試,水量達到設計能力,具備通水條件。

此次福建向金門供水,遵循“引晉入金”方案。水源來自泉州的山美水庫,以及晉江流域的東溪和西溪。水源彙集至金雞攔河閘,並以此引至晉江的龍湖水庫。龍湖水經過水泵站加壓,輸入陸上11.9公里管道及海底約16公里引水管,最終抵達金門的田埔水庫。

根據協議,金門供水工程設計流量為日供水3.4萬立方米。取水點晉江龍湖日供水能力38萬立方米,目前承擔著周邊4個鄉鎮的飲水任務,每天實際供水18萬立方米左右,日增加三四萬立方米的供水量並不困難,能夠實現24小時不間斷向金門足量供水。

山美水庫被稱作泉州的“大水缸”,晉江是泉州的“母親河”,龍湖水庫是福建省第二大天然地面水庫,舊金雞攔河閘河道更是泉州市區、晉江、石獅市民的取水口。記者在各相關點採訪獲悉,泉州市、縣、鎮、村四級,對上述水源地實行嚴格管護,水源質量多年保持優良,達到飲用標準。

2013年以來,每個季度,金門相關部門都會到晉江水源地採水檢測,龍湖水庫的水質令人滿意。

福建晉金供水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正式供水後,將設置24小時不間斷水質在線檢測系統,按照雙方合同規定的檢測項目、標準限值及檢測頻率等進行監測。

金門縣議長洪麗萍說,通水代表著兩岸一家親,共飲一江水。金門人感恩大陸實實在在的善舉,將繼續與大陸手牽手,心連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