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怪诞丨对于消费者而言,购物是一种社交行为?

无论马云是否提出“新零售”概念,国内的零售模式都将会随着消费群的行为变化而得到升级。

过去我们想要买一件商品,更多是因为刚需,譬如家里没有米了,我们就会去超市买米,但随着主流消费人群的迭代更换,拥有传统买卖思维的70、80后已逐渐被开放式思维的90、00后取代,而如今,我们想要买一件商品,并不只是刚需,还有社交。

零售怪诞丨对于消费者而言,购物是一种社交行为?

准确点说,这些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消费群体,得益于网络时代更丰富、更广阔、更前沿的信息资讯,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参与社交传播的意愿更强,他们对消费的理解也变得更精细化。

随着新零售的接入,线上与线下的边界逐渐模糊,购物信息也趋向完全的透明化,比价行为变得更便捷,也更大众化,绝大多数年轻消费者都会在线下购物体验的时候进行手机线上比价,排除折扣优惠之后,消费者更希望“货比三家”之后做出购物决策,但这里的“货比三家”并非单纯的指代价格因素,还会比较时间、平台、社交度以及购物全流程的服务体验等等。

零售怪诞丨对于消费者而言,购物是一种社交行为?

除了做一个精明的消费者之外,人们更愿意在购物的全过程中实现社交的目的,也就是“购物社交化”。“购物社交化”在本质上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是“情感社交”,另一种是“利益社交”。

消费升级下的“情感社交”,也叫“圈子经济”。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兴趣圈子,有人在吃货圈讨论各地美食,有人在数码圈研究各类产品,也有人在时尚圈分享潮流心得,当然,“圈子经济”在如今微信普及的数字社交时代下,几乎不分年龄,就连许多老人家都有自己的圈子社交,譬如保健品和旅游。

零售怪诞丨对于消费者而言,购物是一种社交行为?

“圈子经济”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大多数消费者更倾向购买圈中亲朋好友所推荐的品牌产品,哪怕价格比市面上其它同类的商品偏高也能接受。另一方面,在社交圈子里,人们总会倾向做一个从众者,当大多数圈中人都在分享某件商品的时候,消费者更容易受到分享带来的刺激和影响,从而增加购物的冲动,而购物之后,往往都会跟随进行分享,这就使得“圈子经济”变成了“分享-购买-分享-再购买”的裂变模式。

零售怪诞丨对于消费者而言,购物是一种社交行为?

譬如在抖音上火起来的答案奶茶,人们在进行消费的时候,更多是因为“网红”元素是一种社交潮流,而且身边的人都在刷屏,以至于为了满足社交的情感共性,人们会愿意购买和分享。

此外,在“圈子经济”中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购物诱因——意见领袖(KOL)

很多时候,人们的社交圈子不是围绕某个行业或者某件事,而是围绕某个人,尤其在各类自媒体、博主盛行的当下,圈子的建立都是聚集在某个公众号、某个微博号或是某个主播,在美妆、时尚圈尤为明显。

零售怪诞丨对于消费者而言,购物是一种社交行为?

一方面,这类KOL有着相对专业的知识,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更重要的是,当KOL积累大量粉丝后,这种专业性将会过度到“粉丝经济”,粉丝产生购买行为往往不是因为KOL的专业,而是因为其它粉丝的积极回应。

除了“情感社交”之外,购物社交化的另一面就是“利益社交”,这其实是建立在“圈子经济”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最典型的方式就是“微商”与多级分销模式。

零售怪诞丨对于消费者而言,购物是一种社交行为?

零售企业如果想要建设自己的购物社交模式,既需要做好内容运营和品牌形象建设工作,打通接触消费者的社交终端,也需要有整合后台消费行为数据的分析能力,只有知道消费者喜欢什么,才能制造出消费者追随的兴趣圈子,打造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社交购物体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