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停车费”竟也有可取之处?

据7月11日《北京青年报》、7月10日《新京报》报道,近日,张先生在北京西站南广场地下停车场停车4天被收费2210元,韩先生在该停车场停车近56个小时,交了1115元停车费。不少公众质疑该停车场收费违反发改委相关规定。经营方相关人员表示,其有权自主定价,并且还有交3000多元、8000多元的车主。

“天价停车费”竟也有可取之处?

大数据分析

传播趋势

据复兴新媒体中心全国社情民意、舆情监测系统监测显示,从7月9日到7月12日发稿时,共监测到相关报道262篇。

“天价停车费”竟也有可取之处?

“天价停车费”竟也有可取之处?

如上图所示,话题热度自7月9日起不断上升,经过两天的舆论发酵于7月11日达到声量最大值,7月11日后话题热度逐渐下降。

媒体类型

“天价停车费”竟也有可取之处?

媒体类型方面,新闻门户网站是此次报道的主力军,占比将近五成。另外,新媒体也是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微信占比25.6%。

正负面分析

“天价停车费”竟也有可取之处?

报道倾向上,负面报道所占比重最大,占总比的85.1%,其次是中性报道占比14.1%,正面报道仅占比0.8%。

媒体观点

新京报:纽约用价格机制调节路面交通,北京哪怕现在做不到,北京西站停车场调节个停车位供需还是可以的。北京西站是北京乃至全国人流量都较大的一个交通枢纽中心,其内设停车场的主要功能是为接送旅客的车辆提供临时停放的位置。数小时以上的保管不在此列,过夜停放就更有占用稀缺公共空间之嫌。所以,按累计时长付费的计价规则,多少有种鼓励短时停靠接送、惩罚长时占位的意思。

故此,如果说价格手段、市场调节将会是未来城市交通治理模式的趋势,总归能够得到市民的理解与接受。但也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设置封顶价格。无需在收费上与同行格格不入。

法制日报:围绕“天价停车费”的处理问题,各方可以做得更好,职能部门要强化监管,促使企业规范经营。既要用好价格杠杆,用出行成本降低机动车流量,也要大力规范停车场收费行为,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堵住制度漏洞,拓宽资源供给,保护消费者权益。相关企业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提升管理水平,要将收费原则全面、完整、清晰地告知消费者,让消费者自主选择,明白消费。而每个驾驶员在进行类似停车行为时,都要搞清楚停车规则,不要像张先生这样想当然,更要养成绿色出行的好习惯,既节约驾车开支,也有利于环保,何乐而不为?

网友观点

正方

@贞真贞真 : 天天喊着要市场化,真正市场化就说价格高。

@来福isadog : 不贵啊,我觉得很合理,这里是公共场所,不是小区包月停车场,本来就不是为了长时间停车设计的,国人便宜惯了而已。

@just_--wanna:假设20元一小时,在大部分一线城市的重要地区停车场收费都不算贵吧?周先生把车停在这里,占用车位4天,这四天里,是否就造成了车位的资源浪费?车站附近的停车位原本就是为短时间停车的人们服务的,我认为这个收费没有不合理,我二线城市的公司楼下停车位都是10元一小时。

反方

@氵每彡:还不如违停

@marvelousLCY:为啥没人管理呢,都自己定价还要物价局干什么!??

@romeoleo123456:自己定价?物价局不管?什么鬼?推卸责任?

“天价停车费”竟也有可取之处?

复兴观点

“天价停车费”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停车场的“天价”原因只有一个——没有当日停车费上限,这才导致了上文提到韩先生所遇到的4天停车费2000多元的事件,但就停车场方面表示这并不是最大金额的付费,此前还有5000、8000元的高额停车费记录。

但是据相关报道,这样的天价停车费其实是合理合法的。北京市丰台区发改委价管科工作人员表示,像北京西站南广场地下停车场这样的停车场,政府已经放开价格管控,目前由公司自行定价,并表示这种定价确实没有上限,是依据北京市京发改〔2015〕2688号文件制定的价格。

天价停车场合理合法?让不少群众傻了眼,并对这种制度进行抨击,不少人表示“放开价格管控还要物价局做什么?”也有网友反驳“天天嚷嚷要政府放开管控,自己进行市场调节,现在还嫌贵。”

“天价停车费”在国人眼里看来是“天价”,但是在国外早就已经实行并接受“天价停车费了”。从另一方面来说,正因为停车费等用车费用的提高,使得人们不得不减少不必要的车辆出行,不仅有利于停车位的高效运用,也能减少上路汽车过多导致的道路拥堵问题。

“天价停车费”的存在不无不可,但是毕竟在我国是特殊情况,理应在显而易见的地方提醒所有车主,告知停车费上不封顶的情况,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图/复兴大数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