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隱藏的三大社羣運營訣竅!

《我不是藥神》隱藏的三大社群運營訣竅!

這幾天來,小編的朋友圈被《我不是藥神》,這部國產鉅作刷屏了。

這是豆瓣近年來唯一一部評分達到9.0的國產電影。

人民網用14個字評價:好久沒看到,這麼優秀的中國電影了

韓寒直言《我不是藥神》推動了現實的進步,是一部節奏優秀、悲喜交加、演員出彩、聲畫俱佳的國產電影。

《我不是藥神》隱藏的三大社群運營訣竅!

對於這部影片的理解,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人怒斥醫藥公司的貪婪,有人悲憫在生死線上掙扎的白血病患者,有人讚揚劉思慧的堅強與堅韌,有人為呂受益的自殺而落淚(為愛求生,為愛棄世)。

但其實,“我不是藥神”也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好的社群運營是如何展開的。

1

尋找用戶中的KOL,把他們變成合夥人

影片中程勇通過呂受益找到劉思慧這個白血病QQ群的群主(關鍵KOL),她比程勇更懂用戶,用戶也更信任,通過她帶來了初期的種子用戶,同時讓劉參與到藥的銷售和用戶維護之中(把劉變成合夥人,免費給藥+發工資)。

在項目運營的中期,通過劉帶動了更多的關鍵KOL(一、二、三院QQ群的群主),進行社群的大量裂變。

後期通過用戶的口碑(價格厚道,產品有效),口口相傳,自然就將產品宣傳出去,整個白血病人群體形成了一個小社群,有了基本的共識。

她們會自發地去為社群宣傳和維護社群。即使被警察抓去的時候,也沒人洩密,自發地去保護產品和公司。

《我不是藥神》隱藏的三大社群運營訣竅!

程勇通過劉思慧接觸到第一批種子用戶

2

線上多聊、線下多聚

線上不間斷地溝通,解答用戶疑問,建立信任。

線下基於LBS(同城)定期聚會分享,形成熟識度和人像標籤,反哺線上溝通。

在影片中,白血病患者經常會在線下聚會,分享與白血病對抗的過程中一些經驗,相互鼓勵和支持,同時反哺線上。而對於企業來說,定期組織用戶地線下聚會,收集用戶反饋,回答用戶疑問,會讓用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自家產品,提升用戶對產品的美譽度和忠誠度。同時,這部分用戶線下熟識、信任後,線上更容易溝通。

時下微信營銷非常火熱,大量微信群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但是大部分的群最後都變成無效的廣告群。最重要的原因是,沒有讓用戶自發地運營起來。

讓用戶自己玩起來,是群主/公司最重要的職責

這裡面最重要的是形成社群的共識,對於公司品牌和產品的共識。

《我不是藥神》隱藏的三大社群運營訣竅!

3

和用戶的利益要一致

在電影中,程勇最開始是因為錢才去做,但是他滿足了用戶的基本需求(藥有用,價格便宜)。所以會有用戶(劉、呂、彭、劉牧等)幫他一起去建立和維護社群。

但是中期的時候,程因為擔心坐牢無法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孩子,所以決定停止賣藥。

這樣和白血病人這個群體的基本利益衝突了(沒法再買到物美價廉的藥品),所以後面劉、呂、彭、劉牧都離他而去,社群的基本共識破滅了。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一定要和用戶的利益在同一條線上,用雷軍的話說,就是要為用戶提供“價格厚道,感動人心”的產品。

很多企業口口聲聲用戶至上,但在實際過程中,產品偷工減料,服務不到位,導致大量的用戶流失,最終企業走向了衰亡。

《我不是藥神》隱藏的三大社群運營訣竅!

想參加更多活動嘛(沙龍、遊學、公開課)?

趕快關注公眾號吧(共創會流量聯盟訂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