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你寫信」一封未寄出的信,滿滿的正能量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那橋、那鎮、那人

在我的抽屜裡放著一封沒有寄出的信,紙張已經泛黃。每次看到它我都會情不自禁的回憶起一個關於抗戰老兵的故事......

那是在十幾年前我到了一個川西小鎮支教,這個鎮叫雙龍鎮。在那個鎮上唯一的小學校裡聽到了這樣一個故事:

雙龍鎮是川西平原上的一個小鎮。小鎮因兩條小河環抱而得名。鎮上小溪環流,石橋拱立。剛到此的遊人甚至以為自己到了江浙魚米之鄉。街道兩旁的建築是帶有明顯川西風格的青磚小瓦四合院。每到逢場天四鄰八鄉的人們聚攏到這裡,鎮上頓時就會熙熙攘攘熱鬧非常。近些年有不少遊客來此,更平添了幾分繁榮的景象。

“為你寫信”一封未寄出的信,滿滿的正能量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圖片來自東方IC

鎮上民風古樸淳厚,熱情好客。要是你在街上走累了,隨便拐進街邊一個院落討口水喝,院落主人立刻熱情地為你端出一個凳子讓你坐下休息,然後再捧上一碗甘甜的古井水讓你解渴。老人們總是愛坐在自家門前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懶洋洋地曬著太陽。在他們的臉上你絕看不出對生活無休止的貪慾,有的只是對生活的滿足。彷彿眯縫著雙眼曬太陽就是世間最大的樂趣與享受。

鎮子的東頭一位老人每天坐在門口的石凳上曬太陽。老人微微眯著雙眼望著街上。沒有人知道他在看什麼又在想什麼。有時老人就會用這種姿勢一動不動面無表情坐上半天,一隻小貓伏在老人腳下,乖巧得也一動不動。許多剛到此的遊客都以為他是一尊雕像。

老人頭髮銀白,身體瘦削。稜角分明的臉上五官格外清晰,鼻樑高挺,雙唇薄而緊閉,嘴角微微下沉。可以想像老人年輕時一定是一表人才。老人行動時右腳有點跛。鎮上人都不知道老人的腳到底怎麼跛的。

“為你寫信”一封未寄出的信,滿滿的正能量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老人只有一個女兒,在鎮上小學教書。學生們從家裡到學校必須過河。雨季坐小船擺渡過河,旱季為了省錢,孩子們就要從橫過小河的一個個石墩上跳過。老人的女兒放學後要親自把學生護送過河。於是老人總是一個人孤單單的坐在門口等女兒回家弄飯吃。偶爾會有兩個外鄉趕場來的老頭和他擺上一陣。這時就會看到一絲笑容在老人臉上綻現。看得出老人和他們擺得很開心。鎮上人不知道他們在擺些什麼。幾乎沒有幾個人注意到老人的存在。

直到有一天,鎮政府突然來人。他們問老人姓什麼叫什麼,原來幹過什麼。這下鎮上人們議論紛紛。沒過幾天,鎮上頭頭腦腦的陪同一位鬢髮斑白的臺商來到老人家裡,人們這才知道原來老人年輕時當過兵......

那是老人還年輕時。大學剛唸到一半,學校就因為躲避戰亂向後方搬遷。那時的老人還是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面對國破家難日寇入侵,他毅然投筆從戎當了兵。

“為你寫信”一封未寄出的信,滿滿的正能量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連長姓馬,是個西北漢子,大老粗,一臉的絡腮鬍子。成天就扯起嗓子罵:媽的個吧子!背地裡兵們都叫他“馬大鬍子”

“你是個秀才,從今往後就給我當文書。媽的個吧子,老子看到小鬼子都沒有皺過眉,可是看到這些個方方塊塊的字,老子就頭痛。”

“我不當文書,我是來扛槍打小鬼子的。”

“你個書生樣子,只怕還沒有看到鬼子就被嚇得尿了褲襠個吧子的。就給我抄抄寫寫好了。惹毛了老子關你禁閉。”

從此他就在連隊裡當起了文書。

有一次行動中與鬼子不期而遇。馬大鬍子對他的文書說:“等會你就他媽的在這裡好好趴著,老子要和小鬼子拼刺刀,小心傷到你。你要是上去了我一會還要騰出手來保護你。聽到沒有”

“為你寫信”一封未寄出的信,滿滿的正能量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馬大鬍子這個連的兵大多是西北的,有的過去還是馬匪出生,慣會用刀。日本人拼刺刀的技術是很強的,但是從來在西北軍面前沒有佔到過便宜。抗戰時曾經赫赫有名的大刀隊就是出自西北軍。以至於後來日本人拼刺刀時聽到大刀隊就頭皮發麻。

“為你寫信”一封未寄出的信,滿滿的正能量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戰鬥進行到了白熱化。馬大鬍子一馬當先,一躍而起揮刀衝向鬼子,接連砍倒兩個鬼子。這時三個鬼子以扇面向馬大鬍子包圍過來。馬大鬍子揮刀猛劈過去,前面的鬼子被斜肩砍進胸膛,刀被死死嵌入鬼子身體裡,一時拔不出來。馬大鬍子情急之中一個急轉身,一腳踹倒一個鬼子,但要想躲另一個鬼子的刺刀已經來不及了。鬼子的刺刀眼看就要扎進他的胸膛,突然“啪”的一聲鬼子應聲倒地。馬大鬍子抬頭一看,百步之外文書手中揚起的槍還在冒煙。從此以後馬大鬍子逢人就誇文書不僅文化高槍法還好,是個能文能武的全才。

“媽的個吧子的,你小子不是個竦人。看你念那麼多書,打仗一定有兩下子。從今天起你就是一排長了。給老子帶兵打仗去。”

文書當上了排長。由於他打仗點子多,能打出一般人想不出的招數來。履立戰功。很快,馬大鬍子就升為營長,他自然升為連長。又是一次和鬼子的肉搏戰,場面十分慘烈。他喊身邊那個剛來的小兵去營部報告情況,那小兵很不情願的轉身去了。其實是他不想讓那麼小小年紀的小兵在此送命故意安排的。最後全連幾乎所有官兵都拼光了。他也身負重傷昏死過去。後來被一個老鄉救了回去。從此他跛起右腳走路。由於腿傷的原因,他回到了老家......

那個被他派去報告情況的小兵後來隨著國民黨的殘兵敗將逃到了臺灣。退伍後開始經商。現在已經是一家大公司的老闆。此次回來就是想感謝他的長官的。通過多方尋找終於找到老人。他執意要送老人女兒鉑金項鍊、耳環,鑽戒等首飾。他說這些東西對他來說不算什麼,送這點東西給長官的女兒他都不好意思拿出手。老人堅決不要,最後老人說你要是真想表示感謝那就幫鎮上修一座橋,讓孩子們上學不用在坐船跳石墩了。

“為你寫信”一封未寄出的信,滿滿的正能量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小橋很快就修好了。是那種石拱橋的樣式,古色古香。橋面不寬,但能容兩輛汽車錯車;鎮上的石匠們在橋兩邊欄杆上安放了好多的石獅子。孩子們從此再不用坐船,更不用冒險跳那些石墩了。自從小橋修好以後,居民們也議論了好一陣子,想給這座橋起個名字,可老人一言不發,依然如雕塑。時間久了,小橋融進其他的建築物中,這件事也就被鎮上人淡忘了。倒是來鎮子上的遊客一天天地多了起來。

“為你寫信”一封未寄出的信,滿滿的正能量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圖片來自東方IC

老人還是每天坐在自家門前石凳上曬太陽,微微眯著雙眼望著街上。時不時能聽到從鎮上小學裡飄過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

突然有一天,老人走了,默默的走了。彷彿鎮上從來就沒有過這個人似的。只有那隻小貓咪還是每天伏在石凳前曬著太陽。

“為你寫信”一封未寄出的信,滿滿的正能量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圖片來自東方IC

後來支教結束後就離開了那裡,由於那時沒有手機,便沒能留下聯繫方式。,也曾寫信去過,但是不知道是我記錯了地址還是因為後來的行政規劃變更,信在寄出一月後就被退了回來,至今仍然放在我的抽屜裡。自此從來沒有回到過小鎮了。想必現在小鎮遊客更多了,也更熱鬧了。那小學裡孩子們的讀書聲一定也飄得更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