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是很胖,为啥会有脂肪肝?你可能存在“少肌性肥胖”!

明明不是很胖,为啥会有脂肪肝?你可能存在“少肌性肥胖”!

肌少症在中老年人中非常常见

近年来,人们逐渐重视人体成分组成及其功能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不良影响。肌少症,又称肌肉衰减症,是指以肌量减少、肌力下降和肌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综合征。

肌少症在中老年人群中非常常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据统计,60~70岁老年人群肌少症的发病率为5%~13%,8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13%~50%。

肌少症,危害不小

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系统的动力来源,肌肉的衰老和萎缩也是人体衰老的重要标志。大约从40岁起,骨骼肌就开始衰老,其数量和质量平均每年减少8%左右,70岁以后减少幅度更大。骨骼肌减少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健康,主要表现为骨骼肌质量下降及肌肉力量减弱。患有肌少症的老年人站立困难、步履缓慢、容易跌倒,常发生骨折及关节损伤等情况。肌少症还会影响器官功能,可能会引发心脏和呼吸功能衰竭。

肌少症的诊断包括两方面

肌少症的诊断应当包括对肌量和肌肉功能的评估。在肌量减少的同时伴有肌力下降和(或)日常活动功能减退,才能诊断肌少症。评估肌量的常用方法包括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 MRI)、双能X线吸收仪和生物电阻抗测量分析。肌力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握力测试、膝盖弯曲/伸展检测和最大呼气流量测定等,其中以握力测试最为常用。日常活动功能评估方法包括日常步速评估、6分钟步行试验、站立步行试验和简易机体功能评估法等。

肝病患者须警惕肌少症

慢性肝病,特别是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通常表现为消瘦、骨骼肌减少和功能减退,其生存率降低显著低于无肌少症者。此外,骨骼肌重量减少而脂肪组织增多,即少肌性肥胖,也值得关注。

肌少症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和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肌少症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存在一些共同的致病基础,如胰岛素抵抗、系统性炎症反应和维生素D缺乏等,但两者孰因孰果,尚无不足确切答案。此外,肌少症还与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和肝细胞肝癌的高发相关。

加强运动有助于防止肌少症

肌少症的主要干预措施是营养支持(保证足量的膳食蛋白质,增加富含支链氨基酸(BCAA)、n-3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D和抗氧化营养素的食物摄入)、加强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

点击以下标题,一起来练易筋经,对付少肌症!

精彩文章回顾

明明不是很胖,为啥会有脂肪肝?你可能存在“少肌性肥胖”!

“爱肝联盟”是什么?

“爱肝联盟”是国内五百余位肝病相关学科专家,联合《大众医学》杂志、《实用肝脏病杂志》共同发起的肝病患者关爱平台。

本项目入选2018年度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项目,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8dz2307300)

快速关注:点击题目下方蓝字“爱肝联盟”

微信号:china-fattyliver

投稿/合作:[email protected]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爱肝联盟”微信公众号

明明不是很胖,为啥会有脂肪肝?你可能存在“少肌性肥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