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和滁州,未來誰更有前景呢

為什麼將這兩座城市放在一起呢?首先,在國家級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八個城市中,宣城是南翼,而滁州則是北翼,宣城與蘇浙毗鄰,而滁州則與江蘇多地毗鄰,可以說是安徽東向發展的兩個橋頭堡城市;其次兩市國土面積都比較大,均在1.2萬平方公里以上,是安徽的大市;再次,這兩市與長三角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極為密切的,非常切合如今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大主題。

宣城和滁州,未來誰更有前景呢

配圖

獨特的區位,使得這兩個城市在與長三角城市間的合作變得非常頻繁,滁州與南京江北新區的無縫對接,與蘇州合作的蘇滁現代產業園等等,這些都成為全省區域間經濟合作的樣板;而宣城呢?發展的方向一直都是向東的,全市與長三角各市合作共建的產業園區非常之多,比如像郎溪的無錫工業園、宣城市本級的新塘羽絨產業園等等,而現在,郎溪、廣德與江蘇溧陽市合作共建的蘇皖合作示範區已步入正軌,已上報國家發改委。

兩市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縣域經濟比較強,宣城的寧國和滁州的天長,這兩個縣級市的工業經濟都比較強,可以說是這兩個地級市經濟發展的亮點區域,宣城現轄五縣一市一區,而滁州則轄有四縣二市二區,也都是安徽省縣域行政區劃單元較多的城市,市轄區少,中心城市建設相對都比較薄弱,對市內縣域的輻射能力有限,這也是共同點之一。

宣城和滁州,未來誰更有前景呢

配圖

從上述情況來看,兩市的共性方面還是比較多的,那麼未來這兩個城市誰的前景更好的,這得從數據上進行比較了,接下來就從經濟、社會等多方面給大家列出一些數據,供大家參考。

常住人口(2017年末數據,下同):宣城市261.4萬人,較上一年淨增1.3萬人;滁州市407.6萬人,較上一年度淨增3.2萬人。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分別是:宣城市3.3‰、滁州市7.22‰。這點來說,宣城的人口增長是個硬傷,滁州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是宣城的一倍以上,未來宣城在人口問題上得高度重視了。

經濟指標方面,GDP,滁州市為1607.7億元,增速為9%,人均GDP為3.96萬元;宣城的GDP為1188.6億元,增速為8.5%,人均GDP4.56萬元,滁州在總量和增速上優勢明顯,而宣城則勝在人均;地方財政收入方面,宣城市的總量和人均分別是:143億元、5471元,滁州的這兩項數據分別是:182.5億元、4477元。

科教能力支撐上:宣城的高校在校生17492人,其中合工大宣城校區在校生為10246人;2017年獲取授權發明專利1973件;駐滁高校在校生估計在五萬人以上,全年授權專利數3131件。

宣城和滁州,未來誰更有前景呢

配圖

說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數據均來源於各地年度統計公報以及其他相關資料,供各位學習參考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