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話:五方鬼帝—生殺鬼魂,處治鬼魂!

中國古代中,最高位置的酆都大帝位居冥司神靈,主管冥司陰間天下的所有鬼魂。凡生生之類,死後均被打入到地獄,其魂魄無不隸屬於酆都大帝管轄,以生前所犯之罪孽,生殺鬼魂,處治鬼魂。在重慶酆都縣的東北,有一座平都山,後來也叫酆都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

幽冥世界系統龐雜,除了酆都大帝,十殿閻王,地藏王,泰山大帝之外,尚有五方鬼帝。五方鬼帝各司一方,各有治所。那麼五方鬼帝在幽冥世界到底屬於什麼地位,來歷又是如何?

五方鬼帝

東方鬼帝:鬱壘、神荼,治"桃止山" 、"鬼門關"。

西方鬼帝:趙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

北方鬼帝: 張衡、楊雲,治"羅酆山"。

南方鬼帝: 杜子仁,治"羅浮山"。

中央鬼帝: 周乞、稽康,治"抱犢山"。

也就是五方鬼帝一共有九個人,除了南方鬼帝只有一個人外,其餘都是兩個人。五方鬼帝中資歷最老,事蹟最多,位置最重的是東方的二位。

五方鬼帝的方位暗合五道將軍。職司之上也有重合,但是絕對不是一類人。五道將軍屬於東嶽大帝治下,沒有治所,最重要的職責是守護五方的冥界入口。然而五方鬼帝,顯然有治所,有治理冥界的權力,並且還有一定的管理人間的權力,當然五方鬼帝也是有看守五方冥界入口的職責的。

五方鬼帝中除了神荼、鬱壘之外,都是曾經為人的,並且成為鬼帝事蹟並不顯著。神荼鬱壘是和酆都同一時代的神祇,為最早的鬼帝,那時候可就是把手眾鬼入冥界的入口了。山海經上說:度朔山上有大桃木,出蟠三千里,其枝問東門叫鬼門,為萬鬼出入的地方,門上有二神人,一叫神荼,一叫鬱壘,主閱領萬鬼後來神荼鬱壘還一度成為冥王,相當於酆都大帝的副手,地位比其他鬼帝就高了。

相關記載

葛洪在《元始上真眾仙記》和《枕中書》中記載了“五方鬼帝”,文稱:東方鬼帝治桃止山,南方鬼帝治羅浮山,西方鬼帝治幡冢山,中央鬼帝治抱犢山;而北方鬼帝為張衡楊雲,治羅酆山。

道教神話:五方鬼帝—生殺鬼魂,處治鬼魂!

善惡感應,毫髮不差!

道教神話:五方鬼帝—生殺鬼魂,處治鬼魂!

道教神話:五方鬼帝—生殺鬼魂,處治鬼魂!

康峻,字重山。為人慷慨,雖自身貧困,但是經常賙濟他人。一天,他到維揚去,船行到高郵湖時,暮色中有位老人來到船上。他對康峻說:“你存善心,已感動上仙,你從明天開始就會行好運。我有銀子一兩,送給你作為本錢,你可以得到二十盒。”康峻推辭不受,老人堅決留下。康峻雖然不明白二十盒的意思,但是想既然是老人的暗語,就必然大有玄機。

第二天,他用銀子買了些蓮藕到維揚,果然賺了二兩銀子。此後,他販賣生意,都得到加倍的返還,獲利無數。幾年後,他就成了鉅富,這時他領悟到當初老人所說的二十盒是指他會得到二十盒之多的利息。

於是他焚香告天,大出錢財,廣行善事。

購買糧食,半價出售,任人自己稱量。

荒年施粥,老弱婦孺發給照票,每日可以領一升米。

設立私塾,存書萬卷,招來四方少年就學,提供豐厚的飲食。

設普濟堂,附近有生病的人,每人分給一間房,一張床,聘請名醫挨房診治,選擇道地藥材並提供飲食滋補,病癒後發給盤纏作為回家路費。

替貧困戶繳納稅額。

道教神話:五方鬼帝—生殺鬼魂,處治鬼魂!

親戚鄰里有三十歲未娶的男子、二十歲未嫁的女子,給其錢財以婚配。

施捨棺木,幫助料理後事。

設立育嬰堂,僱傭乳母,收養遺棄嬰兒。

初一、十五賑濟獄囚,每人給米三升,錢三十文。

厚待貧窮無子的寡婦,收養無依無靠的疾病老人。等等一切善事,無不親力親為。

後來康峻在途中遇到先前贈送銀兩的老人,他邀請老人到家中拜謝。老人笑著說:“你貧困時就有濟人利物之心,所以我贈送你本金,欣喜的是你得利之後,廣行善事,上仙喜悅,你將獲報無窮。以資鼓勵。”後來,康峻果然享壽一百零四歲,無疾而終,七個兒子,十幾個孫子,都是身世顯貴,世世簪纓。

善惡感應,毫髮不差。人們做一善事,期初可能無心於要得到福報,但善報自至。人們做一惡事,期初也沒想到會受到惡報,但禍事自至。善惡感應就像“形”之餘“影”,始終相隨。人們若能將“果報”二字省察於心中,自然禍滅福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