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里学习,我经历了这些……

2017年的学员,每位同学都收获颇丰,1-5枚院校offer是基本,很多同学更是打破诸多制约,成功登顶名校:

  • 全球招生不足10人的安特卫普珠宝设计专业,已占两席
  • 拿下申请难度堪比哈佛的卡内基梅隆交互设计
  • 视传专业实现全国罕见的全日制霸
  • 双非学生成功逆袭入学常春藤
  • 中国限招2-5人的服装顶级名校威斯敏斯特,我们学员成功收获2枚offer
  • ..........

最近教研团队团队中各学科老师交流经验时发现,每一位达到自己理想院校的同学,都有着十足的野心。其中一些同学在初到汉艺时,实力并不出众,甚至不少都是零基础,但当问及想要申请哪所院校时,说出一水名校。

这样的回答,于老师看来,从来不是“不自量力”,但如何科学规划才能让这个目标和野心成为可能,便是接下来要去思考的问题。只要你能坚持住,教研团队必然会尽全力帮你实现理想。

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案例,同样是一位野心十足的同学——M同学初到这里时,那时候的他还是一名比较标准的应试体制下的珠宝学生,目标是皇艺、圣马丁、安特卫普。而在今年年初,成功拿下皇艺和安特卫普,思维已然蜕变成了名校准学生。

01 老师说

M同学本科便是首饰设计出身,因此在金工工艺和手工技巧上已有了较为扎实的基础,但他并没有“5个月就能完成作品集”的心思,而是从16年11月份便来到了这里开始进行作品集创作,为自己大四学习以及院校申请留出来些许喘息的时间。

因为M同学有珠宝设计的基础,所以比及零基础的同学,综合能力较为不错,但众所周知,国内本科阶段的学习课程多、短、杂的特点,学生没有获得有效的思维训练,所以对于当代珠宝很难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而申请国外院校,清晰的灵感来源、思维扩展、设计元素提取等都是基本要点,想要申请世界排名TOP10的院校,这些要点更是要达到更为拔高才行。

▌起步困难的第一个项目

正如上面所说,国内课程缺乏逻辑训练,使得大家在作品集创作开始阶段,对于项目创作自己无法把控而感到慌乱和迷茫,而在一开始,M同学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因此打破M同学的固有思维,在突破原有的认知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思维的培养和材料的创新应用便是作品集创造中的重中之重。

我在这里学习,我经历了这些……

开始创作阶段,我便与M同学说不必非要找一个“非主流”的主题,任何主题其实都能做出很好的项目,第一个项目M同学的主题很“大众”——压力。与大量翻阅资料不同,我让M同学从自身感受体验出发,去调研“我”的各种压力来源,之后再通过诸多数据支撑,去探讨压力表现方式,继而选择最为合适的解压材料去实现设计,即从各个角度去看待“我”压力,去表达“我”的压力。

第一个项目做完后,据M同学说,自己是“饱受折磨”,从有些被动的思考,到最后成品的出现,M同学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到了第二个项目时,他的感受有了很多不同:M同学对于整个创作流程有了一定把握,再从之前的作品中选取出主题,重新创作,外加新添项目,最终做完6个项目,内容丰富且多样。

我在这里学习,我经历了这些……

▌利用跨学科优势

M同学的较大特点是理性化,调研过程逻辑清晰,对首饰的结构和功能性有着极大的兴趣。因此在作品集中,为了最大化突出其个人优势,其项目“眼睛见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创作时,我们采取了“珠宝+视传”学部合作的力量,将该项目高质量实现。

该项目中,M同学通过调研得到光源色对物体的影响,色盲,色错觉,眼睛视觉结构等等。通过一定思维引导后,M同学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光源色对人视觉的影响上。而教研团队中资深插画老师罗老师曾深入研究过光源色,对于光源的理论分析运用十分熟悉。因此,M同学便在罗老师帮助下,加强了对光源调研分析的理论支持,并做了大量拍摄实验,将其逐渐具象化,

我在这里学习,我经历了这些……

我在这里学习,我经历了这些……

我在这里学习,我经历了这些……

▌突出金工实力

金工技艺是所有申请国外顶级院校同学必须掌握的内容,但在教研团队分析当代珠宝首饰设计顶级院校学生作品时发现,北欧、比利时、德国三国的作品,对于金工技艺的重视程度还要远超于RCA、CSM等院校。

因此,M同学想要申请RCA和安特卫普的同学,在作品集中必须要表现出更为强劲的个人金工技法、材料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才能获得更多竞争力。但国内的课程影响下,M同学对于工艺的了解并不是很全面,而在实际材料尝试,模型尝试,金工制作方面的经验也有缺乏,但M同学学习能力及动手能力很强,所以在创作中,我便帮助他做了诸多裁量尝试。

在M同学的作品集中,除常规的金属加工外,材料与工艺方面运用到:亚克力切割与染色,陶瓷与硅胶,3D建模打印,草木染与折布等。这里还需要和大家强调,大家一定要养成记录材料尝试的习惯,用手机拍照记录极其方便,但要将物体拍摄清晰,背景不要有过多的干扰元素。

我在这里学习,我经历了这些……

▌本科项目继续发展

很多同学在本科阶段,已然做过不少作品,大家对于这些作品的了解程度更高,也更好入手进行创作。但由于上述国内教育原因,大家的作业会在项目的逻辑发展、完整性、连贯性等方面都会存在缺失的现象。

这些作品,如果经过一定“判定”,即有专业老师进行评估,

看你的设计是否有完整的前中后期,前期是否满足调研量并且足够深入;中期设计推敲是否有明确、严谨、统一的逻辑;后期表达是否采取了合理、有效的方式。

M同学的本科的一些作品完成度较高,但在调研及表达手法上仍有较大的欠缺,而由于缺乏逻辑思维,所以在前期思路上有较多欠缺。所以在创作过程中,M同学将其之前作品进行简单选取,重新进行思路的整理和转化。之前项目完成后,M同学对于创作已经较为了解和熟悉,所以在修改过程中,效率很高,且质量不错,其中两个转化成作品集项目,另一些则放于other works做为其他手工能力的一种体现

我在这里学习,我经历了这些……

02 M同学的自述

申请结束后,M同学自己也写了一份总结,下面大家将看到他痛苦而又快乐的申请过程:

对于作品集机构的选择也是在身边的同学率先选择了我们并每周经常去上课,而对其有所知晓。在那一学期,我也拉上同宿舍的舍友在北京四处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登门“拜访”各家作品集机构,拿到了许多资料回来商量和比对。也在同年在同学口中和社交软件上了解了我们在那一年学员所斩获的领先于其他竞争者的成绩,并在之后的不久与其他同学结伴选择了我们,也树立了对于我而言的目标学校。

可能做作品集的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第一个项目有着复杂的情感,一般也都是付出最多努力和心血到最后可能反而越不喜欢的项目。其实这也是整个作品集下来最宝贵的一道关卡,有许多的同学在第一个项目的中后期都在抱怨和苦恼,我也不例外,这真的是极其考验你的耐心和执行力的部分。也好在我的老师一直不厌其烦的花费精力和督促我做完第一个项目,而不是一直搁置在一旁,我整个作品集后续的项目才会相对更加的通畅。熬过瓶颈和感觉每天似乎毫无存进感觉的假象,之后才会有收获和经验支持你之后的学习。

M同学第一个项目选图▼

我在这里学习,我经历了这些……

设计过程的感受和记录成果高于最终成品实物。这是在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后自身最真切的体会,一沓厚厚的纸本材料和调研过程中设计者所总结出的设计理念和知识面的不断更新所带来的收获实质上远大于已做出来的成品本身。有趣的却是,这与大多数人包括我本人一开始对于设计作品实物的唯结果论的背离和推翻。而在这样一个阶段,一位耐心且支持你的老师在后面启发和支持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一份力量,所获得的益处会伴随你以后的人生。

其实各个学校在面试招生中虽各有特点和偏好,但其实各种应对这些招生面试和表现自己的技巧也是建立在自身拥有足够的能力的基础上锦上添花的东西。并不会对你的表现有太多实质性的影响———打铁还需自身硬。个人的临场表现能力反应力和对自身作品足够的了解和自信是你实力的根本。语言能力是你拼杀的武器,并不需要有多锋锐,但至少需要足以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并且听懂对方真正想问的问题。朴实一些的用词和回答以及适量的磕巴其实并不会对你造成致命的打击,真正致命的是不自信而已。

M同学创作记录▼

我在这里学习,我经历了这些……

M同学项目成品▼

我在这里学习,我经历了这些……

首先是一个非常完备的大集体,也是一个运转精密而科学的巧妙机器。每一环的老师和人员安排都十分的紧扣而踏实。这也是我对这个大集体十分新信赖的根本。

同时这也是一个值得你去探索和发现的秘密花园,许多其他跨专业的老师和课程只要你足够有心去交流和沟通便会发现自己可以学习到的东西远不止与你本专业的知识。和每一个老师做朋友,真心的去交换和分享互相专业的知识,都会成为除了作品集学习之外的宝贵收获。

对于之后的同学们的建议其实在前面也穿插着说了许多,也无需再赘述。总而言之,付出的时间和经历与换来的收获是等值的,来不得一点讨巧。而对自己的作品的自信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在选择并获益于机构老师和指导和不同专业老师的各种专业领域的碰撞后,我最终也得以交出来一份自己满意和有自信呈现给各个申请院校老师评判的作品集。

03 导师总结

名校offer从来不是唾手可得,坐等天降。M同学尽管在开始实力距离自己的“野心”有着一定差距,但却从未说过放弃,而是积极与老师约课,在学校生活和作品集创作中奔波过程中,如果无法到身边,也会通过微信与老师讨论,积极性很高,能够拿到皇艺和安特卫普的offer,我们并不觉得意外,因为M同学一直能够跟住老师的步伐,从未拉下。

而如今,M同学已经选定了安特卫普,即将开启自己新的珠宝设计之旅,在这里学习基础上,去到国外能够更为清晰自己的风格。我们也会一直为他应援助力。而大家,还未申请的同学,

如果你符合“认真、有野心”的条件,那就伸出你的手让我们看到,我们一直在这儿,为你大大的梦想增加80%的实现筹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