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醫氣功推拿去哪裡培訓?

中醫推拿按摩的歷史悠久,在遠古時期,中國就有推拿醫療的活動。當時的人們在勞動中遇到損傷而發生疼痛時,本能地用手法按摩痛處,就會感到疼痛減輕或消失。經過長期實踐後,古人認識到了按摩的作用,併成為自覺的醫療活動,以後逐步發展形成了中醫的推拿學科。推拿屬中醫外治範疇,按摩師通過“手法”所產生的外力,在患者身體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功,而這種功是按摩師根據患者具體的病情、運用各種手法技巧,所做的有用的功,它可以起到糾正解剖位置的作用。這種功也可以轉換成各種能量,並滲透到人體內,從而改變與其有關的系統機能,達到對治療患者身體疾病的效果。

學習中醫氣功推拿去哪裡培訓?

中醫穴位推拿按摩的作用:

1、疏通經絡的作用:

經絡是遍佈我們的全身,是人體的精、氣、血、津液運行的主要通道。它是內屬臟腑外絡於肢節、孔竅、皮毛、筋肉、骨骼、通達表裡,貫串上下,象網絡一樣將人體各部分聯繫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經絡具有“行氣血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之功能,使人體各部得以正常的功能活動。運用推拿手法可以疏通經絡,從而調節機體病理狀態,則百脈暢通,五臟安和,達到保健醫療的目我,即“經脈所至,主治所及”。

2、舒筋解乏的作用:

通過推拿能直接放鬆軟組織,康復推拿通過肌肉牽張反射直接抑制肌痙攣,又可通過消除痛源而間接解除肌緊張,故能有效地放鬆肢體,消除骨骼肌過度緊張和僵硬,保持肌肉組織的正常彈性,防止疲勞的堆積,促進體能的恢復。實驗證明,經輕軟的手法操作五分鐘後,肌肉的工作能力比以前提高3~7倍。不少康復推拿的受益者體會到,高質量的康復推拿與同等時間的睡眠相比,其解除疲勞、補充精力、恢復體能的效果明顯優於後者。

3、活血化瘀的作用:

推拿可擴大毛細血管管徑,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降低血漿粘滯度,提高血液流速,加快靜脈血和淋巴液向心性迴流,促進乳酸等代謝廢物的分解和運行,防止四肢水腫和瘀血。實驗表明,推拿使肌肉放鬆後,其血液流量比肌肉緊張時提高警惕10多倍。手法對四肢的機械刺激,有類似體外反搏作用,從而減輕了心臟的負擔,使心率平穩,心肌耗氧量減少,改善心血管功能。肌緊張的解除和外周毛細血管的開放可降低外周阻力,對血壓也可起到良性調整作用。

4、整脊利節的作用:

國內外手法專家注意到,人體很多疾病與脊柱的排列輕微紊亂有關。推拿中的一些特殊的矯正手法,對脊柱後關節紊亂有防治作用。而常用的脊柱按壓手法,除了對全身的調整作用以外,對脊柱畸形、脊椎的退行性病變也有很好的預防效果。推拿可以改善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促進關節潤滑液的分秘,加快關節滲出液的吸收,從而消除關節內和關節周圍的積液、水腫。推拿中的被動運動性手法,可適當牽拉韌帶,增強韌帶的彈性和張力,保持或恢復關節的生理活動度,防止骨質疏鬆、關節韌帶扭傷和關節周圍組織粘連。推拿對頸椎病、肩周炎等疾病也有防治作用。

在同疾病作鬥爭的實踐中,古人還發現,人體一旦有病痛時,會在體表的某些部位或某些點上出現酸脹或冷熱的現象,而當時推拿刺激這些部位或點時,就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影響及治療作用,同時這些部位或點還會產生酸、脹、麻、熱等感應,這種感應往往會循著人體的經絡擴散到人體的臟腑或其它組織器官,從而達到疏通經絡、運行氣血、營養全身的功效。由於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內及臟腑,外達四肢、皮膚九竅,分佈於全身,所以中醫學認為無論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的許多種疾病都可以通過推拿按摩來達到治療的目的。而推拿手法中又分為補法和瀉法。所以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手法的正確運用。

溫馨提示:河南兩儀拳點穴養生培訓基地公眾微信號:兩儀拳點穴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