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殼村」的「脫殼」之旅——江華縣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綜述

紅網時刻永州通訊員 楊丁香 車玉欽

“盤王出世先出世,盤王出世在西天,盤王頭戴平頭帽,帽帶俏俏朝上天……”流火七月,江華瑤族自治縣湘江鄉千年瑤寨桐衝口村的瑤歌瑤舞和民族風情吸引了一撥又一撥的遊客紛至沓來。“我們白天招待遊客,晚上表演節目,都是有分紅的。村裡拿小頭,我們得大頭,每天干起事情來渾身是勁!”村民趙龍姣笑呵呵地說,僅鄉村旅遊一項就為村裡集體經濟每年增收10萬元以上。這是江華縣大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消滅集體經濟“空殼村”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江華縣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脫貧攻堅、強基固本的重要抓手,大力實施“空殼村”清零三年行動計劃,多措並舉增強“造血”功能,讓村級集體經濟“破繭成蝶”。目前,全縣312個村(行政村)已徹底消除無集體經濟收入“空殼村”,全縣80%的行政村(社區)年收入達5萬元以上,其中112個貧困村有4萬元以上集體收入。

“空壳村”的“脱壳”之旅——江华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综述

五月天服飾公司員工在認真工作。

產業帶動,深挖潛力

“五月天服飾有限公司來我們村小微企業,除了付給我們廠房租金,還按所有員工工資總額的20%付錢給村集體,既解決了村民家門口就業的大問題,又將廢棄多年的老禮堂派上了大用場,還增加了集體經濟收入。一舉三得啊!”大路鋪鎮寶昌洞社區主任勾起手指頭跟筆者算起了經濟賬。

像寶昌洞社區這樣通過產業發展、盤活村集體資產帶動集體經濟壯大的做法,在江華比比皆是。近年來,江華縣堅持走“規模企業進園區,小微企業進鄉村,農業產業建基地,旅遊產業謀全域”的發展路子,把農民增收和集體增利結合起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一方面集中流轉土地,引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經濟組織、能人大戶發展優質水果、食用菌、茶葉、生豬等優勢產業,通過租賃承包、合作入股、參股分紅等多種形式,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橋市鄉野豬橋村流轉荒山和旱地2500畝,出租給黑土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種植水蜜桃,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創收10萬元。濤圩鎮龍山村、界牌鄉木浪村流轉荒山近千畝,出租給溫氏集團辦種豬場,出租給溫氏集團辦種豬場,一次性收取5年租金近百萬元。

另一方面,盤活集體資產,大力推動小微企業進鄉村。引導各村黨組織通過盤活禮堂、學校等閒置集體資產,完善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提供用工服務等方式,全縣共引進400多家電子、塑料包裝、皮具、製衣、制香等小微企業到村辦廠。鼎維塑業是一家出口型企業,在沱江鎮茫海洲村、涔天河鎮鷓鴣壩村租賃廠房,每年各支付4.5萬元租金作為村級集體經濟。

與此同時,大力推動旅遊產業謀全域,充分挖掘自然資源、人文景觀和瑤族文化底蘊,由村級集體經營或吸收社會資金進行聯合開發、租賃承包經營,取得集體經濟收入。沱江鎮蓮花地社區將九龍井原始生態林承包給公司50年,每年100擔穀子,僅此一項每年為集體經濟增收1萬餘元。白芒營鎮秦巖村將秦巖景區對外承包58年,從2017年起,每年為集體經濟增收2.7萬元。

“空壳村”的“脱壳”之旅——江华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综述

陽華田村光伏發電站。

項目拉動,激發活力

“去年,通過‘空心村’治理,我村復墾水田56.31畝、旱地23.95畝,共獲得獎勵915.18萬元,扣除治理成本,集體經濟直接增收達560多萬元。”碼市鎮大城村的村支書李樹帶喜滋滋的一番話讓我們看到了集體經濟“脫殼”之旅活力四射。去年以來,江華縣利用扶貧項目用地指標傾斜的利好政策,在全縣大力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紮實推進“空心村”治理工作,對農村廢舊宅基地等進行土地整理和復墾,通過增減掛鉤節餘指標交易收益,促使村級集體經濟增收。各鄉鎮實施項目經省國土資源廳驗收合格備案後,由縣人民政府按旱地10萬元/畝、水田12萬元/畝的標準獎勵項目所在村。截至2018年6月,江華縣共有86個村實施完成了增減掛項目,共拆除“危、舊、破、殘”房屋6500間,復墾土地2800畝,扣除每畝施工費和房屋拆除補助約3萬元,預計可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增收近2億元。

除了增減掛,江華還堅持資源換產業,充分利用全縣光照時間長、建設場地多的優勢,大力發展光伏產業,計劃2017-2019年分期建設300MW分佈式光伏電站,解決全縣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4萬元/村·年以上。2017年底,已完成山口鋪光伏扶貧電站3060KW建設,投資達2142萬元,聯建的51個貧困村當年村均分紅2萬元。截至2018年6月,全縣8個建設點43MW光伏扶貧電站已併網發電,預計年發電4500萬度以上、收益4000萬元左右,每年固定回報政府收益達645萬元,可確保今年所有貧困村、“空殼村”實現集體經濟收入各達4萬元以上。

部門聯動 內生動力

“實施村級集體收入‘破殼清零’工程,農村是關鍵,但僅靠村級組織還遠遠不夠,必須把這項工作放到全縣層面來推動、抓落實,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推進機制。”這是江華縣委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決心。

為此,江華縣積極引導農業委、扶貧、財政、林業等部門將項目和資金向增加村級集體收入傾斜,加大扶持力度;探索建立村(社區)幹部報酬與村級集體經濟收益掛鉤獎勵機制,努力調動村級增收的積極性;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黨員幹部教育培訓,不斷提高村幹部增加集體收入的本領,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持;發揮縣直單位資源優勢,重點向集體經濟薄弱村、“空殼村”選派懂經營會管理的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幫助村盤活集體資產、引進農業項目,切實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統籌協調、職能部門合力推動、鄉鎮和村具體落實”的工作機制。

去年,江華縣結合村“兩委”換屆,選配62名能人大戶、致富帶頭人擔任村黨組織書記,把126名創業有成者充實到班子,將村幹部經濟待遇與村集體經濟發展成效掛鉤,增強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全面開展村集體“三資”清理,成立村級理財小組,嚴格落實“村財鄉管”“四議兩公開”“村務公開”制度,切實加級集體經濟監督管理,讓發展成果惠及群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