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在超市上班,一個月休息四天,工資2000元,還是有人願意幹?

品多多VV


前兩天我老婆吃飯時給我說了一件事。她說看到我們家對面的水果店在招人,一天150元,每天工作9小時,一個月休息4天。

我開始感覺挺高,仔細算了下,一個月也就是3000多收入,在杭州似乎都養不活自己啊!這樣的工作還有人去應聘嘛?

老婆笑著說:你可別小瞧了啊,我看到好幾個人在他們店門口報名呢!你換位思考,如果你沒有更好的謀生技能,有這樣的應聘機會難道不去試嗎?

聽了老婆的話,我覺得挺有道理,你覺得不值得幹的工作,自然有人會願意去幹,畢竟每個人的現實情況不同。

下面,就這個話題,我個人再說幾點想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有些人本身不差錢,超市上班工作輕鬆,也可以打發時間

職場上有些人本身就不差錢,所以沒有賺錢的動力。

比如我有個同事,他是我們公司裡工資最低的一個(月薪3000),還是勞務派遣合同工,當然工作內容是比較輕鬆的。

可是他卻一點都不差錢。為啥呢?

答案就是城中村拆遷戶,前幾年他家裡的城中村老房子被拆遷了,據說賠償了四套房子加不少現金。

如今他自己和家裡人留下兩套住,剩餘兩套全部出租,月入都好幾萬!

有這樣的保底收入在,這哥們自然就沒有動力打工賺錢了!

他自己也說:只要有一份工作,繳納個社保,工資多少不是很重要。

回到這個話題本身,我想有些人願意去超市幹這份月入2000的工資,未必是真的很需要賺這2000元,如果超市離自己家裡近,工作又輕鬆,可以打發時間,我覺得也是個挺不錯的選擇。

二、自己沒有特別的技能,失業在家,不如先找一份能溫飽的工作

現在有一些年輕人,沒有學歷文化,也沒有特別的技能,就容易變成閒賦在家啃老的狀態。

實際上這非常不好,長期不工作,一沒有收入來源,即便家裡有點錢,也容易坐吃山空;二來荒廢了自己的寶貴青春,對以後謀求發展更為不利。

我就曾經給一位年輕人做過職業諮詢,她才20歲的年紀,職高畢業後就沒有再繼續工作了。然後家裡人給她介紹了一份超市收銀的工作,她嫌棄這工作不體面,就來問我的意見。

我給她分析了職場的現狀,主要考慮以下幾點:

第一是學歷比較低,職場競爭力不足,你所謂追求體面的工作門檻都比較高,要拿到這樣的機會並不容易,所以最好是的加強學習去讀書;

第二是收入來源的問題,哪怕想要讀書提高學歷,也是需要經濟投入的,要是不想繼續啃老,自己先找一份賺錢的工作一邊讀書是最好的。

第三是自己的個人情緒,根據她的描述,自己失業這兩年情緒是好是壞,在家裡都會經常發脾氣。我想很大程度上也是與社會隔離不工作導致的。一旦出去工作,有了穩定的收入,內在的壓力自然也會減輕。

聽了我的建議,這位女孩最終決定去超市上班。幾個月後她再次聯繫我,說自己的狀態越來越好,最近還打算報考成人自考。

我為她感到高興,如果生活溫飽都成了問題,就不要挑剔一份可以養活你的工作。

三、在超市工作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只能在超市工作

超市工作,2000塊一個月,這份工作到底能不能做?

我覺得不能一概而論,當你面臨生活窘境,沒有更好的出路,自己也缺少足夠的謀生技能時,超市這份工作就還算湊活著幹。

起碼工作門檻要求不高,還可以給你繳納社保,基本的生活費是有了。

所以,去超市工作並不可怕,但可怕的是你去了超市以後,就滿足於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不求上進,進入了自己的舒適圈跳不出來。

一旦將來人工智能普及了,你的超市可以拿機器人來替代你,那時候再失業,恐怕就真的不好找工作了!

比如你去企業應聘,簡歷上只寫著你在超市的工作經驗,沒有更多其他的技能和經驗,怎麼會要你呢?

將來的時候,對人的技術性和知識性要求會越來越高,如果你不未雨綢繆,做好學習的儲備和自我提升,那麼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招呼都不會打!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思考,希望對大家有啟發。

作者:丁路遙知事,頭條職場領域優質創作者,青雲計劃獲獎者,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職業規劃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