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国”的反文化营销

当前,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以反主流文化宣传为噱头,通过社交网络媒体大肆传播其极端思想,诱惑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名极端分子源源不断地奔赴中东,图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以反主流文化为主要特点的新型恐怖主义浪潮。

12月初,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发布的研究报告表示,虽然近年来不时有美国公民到海外加入恐怖组织,但随着“伊斯兰国”的出现,该组织实施的以反文化为核心的营销手法,使加入它的美国人大幅增加。

“伊斯兰国”的反文化营销为何能取得如此成效?其精心设计的宣传内容、高水平的制作以及对网络社交媒体的娴熟利用,大大提高了其宣传的精确度和蛊惑性。

首先,“伊斯兰国”设立了专业的营销机构,并制定了高效的营销战略。“伊斯兰国”宣传部门中有不少是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时期的宣传部门官员,同时其还招募并重用来自西方的电脑精英,该部门负责制定周密的宣传战略,使宣传更加有针对性和鼓动性。“伊斯兰国”下设的媒体名为“生活媒体中心”,该中心成立于去年5月,背后负责人尚不确定,可能是德国原说唱歌手阿布·塔哈·阿曼尼。去年6月19日,该中心发布了题为“没有‘圣战’就没有人生”的首部视频。视频中,来自西方的“圣战”分子鼓吹他们离开家乡为“伊斯兰国”而战的理由,煽动全世界穆斯林加入“圣战”。

同时,“伊斯兰国”拥有专业的音视频制作团队,并配备了各种昂贵的专业器材,这使得“伊斯兰国”能够制作出高质量的宣传产品,有的宣传视频剪辑水准堪比好莱坞大片。

其次,精心设计营销内容,打造反文化品牌。残暴斩首和火烧人质、悍然屠杀大量俘虏、大肆破坏人类共享的珍贵文化遗产、公然叫嚣与整个国际社会为敌,反对一切现行民族国家体系以及人类共享的主流价值观念。“伊斯兰国”通过种种恶劣行径将自身塑造为反社会、反文化的急先锋。这对各国社会中长期存在的具有反社会、反传统意识形态和反主流价值观的人群极具吸引力和欺骗性。对于那些渴望挣脱一切传统桎梏,寻求刺激的青年极端分子而言,“伊斯兰国”所鼓吹的恐怖主义浪潮就是一场新兴的反主流文化运动,他们甘愿为“伊斯兰国”效命,甚至有不少年轻女孩自愿充当其性奴隶。

再次,其以社交网络媒体为营销的主要平台,把青年人列为重点招募对象。由于社交网络媒体的用户绝大多数是年轻人,这些人是恐怖组织招募的最大潜在目标。当前,各种恐怖组织都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宣传、招募和募资等活动,“伊斯兰国”可谓将社交网络媒体“玩转”到了极致,其在“推特”“脸谱”“Youtube”等各种社交网络媒体上都非常活跃。根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今年3月发布的报告,“伊斯兰国”支持者拥有多达45000个“推特”账号。“伊斯兰国”及其支持者每天在“推特”上的发言数量多达9万条。

同时,“伊斯兰国”还自己研发并推出了专属的阿拉伯语“推特”应用程序——“黎明报喜”。“伊斯兰国”称该应用是“及时掌握‘圣战’的最新消息的方式之一”。根据报道,目前已有数百人通过电脑或手机下载了这个应用,安装过程中需要填写详尽的个人资料,注册完成后,“伊斯兰国”会通过该应用向用户推送信息,内容则由“伊斯兰国”负责社交网络媒体运营的人决定,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链接等,同时登录了该应用程序的人也将自动转发相同内容的“推特”。去年4月,该应用首次得到广泛使用,到当年6月,该应用曾在一天内发布4万多条消息。

开发应用程序只是“伊斯兰国”利用“推特”扩大宣传的方式之一。“伊斯兰国”还利用“推特”实施有组织的“标签”运动,该组织有能力召集数百名甚至数千名极端分子在某一特定时间反复发送特定“推特”消息和标签,使某一消息成为“推特”上的热点消息,吸引更多人阅读和关注。

对社交网络媒体的广泛使用极大改变了“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原来自上而下式的宣传招募形式,使其可以在短时间内影响并招募到更多的支持者,大大提高了招募效率。根据美国国会今年9月发布的研究报告,虽然国际社会自去年开始显著加大了对外籍“圣战”分子的打击力度,但是在伊拉克、叙利亚参战的外籍“圣战”分子人数却仍在增加。统计显示,外籍“圣战”分子数量已经从去年的1.8万人、来自80多个国家,增加到今年的2.5万人、来自100多个国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 严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