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學生無縫聯結的陳思誠,爲什麼「最受歡迎」?

千金難買少年時,

萬萬沒想到

他才是年輕人的真愛!

與大學生無縫聯結的陳思誠,為什麼“最受歡迎”?

5月6日晚,第25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閉幕,陳思誠自編自導自己客串的《唐人街探案2》無可爭議地獲得了“最受大學生歡迎電影獎”。

票房,早已刷新了我們的想象力。從春節檔一路領跑,到33.9億票房撞線,高居中國影史票房前三。

能比真金白銀的賣座更讓創作者心潮澎湃的只有真情實意的真愛表白了。電影熱映後觀眾腦洞大開,同題作文花式表白大賽百家爭鳴,千言萬語的“懂你”在這一晚凝聚為一座獎盃,最讓人嫉妒的是,這樣的表白還來自以大學生為代表的年輕人。

走上領獎臺,陳思誠為大學生們深深鞠了一躬說:

這個獎真的是大學生們一票一票選出來的。我願意永遠與這個電影節保持聯繫,因為這個電影節代表著最有希望,最有未來。一起加油!

與大學生無縫聯結的陳思誠,為什麼“最受歡迎”?

以逼格而言,大學生電影節獎項的成色不足以炫耀;但莫欺少年窮,從資本市場最看重的成長性角度,這個沒有“國際”光環的獎項卻有最光明的未來。

雖然還冠以北京二字,但大學生電影節早已是全國各地重點高校學子電影的節日。而得年輕人者得天下,電影永遠讓人年輕。“唐探”系列在此兩度獲獎,不僅是對電影品質的肯定,更是對未來“唐探宇宙”發展的期許。新電影與新青年,這緣分,這青春的信任,這樣的少年感,千金難買!

當然,大學生電影節與陳思誠相互傾心已久。這個朝氣蓬勃的磁場像一個獨特的座標,為我們丈量出陳思誠這個電影青年獨一無二的成長性:

2002年,陳思誠的電影處女作《法官媽媽》獲得第九屆大學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而他還是個大三的學生。

與大學生無縫聯結的陳思誠,為什麼“最受歡迎”?

12年後,當他再次站上這個電影節的領獎臺,實現了從演員到導演的華麗轉身——2014年,陳思誠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版《北京愛情故事》獲得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處女作獎。

與大學生無縫聯結的陳思誠,為什麼“最受歡迎”?

無論演員的第一次,還是導演的第一次,他的付出和閃光,大學生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更能體現成長主題的是,不想當導演的演員不是好編劇。

2016年,陳思誠又憑藉其自編自導的電影《唐人街探案》獲得第23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編劇,實現了演員拿編劇獎“零的突破”。

與大學生無縫聯結的陳思誠,為什麼“最受歡迎”?

與大學生無縫聯結的陳思誠,為什麼“最受歡迎”?

直到此次以《唐人街探案2》再獲“最受歡迎電影”,16年的時光彷彿濃縮為領獎臺上的三個瞬間,演員、編劇、導演,先後以三種不同身份站上大學生電影節的領獎臺,陳思誠成了大學生電影節歷史上的全能第一人。

與大學生無縫聯結的陳思誠,為什麼“最受歡迎”?

這樣的第一頗讓人意外。都說年輕人的口味變得快。這麼多年,投票的大學生換了一茬又一茬,陳思誠能始終得到年輕人的欣賞,倒也是奇案一樁。

真相是什麼?作為新導演,他的作品遠遠說不上完美,但這不完美中卻蘊含著讓新青年眼前一亮的新鮮感和優越感。

沒噱頭怎麼吸引年輕人?

而陳思誠永遠有足夠多的“小聰明”。

國產推理片都是小學生水平?

沒錯,但“小學生”也能有大智慧。

與大學生無縫聯結的陳思誠,為什麼“最受歡迎”?

許多跨界導演,把電影當作名聲人氣變現的工具。陳思誠的“小聰明”沒有用在把電影變成“金融創新產品”的“捷徑”上,而展現了一個學霸的強大學習鑽研能力。在他的電影中,少年探尋人生真相的過程,也是經歷磨難兌現天賦的成長過程。這與現實中,年輕觀眾對人生成長的期待暗合。

4億、8億、33億……陳思誠編導的三部電影,票房取得了驚人的幾何倍增。而這還不是關於成長性最具說服力的表現,比量變更驚人的是電影本身的質變——

2014年情人節,《北京愛情故事》從電視熒屏火上電影銀幕。陳思誠殺入電影圈的“投名狀”並不僅僅是一篇應景的“命題作文”,在“愛情麻辣燙”的背後,藏著“用空間的方式講述時間的故事”的真相。年輕人喜歡這部電影,不僅僅是因為5段愛情的描寫“總有一款適合你”,而是把5段愛情串起來,你驚訝地發現另一種解讀愛情的角度和方式。

與大學生無縫聯結的陳思誠,為什麼“最受歡迎”?

陳思誠獲第12屆長春電影節最佳青年導演處女作獎

如果將愛情進行到底,陳思誠也許會成為又一個趙寶剛。但現在的年輕人誰樂意在一家公司幹一輩子,一眼就看穿自己的未來?陳思誠滿足了一顆驛動的心,讓少年來到異國他鄉,在各種刺激的挑戰中探尋人生真相。

如果說翻拍《北京愛情故事》是順勢而為,現炒現賣;那麼《唐探》系列的誕生更像是逆流而上,離經叛道。

無論傳統還是現實,國內都不是偵探推理生長的沃土,但陳思誠偏偏無中生有,滿足了觀眾的新鮮感,在徐崢埋鍋造飯的地方再次生火,讓被各種條條框框約束地萎靡不舉不倫不類的國產片到泰國狂歡撒野釋放過剩的荷爾蒙,而遍佈全球的唐人街,為各種肆無忌憚百無禁忌提供了最現實而又符合邏輯的基礎。

與大學生無縫聯結的陳思誠,為什麼“最受歡迎”?

插科打諢瘋癲搞笑的王寶強是遊戲人生的表象,木訥謹慎講究邏輯實證的劉昊然永遠探尋生活的真相。現實很油膩,但理想永遠青春。

“唐探”的橫空出世,打通癲狂喜劇和邏輯推理的任督二脈,充滿下半身的笑料卻能讓大腦不停思考,為飢渴的觀眾提供了一種高級的娛樂,就連日本“推理之神”島田莊司都盛讚其是“靈活運用日本新本格推理感受性的趣味佳作”。

與大學生無縫聯結的陳思誠,為什麼“最受歡迎”?

“學霸”陳思誠“靈活運用”,讓觀影體驗非常豐富的“大學生級別”的觀眾感受到了一種智力上的優越感。

從《唐探1》立起來的摺紙,到《唐探2》Q的真實身份……越來越多的觀眾不斷“凝視深淵”腦洞大開爭論不休,而“深淵”扣著謎底,露出“謎之微笑”。

與大學生無縫聯結的陳思誠,為什麼“最受歡迎”?

《唐探1》一鳴驚人,續集在人設和破案套路需要固定的前提下,還能有什麼新鮮感?沒想到,陳思誠和新青年一起構建“世界觀”!

世界都沒觀過,談什麼世界觀?

“唐探”馬不停蹄,從泰國的窮街陋巷橫衝直闖到紐約時代廣場策馬揚鞭,又將轉戰東京“返銷日本”。電影裡,王寶強和劉昊然叔侄被陷害走投無路準備跑路,一條破船姍姍來遲,衣衫襤褸的難民招呼他們同去非洲……

電影外,“唐仁”叔侄

威尼斯電影節登堂入室,

東京電影節“班門弄斧”,

臺灣金馬獎包攬5大技術獎項提名最終喜騎雙馬,

風光十足……

說是跑路,原來“唐仁”叔侄是在各大國際影展跑場!

繞地球一圈,該片還獲得中國電影協會年度青年導演獎、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等大大小小20餘個電影節獎項提名。

到了2018春節,《唐探2》更代表中國電影走出去,在北美、澳洲、歐洲、非洲“普天同慶”。

與大學生無縫聯結的陳思誠,為什麼“最受歡迎”?

這就是人生巔峰?NO!

你對“屌絲逆襲”一無所知。

隨著crimaster “偵探排行榜”引入,一個全新的“唐探宇宙”構建起來,韓寒打call“這是國產電影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可以構成宇宙的電影”。

這也是《唐探2》最大的成功之處——商業片不僅作者化,更要體系化——從這一部開始,“唐人街”不再是一條街,而是一個真正的原創IP宇宙,擁有一個自圓其說、自我發展、自我豐富的生態系統。可以說,夢想有多大,這個“宇宙”就有多大。陳思誠的“小聰明”讓年輕人對這個IP有了“創業”般的代入感——每一個買票的觀眾不是“上帝”而是“天使”。

與大學生無縫聯結的陳思誠,為什麼“最受歡迎”?

人生不斷漂泊,世界無限擴展,價值永遠有待發現——陳思誠的“三觀建設運動”噱頭十足,讓尋找新鮮的年輕觀眾雞血滿滿。

而從作品中我們也清晰地看見陳思誠作為導演的成長軌跡:《唐探1》初露鋒芒,以“小學生”的學習姿態贏得了大眾的好感,《唐探2》如中學生青春成長,初步形成自己的“三觀”,而在“推理之國”日本拍攝《唐探3》東京篇,無疑將是他作為導演的畢業大考!

從商業價值上看,《唐探》系列這個大IP除了電影,圖書漫畫、網劇、遊戲等相關衍生項目都在逐一開發,成長空間看好。不過,作為創作者,陳思誠沒準備“將犯罪進行到底”——大家還在擔心他的“畢業考試”,此人已信心十足地確定了畢業後的人生志向。

陳思誠透露,在《唐探3》東京篇之後,自己很可能不再執導,而做該系列的監製。言外之意,他將去開創新的“西部世界”。這頗符合大眾對他的人設,更符合我們對創作者永遠需要保持新鮮感,給觀眾帶來新鮮感的判斷。

期待“立刻有”的粉絲迫不及待公佈了自制海報——

與大學生無縫聯結的陳思誠,為什麼“最受歡迎”?

電影是我們的另一種人生。頒獎禮上,陳思誠宣佈要與大學生電影節“永遠在一起”。

雙方把各自的成長性綁定在一起,這不是浮士德與魔鬼的交易,而是一個追求藝術永葆青春的創作者對上(觀)帝(眾)承諾——永遠年輕。

願你出走半生,

歸來仍是少年。

與大學生無縫聯結的陳思誠,為什麼“最受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