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这首歌的第4分22秒,你才能听到一只空酒瓶的轻响

一首真正的好歌,每翻唱一次,又是一个新的故事。

无数个人口中的《乌兰巴托的夜》,今天我们来说说大冰这一版。2009年一个女人站在大冰的小屋里对他说:“多好的小屋哦,要一直开下去哦”为了她一句话,在房租从四位数涨到六位数的这几年里,大冰一直守着那家小屋,就算那个那个女人已经离开将近8年了。

那个女人当年用一支小小的录音笔录下的《乌兰巴托的夜》,被大冰收录进了自己的民谣专辑CD里,一刀都没有动,一帧都未曾修剪。在第4分22秒,一个男人碰倒了一支空酒瓶,有一声叮咚轻响。

只有在这首歌的第4分22秒,你才能听到一只空酒瓶的轻响

女人叫兜兜,自由撰稿人,年过30,长居西安。

男人叫大树,社会精英,正值不惑之年,工作在广州。

两人相识于婚恋网站,应了现在时兴的那句话“网络一线牵,珍惜这段缘”。大龄、异地、网恋……他们顶着多少现在人口中分手的借口,爱的热烈。在这样的年纪遇到彼此,岁月使他们少了几分轰轰烈烈,老掉牙的形容就是细水长流,爱河流淌了3年,却被一双名叫命运的手倒进了一盆狗血。

只有在这首歌的第4分22秒,你才能听到一只空酒瓶的轻响

2008年,兜兜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了,无药可治,突然就要数着数过日子,这个柔弱的女人,强硬的要和她的大树一刀两断,大树在他事业最黄金的时期辞掉了工作,6个小时的飞机,10多个小时的嘶吼哀求没能敲开爱人的门。百般打听后,用一场病床前的求婚,换回了与兜兜短暂的余生相伴的权力。

只有在这首歌的第4分22秒,你才能听到一只空酒瓶的轻响

2009年,两人结婚,后来依照兜兜的愿望开始旅游,辗转到了大冰的小屋,大冰给他们唱了《乌兰巴托的夜》,没有点灯,夹杂着蒙古语,悠悠扬扬地唱了4分43秒。走前兜兜抱着大冰喊了一声“弟弟”,让他把小屋一直开下去,然后穿着碎花连衣裙走过了拐角。

只有在这首歌的第4分22秒,你才能听到一只空酒瓶的轻响

回去后病情加重,接受化疗的兜兜向大树抱怨就不该回来。大树心疼兜兜,拿出剩余的积蓄盘下一间50平方米的屋子,仿照大冰的小屋的模样,建起了一家火塘,命名为“那是丽江”。

门外是车水马龙的红尘俗世,门里是两个人的种花家。兜兜最后的时光在50平方米里度过,这小小的50平方米,是兜兜和大树两个人的丽江。

只有在这首歌的第4分22秒,你才能听到一只空酒瓶的轻响

到现在,大冰还会偶尔在小屋唱起《乌兰巴托的夜》,是一定要熄灯的,全场保持安静,谁说话就要把他撵出去,大冰说,怕吵着兜兜。

只有在这首歌的第4分22秒,你才能听到一只空酒瓶的轻响

/乌兰巴托的夜,那么静,那么静/

/听歌的人,不许掉眼泪/

…………

/乌兰巴托的夜,那么静,那么静/

/唱歌的人,不许掉眼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