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15萬噸大蒜滯銷,縣長親自上陣做推介引廣泛關注

大名15万吨大蒜滞销,县长亲自上阵做推介引广泛关注

大名15万吨大蒜滞销,县长亲自上阵做推介引广泛关注

“感謝大名縣委、縣政府,也感謝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為我家20畝大蒜打開了銷路。”看到自家大蒜被收購裝車,大名縣萬堤鎮史家村貧困戶史獻林高興地說。

受市場因素影響,今年大名縣約15萬噸大蒜出現了滯銷問題。大名縣縣長親自上陣為當地蒜農代言銷售大蒜。涉縣聞訊專程訂購50噸大蒜;邯報、優生活等自媒體平臺,大型超市和包括北京、邢臺、山西等地熱心市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1700斤、800斤、50斤、10斤……短短几日,大名縣已經銷售大蒜3萬噸,大蒜銷路已逐漸打開。

紫皮大蒜遭遇“寒流”

近日,走進大名縣萬堤鎮,紅色網兜袋子裝著大蒜,整齊地碼放在路邊、樹下、蒜農家裡,堆積如山。82歲趙士俊種的3畝大蒜喜獲豐收,7千餘斤大蒜堆放家中,一頭也沒賣出去;60歲楊書岑不但要照顧地裡的活兒,還要照顧患精神病的兒子,家裡滯銷大蒜5千斤;患有眼疾的73歲楊其中,邊照顧臥病在床的老伴兒,邊守著家裡3萬斤大蒜,望眼欲穿……

“種了五畝大蒜一點也沒賣出去,好不容易來的客商一斤才給四、五毛錢,而且特挑剔,我們種植成本都在一元左右,當時覺得虧那麼多,沒捨得賣。現在還有個把月就要發芽,虧本甩賣都發愁,今年賠死了。”萬堤鎮蒜農趙新永說,冷庫儲存一斤大蒜還要付1毛多的儲存費,如果年底還賣不出去,蒜農所有的投入都將付之東流。

大名15万吨大蒜滞销,县长亲自上阵做推介引广泛关注

大名縣地處河北、山東、河南三省交界處,是農業大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大名大蒜種植始於北宋,歷史悠久。山東、河南、江蘇、安徽等地蒜種多源於大名,盛產的紫皮大蒜(紅皮蒜)具有個頭大、大蒜素含量高、含水量低、耐儲運等優勢,是當地群眾增收的主渠道,脫貧致富的“金團團”。據大名縣商務局副局長王洪印介紹,2018年大名縣大蒜種植面積10萬畝,產量約15萬噸。受市場因素影響,主要涉及大名紅廟鄉、營鎮鄉、萬堤鎮、黃金堤鄉等四個鄉鎮出現“賣蒜難”現象。

大名15万吨大蒜滞销,县长亲自上阵做推介引广泛关注

縣長代言引八方援手

隨著蒜價走低,讓鮮蒜收購商多持觀望態度。一位收購商稱,今年的蒜薹價格和鮮蒜價格都呈持續走低態勢。因此,在收購鮮蒜的時候他們都格外慎重,不敢多囤貨。

“去年還是一塊多,今年雖然迎來大豐收,但價格已經跌到5毛。”史家村村幹部史柴田說,去年史家村周邊還沒有種蒜的農戶,今年周邊村全種上蒜了。村民盲目跟風,種植面積過大,加之銷售渠道單一,供大於求導致大蒜滯銷。最讓人擔心的是,大蒜的保存快到期限了,大蒜曬久了就會發紅,發黃,變質。

面對“賣蒜難”問題,大名縣高度重視,多次調研並召開會議,相繼出臺多種措施,聯繫電商平臺、公益平臺,採取對接賣場超市,為大蒜銷售開闢綠色通道等方式打響了“大蒜促銷戰”。大名縣縣長蘇雷芳更是親自為蒜農們做起了代言,專門錄製了推介視頻。

大名15万吨大蒜滞销,县长亲自上阵做推介引广泛关注

一石激起千層浪。邯報、優生活第一時間呼籲市民加入到大蒜認購中來,僅僅一天愛心人士踴躍認購600多斤;回車巷以10元/袋(10斤)低於成本價銷售;某單位68名職工自發訂購大蒜1700斤;7月24日上午,涉縣一次性購買大蒜50噸;25日,復興區協調中國生鮮移動電商平臺——美菜網前來考察……社會各界紛紛向大名伸出援手。

“這兩天接了許多電話,大多都是好消息,除了政府幫忙銷售,還有許多熱心人打電話給我,零零散散地大約訂了3000多斤大蒜……”蒜農李萬江說,太感謝大家了!有這麼多熱心人的幫忙,他覺得剩下的大蒜遲早都會賣掉。

大名15万吨大蒜滞销,县长亲自上阵做推介引广泛关注

截至7月24日已銷售大蒜31200噸,目前滯銷大蒜的銷售工作主要由當地商務局負責協調,其中美食林、陽光超市、家家樂超市進行了直採,該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對接了淘寶、拼多多、微店、善融商城(建設總行)等多個平臺,北京明城同輝商貿有限公司通過聯繫新發地、物美等大型市場和超市進行對接,北國商城、信譽樓等超市也正在與大名縣進行對接,大蒜銷路已逐漸打開。

“蒜你狠”到“蒜你慘”的思索

往年的“蒜你狠”變成了今年的“蒜你慘”,行情非常不容樂觀,但同為傳統大蒜種植區的邯鄲永年蒜頭70%以上已經外銷。永年大蒜為白皮大蒜,相比較紫皮蒜口感更辛辣,活性成分大蒜素的含量更高,其抑菌效果也更明顯。為何兩個種植區域出現如此反差?

據悉,2018年永年蒜薹收穫面積1.2萬畝,平均畝產達1350斤,總產量8100噸。蒜頭價格從前期的每公斤的2.6元下降到現在的每公斤的2.1元,蒜頭除蒜農自留種外,6000噸蒜頭70%以上已經外銷,基本銷售到永年及周圍縣市加工企業,未出現滯銷。

大名15万吨大蒜滞销,县长亲自上阵做推介引广泛关注

永年農業部門分析原因稱,近年該區加快了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大蒜產業的步伐,制定《永年大蒜栽培技術規程》和《永年大蒜質量標準》全省推廣,推行了“產前抓培訓、產中抓管理、產後抓追溯”的生產製度。自播種以來,該區農牧局實行分片包村制度,推行了雙層膜覆蓋技術,全面普及大蒜標準化生產。同時,加大產業鏈延伸,辦起蒜製品加工廠40多家,年加工蒜製品3000餘噸。蒜製品種類涵蓋蒜米、蒜片、蒜粉、蜜蒜、糖蒜、鹹蒜等10多個品種。在收穫季節,該區成立以農牧局為組長,蔬菜、環保、農產品監管、執法大隊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蒜薹購銷工作領導小組。蒜薹收穫前,全區大蒜基地蒜薹進行檢測,利用河北蔬菜網、微信等媒體發佈永年蒜薹生產、銷售信息,及時為各地收購商提供供應信息,方便客商收購。同時發揮經紀人的作用,加強與外地客商聯繫,邀請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客商前來收購,確保全區蒜薹順利銷售。

“跟風種植引起的滯銷傷農事件屢見不鮮。”邯鄲市農科院專家韓永亮認為,大蒜價格主要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一般以三年為一個週期。價低時大蒜一頭僅賣幾分錢,價高時突破十元。要想規避菜賤傷農現象,首先需要政府的扶持與引導,不僅僅需要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上多思考、多謀劃,確保農產品產銷相適並“授之以漁”,為農戶普及最基本的市場知識,提高農戶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還要從傳統的作物售賣渠道中跳出,激活多種銷售手段,只有多管齊下,做好源頭防範,方能管長久、見長效,有效防範類似的滯銷現象再次發生。

據瞭解,大名縣大蒜的銷售渠道依靠傳統客商收購以及電商銷售。永年區在拓寬銷售渠道、擴大大蒜倉儲和延伸產業鏈的做法很值得參考。大名縣委書記房延生也表示,解決大蒜的消化問題要擴大銷售渠道,提高大蒜的加工儲存能力。優化種植結構,通過數據農業、訂單農業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