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邯郸纪事丨让我们永远铭记——“719”抗洪抢险灾后重建回望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邯郸纪事丨让我们永远铭记——“719”抗洪抢险灾后重建回望

2016年7月19日,一场历史罕见、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突袭冀南大地。洪水肆虐,一夜之间,邯郸196个乡镇、201.7万人口受灾,山体滑坡、桥梁毁坏、公路冲断、民居倒塌……洪水漫延之处,交通、通讯、电力多处中断,许多村庄成为失联“孤岛”。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邯郸纪事丨让我们永远铭记——“719”抗洪抢险灾后重建回望

面对灾情,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奋勇夺取了抗洪抢险、灾后重建工作的重大胜利,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时代赞歌。

两年时间过去了,记者再访灾区看到,高标准规划建设的道路、桥梁、学校、民居等基础设施更加畅通便利,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灾区城乡面貌实现历史性改变。

灾难面前上下携手

2016年7月18日18时05分,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7月19日5时20分升级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我市迅即启动Ⅳ应急响应。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邯郸纪事丨让我们永远铭记——“719”抗洪抢险灾后重建回望

7月18日至20日,连续三天暴雨,最大降雨量达到771毫米,涉县、武安、磁县、永年、鸡泽、峰峰遭受不同程度的严重洪水灾情。

灾情就是命令。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要求“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各级党政干部坐镇一线,昼夜坚守,全市上下多部门联动,迅速展开抗洪抢险大救援。冲锋舟、卫星电话、无人机、直升飞机……各种先进救灾设备向灾区集结;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医护设备……各种救援机械紧急驰援。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邯郸纪事丨让我们永远铭记——“719”抗洪抢险灾后重建回望

回望当时,一个个危急时刻尤在眼前。

7月19日晚10时,永年龙泉村排水涵洞出现倒灌,群众需要马上转移,时任刘营镇党委书记朱建波带领党员干部挨家挨户“砸门”通知,雨声太大,群众听不见。无奈之下,放响为红白喜事预备的鞭炮、二踢脚才把村民惊醒,全村数千名群众安全转移。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邯郸纪事丨让我们永远铭记——“719”抗洪抢险灾后重建回望

7月20日,永年永合会镇台口铁矿26名群众被困洺河中央孤岛。河面情况复杂,岸边距被困点约200米,水深处达到3米,水位高、水流急,情况危急。市委书记高宏志亲赴现场,坐镇一线指挥营救。经过4个多小时紧急救援,26名被困群众分7批被安全营救出来。

7月21日,经过一天两夜急行军,救援队抵达受灾严重的磁县陶泉乡南王庄村。救援队立即通过搜救犬对失踪群众进行搜救,把群众迅速安置到地势较高的南王庄学校,利用卫星电话与外界取得联系,及时打通了全村群众的生命通道;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邯郸纪事丨让我们永远铭记——“719”抗洪抢险灾后重建回望

7月22日,两辆载满救灾物资的卡车经过艰难跋涉抵达涉县西达村口,为村民们送去洪水过后急需的生活物资……

“危急时刻,有党和政府在我们身边,我们什么都不怕!”受灾群众说,各级党员干部在灾难来临时冲在一线,与群众同甘共苦,坚定了灾区群众抗洪救灾、重建家园的信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面前,我市各界人民团结一心,以各种形式的爱心为受灾群众送去温暖和帮助。市四大班子领导及机关工作人员带头为灾区捐款。受灾轻的县区援助受灾重的县市,未受灾县对口支援受灾县款物1610万元,市红十字会多方募集款物116万元,民政局收到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147余万元。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邯郸纪事丨让我们永远铭记——“719”抗洪抢险灾后重建回望

经过全市上下日夜奋战,截止到7月28日,全部灾区恢复供电,所有因暴雨断交的“孤岛村”全部抢通,受灾区域电信通讯全面恢复。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工作重心由抢险与救灾并重转向灾后恢复重建。

灾后重建硕果累累

2016年8月8日,我市召开“7·19”特大洪水灾害灾后重建工作动员大会,制定并开始实施《“7·19”特大洪水灾害灾后重建总体实施方案》,突出9大领域重建项目,划定5个时间节点,力争用一年左右时间使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邯郸纪事丨让我们永远铭记——“719”抗洪抢险灾后重建回望

这是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更是动员的号角。全市上下齐心,在倒塌的墙垣旁,在泥泞的小路上,在被毁的村庄里,伴着鲜艳的党旗、晒掉皮的脊背和轰隆隆的机械,一场举全市之力的恢复重建大幕迅速拉开……

两年过去,我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早已高标准完成。沉甸甸的成绩单记录下不凡的历程:

特大洪水灾害中,全市共有998所中小学、幼儿园受灾,涉及学生10万余人。恢复重建过程中,新建高标准校舍46254平方米,加固修缮校舍10.99万平方米,并将受损学校的实体式围墙全部改造为通透式围墙,将传统旱厕全部改造为水冲式厕所,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全部学校已于2017年8月29日前全部竣工。经过评估,420所恢复到灾前水平,578所超过灾前水平,680项指标超过灾前水平;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邯郸纪事丨让我们永远铭记——“719”抗洪抢险灾后重建回望

农村住房方面,全市共鉴定损毁农村住房21191户,其中,B级10489户,C级7254户,D级3448户。2016年11月15日,B级C级受损农房按照要求全部完工。2017年5月31日,3448户D级损毁农房全部完工,较省定时间节点提前了一个月;

交通方面,我市坚持交通设施恢复重建与提高防洪抗灾能力相结合,与西部旅游、扶贫、山区综合开发、产业发展等方面相结合,高标准规划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全市受损高速公路114公里,国省干道234公里,已于2016年全面完工;农村公路510.6公里,于2017年11月全面完工;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邯郸纪事丨让我们永远铭记——“719”抗洪抢险灾后重建回望

工业生产方面,受灾较轻的263家企业于2016年8月底恢复生产,其他损毁严重的9家企业也于2016年11月底前全部复产;

旅游业方面,受灾景区已于2016年8月20日前全部恢复对外开放经营。2017年,我市接待游客约56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约58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37%、37.22%;

农村饮水、电力通讯、文化文物、农业林业、商贸流通、医疗卫生等领域重建任务均高标准全面完成。

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邯郸纪事丨让我们永远铭记——“719”抗洪抢险灾后重建回望

风沐雨描画明天

“完成重建工作的陶泉乡,将继续发扬抗洪精神,大力开发西部山区旅游、生态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我们一定会把陶泉建设得更美好。”磁县陶泉乡党委书记王海瑞说。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邯郸纪事丨让我们永远铭记——“719”抗洪抢险灾后重建回望

磁县陶泉乡是“7·19”暴雨洪灾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灾后重建工作中,陶泉乡结合自身优势,深挖旅游资源,大力招商引资,集中连片打造特色村庄,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现已初见成效。

“洪水无情人有情,感谢党和政府还有大伙对我们的帮助。”该乡辉水村村民牛雪平谈起村里能在短时间内恢复重建,对社会各界充满感激。借着村里打造美丽乡村的东风,她在自己家里办起窑洞农家乐,每到周末,来村里旅游和体验农家生活的游客络绎不绝。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邯郸纪事丨让我们永远铭记——“719”抗洪抢险灾后重建回望

和陶泉乡一样,随着灾后重建的完成,灾区面貌焕然一新,人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我长大后要当一名解放军,在灾难来临时挺身而出,帮助群众重建家园。”这是永年区刘营镇榆林联合小学五年级学生陈彪的梦想;

涉县后池村党支部书记刘留根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朝着他们规划建设的红色旅游区、古遗迹开发区和生态旅游区目标大步迈进;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邯郸纪事丨让我们永远铭记——“719”抗洪抢险灾后重建回望

武安王家庄村,吃过晚饭后的村民纷纷来到灾后建成的村文化广场,热闹的广场舞伴着欢快音乐,唱出村民心中幸福的歌声:“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

……


分享到:


相關文章: